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君列表(历代明君集明朝篇上)(11)
明成祖异常重视策划北方,加之本身鼓起于北平(今北京),因此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行在,设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成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驻足北方的刻意。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成立友爱相关。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管明当局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身率兵五次北征,固定了北部边防。永乐五年(1407年)开工建筑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其后部门宫殿被李自成纵火销毁,清初又从头修复),直至永乐十八年(1420)始落成。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定鼎北京。明成祖留意社会经济的规复与成长,以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全国治平的基础。他大力大举成长和完美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担保军粮和边饷的供应。在华夏各地勉励垦种荒闲田土,实施迁民宽乡,督民耕耘等要领以促收支产,并留意蠲免赈济等法子,防备农夫休业,担保了赋役征派。明成祖对各处所仕宦要求极为严酷,要求凡处所仕宦必需深入相识民情,随时向朝廷反应民间痛楚。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呼吁入朝觐见的处所仕宦五百余人各自告诉内地的民情,还划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妥者勿问’。之后,永乐帝公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眼见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处所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调查员,假如看到民间痛楚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产生了灾情,处所上要实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通过这些法子,永乐时“赋入盈羡”,到达有明一代最岑岭,史称永乐盛世。
西南方疆,永乐十一年(1413年),逍遥思南、思州土司兵变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增强对乌思藏(今西藏)地域的节制,朱棣调派仕宦迎番僧入京,给以封赐,尊为帝师。不外,史学界对明朝是否现实统治了西藏存在较大的争议。永乐年间,明朝在藏区成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每级依受封者的身份、职位举办分封。如明成祖即位的昔时,即派侯显前去乌思藏迎请噶玛噶举派的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后封其为“大宝法王”。1406年,明成祖又遣使入藏封乌思藏帕竹第五任第悉扎巴坚赞为“阐化王”。
明封八王中的两大法王、五大教王都是永乐时期封授的。另外,明成祖依僧官制度还举办了大局限的分封,由此明朝对藏区的各政教权势由上至下各级首领的分封根基完成。但明朝并未在乌思藏等地域驻军。亦有学者通过比拟元朝对付西藏的现实统领,以为明朝上面这些对藏人名义上的封授并不能被以为拥有在西藏的现实政治权利。《剑桥中国明代史》亦指出:“无论是在经济规模,照旧在政治规模,西藏人都未认为他们是明朝廷臣民。其它,他们无须中国(明朝)居中调整而维持著与其他国度和民族的相关。”东北边疆,永乐七年(1409年)在女真地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派邢枢等传谕奴儿干,正式招抚诸部,扩大明朝东疆。永乐二年(1404年),置奴儿干等卫所,厥后在内地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馀。永乐七年(1409年)明当局配置奴儿干都批示使司统领奴儿干地域的全部军事建制机构。
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统领权。都司的首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内地部落首脑所世袭。明成祖为了安慰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海西女真(位于松花江上游)与建州女真(位于松花江、牡丹江之间)配置卫所,并派阉人亦失哈安慰位于黑龙江下流的野人女真。亦失哈并于1413年考察了库页岛,宣示了明朝对此地的主权。在奴儿干都司官衙地址岛周建有永宁寺,立有永宁寺碑,清代曹廷杰于1885年曾拓回碑文。同时,明成祖撤去大宁都司,将宁王朱权内迁南昌,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但不应承三卫蒙昔人南迁到大宁地域驻牧。明成祖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举办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域的不变。
辖区内首要住民为蒙古、女真、吉里迷(尼夫赫人)、苦夷(阿伊努人)、达斡尔等族人民,分置卫所,以各族首领为各卫所都督、都批示、批示、千户、百户、镇抚等职,给以印信。据《明史》记实,奴儿干都司有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地面七,寨一。都司治所奴儿干城(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地,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在黑龙江下流东岸,下距黑龙江口约两百公里,上距吉林船厂约两千五百公里。明宣宗即位后,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一连25年。西北边疆,永乐四年(1406年)设立哈密卫。此前,察合台的后代肃王兀纳失里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向明朝进贡,被明太祖封为哈密国王。其子脱脱向明成祖朝贡,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明成祖公布设立哈密卫,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批示、千百户等官,又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举动纪善,向导。之后,哈密国成为设有明朝羁縻卫所的王国,忠顺王是哈密国王,哈密卫批示使把握哈密兵权,还有汉人长史。同时,明成祖还多次调派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中官李达等官员出使西域。随后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吐鲁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增强了政治、驻军和商业往来,世界同一形势获得进一步成长和固定。
明成祖很重视河工,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于疏浚会通河为担保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必要。朱棣命开漕运。漕运在元朝至元年间即有,然而却因会通河一段水浅而无法大量载运物资,于是元朝均以海运为主。明朝初期,传饷辽东、北平的途径也均以海运为主。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绝口,会通河于是被淤。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回收河路、海路并运。其时海运伤害且多有丧失;而河运却颠末淮河转沙河,然后颠末黄河进入卫河,于此转入北京,陆运须颠末八个卫所,劳民伤财。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疏提议浚通会通河,使得元朝运河规复。于是,朱棣命宋礼、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前去管理。会通河主要题目为水源不敷,宋礼回收汶上老人白英的提议,修筑埋城与戴村坝,横截汶水向南,经河面最高端南旺分水,流入运河,且使黄河不会影响漕运。同年八月还京,论首功,受上赏。次年,因御史许堪进言卫河水灾,朱棣再命宋礼前去管理。宋礼在魏家湾分支黄河,泄水入土河,于是从德州西北开一支支流,到海丰、大沽流入大海。此时,宋礼以海运丧失庞大、劳民伤财,上言哀求遏制海运,而恰逢平江伯陈瑄管理长江、淮河等杀青。于是河运以后郁勃,可运大型物资。永乐十三年,朱棣遂终止海运。永乐十三年(1415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从头流畅,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换与成长起了重要的浸染。永乐年间,明成祖还派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