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尼的习俗(云南哈尼族历史习俗)(2)
新中国成立起,哈尼族农夫因时制宜地改坡地为梯田,改旱地为水田,建筑水库,扩大浇灌面积。农业机器化水平有了较大进步,大部门处所实现了粮食加工机器化。现已成立了冶炼、采矿、机器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纺织、塑料成品、卷烟、食物加工等家产部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为世界的"锡都" 。
哈尼族的宗教信奉首要是多神崇敬和祖先崇敬。以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掩护神性子的寨神、家神等,必需按期祭奠,祈求保佑。对付给人们带来疾病和劫难的各类鬼神,则要通过祭奠和巫术加以制约、驱赶。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要祭"龙巴门"(即寨门)。
在红河南岸哈尼族社会中,神灵幽灵有主次之分。其首要的神有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家神。这些神灵是须臾不行怠慢的,要按时祭奠。"龙树"被以为是人类的掩护神,各地每年都要祭奠。每个村寨都有民众的龙树,有的处所如红河南岸一带尚有家属本身的龙树。在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域,每年的羊日都是忌辰,碰着不祥瑞的事,如寨内死人,野兽进寨,狗爬屋顶,产生火警等也都以为是忌辰,必需遏制出产,举办祭奠勾当,以停止磨难来临。
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门哈尼族地域,释教也曾在一些地域撒播过,信教的人不多,影响不大。1949年往后,上述宗教勾当已逐渐镌汰。
哈尼族喜用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土布漂染是将靛青染料放入一个容器,加水和酒消融,七八天后开染。染后将布浸泡在牛皮建造的胶水中,用净水漂洗晒干。有些地域,洗一次衣服要重染一次,以担保色彩艳丽。
哈尼族男人头裹黑或白色包头,老人戴瓜皮帽,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穿布鞋或用木板、棕绳建造的木板鞋。西双版纳的哈尼族男人身穿右开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泡。每逢年节或与女人约会,小伙子们把瑰丽的羽毛或鲜花插在头上。澜沧一带的男人裹黑布包头,身穿对襟上衣,大襟镶两行银币,两侧绣几许图形。
女子的衣饰各地各有特色。红河地域穿右开襟无领上衣,以银币做纽扣,下穿长裤,着艳服时外加一件披肩,有的还系花围腰,打花绑腿。在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及裤脚上,都镶有几道彩色花边,坎肩则以挑花做边饰。穿高筒尖头绣花鞋。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长及膝盖的折叠短裙,打护腿。平常多赤足,喜庆节日爱穿绣花鞋。女子蓄发编辫,少女多垂辫。年龄较大的妇女把辫子盘于头顶,用黑或蓝布缠头,或戴廉价的帽子。帽上镶小银泡、料珠,或是垂下很多丝线编织的流苏。也有的喜欢用银链和成串的银币、银泡作胸饰,戴耳饰和耳坠。澜沧的妇女喜戴大银耳饰。
节日的哈尼族妇女在靛青色的包头巾上,用五彩丝线刺绣出瑰丽的图案斑纹,额前脑后还挂着一束束优美的璎珞。上衣胸前缀满银泡、银纽,中间挂一块八角大银牌,小腿要包一块绣花布,上面扎一对用赤色毛线制成的绒花。
哈尼族的男孩子长到必然的年数,要摘掉头上的帽子,改用布包头,同时将牙齿染红,暗示他已成人,可以谈情说爱了。哈尼族少女用猪油抹发,梳成下垂的单辫。女孩子到了必然的年龄,也要染红牙齿,系上围襟,戴上银饰,这表白她已成熟,可以介入"串女人"了。哈尼族成年妇女多编双辫,并把辫子缠绕在头上。墨江部门少女系白或粉赤色围腰,婚后改系蓝色围腰,系围腰的坎坷是区分女子是否成婚的符号。
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红河县叶车妇女一样平常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平民,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平民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以为,衣服件数越多,打扮越美,越能表现出家庭的富饶。她们下身穿玄色短裤,裤脚口打上恰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抵相称,大腿以下所有裸露。
说话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较量靠近。哈尼语又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个方言,方言的漫衍同有关自称单元漫衍的地域相等。方言之间不同较大。
哈尼语特点为元音有松紧之 分,无黑白之别;韵母多是单位音,复合韵母多是借用。栖身在西双版纳境内的哈尼族多讲哈雅方言中的雅尼次方言。因为恒久与其他民族来往,哈尼族多会讲汉语、傣语等说话。
笔墨
1949年早年哈尼族没有本身的笔墨,有些处所曾刻木结绳记事。1957年,中国当局辅佐哈尼族以拉丁字母为基本缔造了一种拼音笔墨,1958年在哈尼族地域试行。1981年西双版纳州在中国科学院民族说话研究所辅佐下,以格朗和哈尼族乡苏湖丫口老寨的说话为尺度音,对试行的哈尼文举办修改、增补和调解,拟定了一套哈雅方言雅尼次方言的笔墨方案在西双版纳试行。
文学
在云南哀牢山哈尼族传播着哈尼族迁移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阿培:祖先,聪坡坡 :从一处搬到另一处,也有避祸之意),记录了哈尼族漫长曲折的迁移进程。
哈尼族的传统文学是口头文学,依世代口耳相传生涯下来并不绝充分。神话传说和"史诗"是哈尼族文学中最迂腐的部门,《创世纪》表明日间地物的泉源、河道山水的因由。《合心兄妹传人种》是论述人类经验了严格的江水患害继承繁衍的故事,尚有《祭龙春端正歌》、《叫谷魂》、《老人埋葬歌》、《讨媳妇的歌》等,反应了哈尼人多神崇敬的宗教见识和富有民族色彩的习俗,是相识哈尼族的头脑意识和习俗的重要资料 。
天文历法
在哀牢山区,哈尼族将整年分为三季,"造它"为冷季,"渥都"为暖季,"热渥"为雨季,每季四个月。冷季相等于阴历的秋末和冬季;暖季约当于阴历的春季和初夏 ;雨季约当于阴历的夏日和初秋,浮现和顺应哈尼族农业生态梯田农耕的季候性和阶段性。
哈尼族在"三季候"分别之外,有物候历的分别。物候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按照哀牢山天气变革、植被变革、动物(首要是鸟、虫等)变革的纪律来确定月份及布置农事勾当 。
哈尼族的农事历法根基上同于阴历,按天然界天象和哀牢山区物候变革循环周期纪年,每年分为12个月,以玉轮圆缺周期纪月,每月30天,一年360天;哈尼族的日,以12生肖定名,推算要领同于阴历。哈尼族的历法,是对天然生态、天然纪律的慢慢熟悉而慢慢成长的。据研究,哈尼族曾实施过"十三月历",即将一年分为13个月,个中有两个月是各15天。哈尼族还实施过"十月历",即每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上述"十二月历"、"十三月历"、"十月历"都是每年360天,与现行公历(太阳历)的365·25天略有差别。哈尼族不是回收隔年置闰的方法办理,而是每年五月和十月各设三天过年日,,一年为366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