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嘉靖裕王为何不立太子(天启皇帝日讲考实)(4)

时间:2023-05-10 08: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娱乐最前沿 阅读:

日讲官的人数一样平常在四至五人。尹直《謇斋琐缀录》记实成化天子日讲时说:“其号日讲官者凡四员,日轮二员。”[67]后因使命烦重,日讲官的人数也有所增进,添一至两人。从《徐显卿宦迹图·日直讲读》看,万历十五年时,讲官是六人,对象各三人,排列阁臣之下:“阁臣阁下侍,讲官次阁臣下稍远,阁下各三。”[68]天启二年,内阁大学士借增讲《帝鉴图说》的机遇,曾欲增至八人,但天子以讲官“额设六人,今经已久”及“进讲殿窄”为由拒绝了发起。[69]至天启四年丁绍轼任日讲官时,日讲官的人数亦为六人。[70]丁绍轼其时写给伴侣的信中说:“近时幸与日讲之班,日对圣颜,凭几共论,五相在旁,六讲官在列。”[71]从丁绍轼的话看,六名讲官不是“轮值”,而是在日讲中一同出席。当文华殿门开启后,讲官即与阁臣“分左、右鱼贯而入,近御案前,行一拜三叩首”。讲官的职责是陪天子念书、讲书,阁臣的职责只是侍列。

据丁绍轼记实,读讲由两位讲官别离包袱,所谓“一官读,又一官讲。”凭证划定,新书读五遍,旧书复习读三遍。丁绍轼《讲筵恭纪诗·陪上讲书》说:“所念书,讲官读一句,上亦读一句。一句每五遍,读完方讲。每讲读过三日,到第四日,将前三日书总温总讲。讲官温一句,上亦温一句,每三遍。”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亦载:“按故事,日讲官一员直讲,一员直读,直读者先读五过,上随口读已,方直讲者进讲。”[72]着实,在跟从讲官念书之前,天子对付该日所讲章节应该有过预习。据钱谦益说,“凡讲官念书,近侍皆先期进读”。赶上多音字时,天子因为之前跟阉人读,先入为主,念书时发音未必完全跟从讲官。这时辰,讲官多姑息天子,只有少数人敢更正天子的发音。譬喻,万历小天子在讲筵中,读《论语》“色勃如也”一句时,将“勃”念成“背”。也许讲官未必敢更正,而张居正从旁厉声更正。万历帝“悚然而惊”,“同列皆失色”。[73]孙承宗给天启天子进讲时也赶上相同环境,但孙承宗以一种相地暖和的方法更正了天子的错误。钱谦益为孙承宗所写的《行状》记实道:“至‘三百六旬有六日’,天子大声读“六”为“溜”,孙承宗亦大声读“禄”者三。天启天子“改而从公,退而知溜音之讹,戒近侍曰:‘事实拗讲官不外,往后休错,被讲官笑。’”[74]念书完毕,讲官方始进讲。

与经筵差异,日讲讲官不设几案,其间不同从《徐显卿宦迹图册》中《经筵进讲》与《日直讲读》两图清晰可见。“每念书讲书,讲官凭几倒看,手执硃红牙籤,读某字某句,则籤指到某字某句,讲亦如之”。丁绍轼有诗云:“牙籤手指口披宣,抚几从容意更虔,幸得至尊倾耳听,赍心入告不枉然。”[75]手执牙籤以讲的做法,至少自成化年间已是云云。尹直《謇斋琐缀录》:“当讲者诣御案前,内侍授以牙籤,右手执之,且指所讲书。”[76]现存万历朝的《徐显卿宦迹图》,展示了徐显卿四十九岁充日讲官在文华殿后川堂为万历帝讲书的景象:讲官徐显卿体态微躬,用籤指着书案上睁开的书,而万历帝则端坐书案前听讲;牙籤或许相等于一小我私人的前臂黑白。[77]

为天子讲书,有利有弊,嘉靖一朝讲官因讲书而获谴的不少。[78]在这种环境下,日讲官就不免求助。万历朝的讲官袁宗道曾上疏说:“黼扆之上,人主高拱穆然,何论神明,而二、三儒臣跼蹐毋敢失尺寸,执牙籤屏息,得毕所肄于前大善矣。”[79]何况,日讲官进讲之时面临的只有经书,全凭本身对文本的认识水和善对事先拟好的讲章的影象进讲。日讲有既定的课本,可是讲官为天子讲书前,还要事先拟好教材,即讲章。可是,日讲的讲章却不像经筵的讲章那样,可以或许带到“教室”上。丁绍轼说:“到讲时,几上不置底稿,凭口披宣,不似经筵讲官另一几,几上有底稿也”。[80]因此,就像袁宗道所说,日讲官可以或许顺遂完成便已经是很不错的功效。[81]日讲官固然只是对着经书宣讲,但却需事先拟好讲章。与经筵讲章提前两天进呈差异,日讲的讲章是“先二日送稿内阁”,“先一日进稿”。也就是说,提前两天将讲章送内阁,再提前一天送到天子处。提前两天送内阁的目标,也是让内阁对讲章的内容举办检察。阁臣假如以为讲章有题目,可令讲官修改。这种由内阁检察讲章的工作,早在永乐年间已有先例。杨士奇曾经对其时的太子朱高炽说:“今翰林春坊诸臣,分撰诸经教材,有上旨命内阁之臣阅过,有未当处,悉与纠正,然后呈御览,允当,然后以讲。内阁解缙专阅《书》,胡广阅《诗》,金幼孜阅《春秋》,臣士奇阅《易》。”[82]固然只是太子讲学时的划定,但可能亦可移用于天子的经筵日讲。偶然辰,内阁大学士可以弃用讲官所著的讲章,而且改用其他讲官。[83]可是,也有讲官对内阁检察讲章暗示不满,如嘉靖朝陆深。据《春明梦余录》载,天启初年的时辰,李康先为讲官,亦言“讲官讲章宜径达御览,阁臣不必改易”。[84]跟经筵讲章的环境一样,阁臣对付讲章也有修改的权利,而修改的水平巨细则取决于内阁大学士本人。丁绍轼说:“每讲末定附时政,与书旨可相互发现,蹇谔之谈,由乎其人。先二日送稿内阁,内阁或少加增减,而不改时常多。”[85]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