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塘老街是哪个地方的(历史中的斜塘镇和村落)(4)
地理位置 南村行政村位于斜塘镇北,距镇构造驻地3.9公里。东靠沙湖,南接横泾村,西连南施村,西南滨连南施村白荡(史称龙墩荡),北与龙北村相连。村西北面有一高墩名龙墩,素为斜塘庙会的重要勾当场合。
行政变迁 南村行政村含庄前、南村、后村、塘埂4个天然村。解放初称龙南村。南村行政村解放前先后属唐庄乡、夏庄乡、龙墩乡。解放后属塘北乡、斜塘乡。1956年相助化时,为“金星52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创立初,南村、龙北2村合为6营。1959年9月改6营为15大队。1961年10月改称庄前,1966年改称朝阳大队。1980年吴县地名普查时,发明黄埭镇也有庄前村,为停止类似,按照1980年12月1日,吴革(1980)139号文件精力,又更名为南村大队。1983年8月政社分设时改南村大队为南村行政村。南村行政村设14个住民小组。
河道及交通 全村有溇浜9条,别离是大蒜江、庄前江、后村江、南村江、摇江江、塘埂浜、东江河、龙墩浜、尺港,总长度约4公里。全村有巨细桥梁10座:塘埂桥、庄前江桥、南村桥(护龙桥,又名云龙桥)、河西桥、豆腐桥、江东桥(又名聚龙桥)、龙墩浜桥(又名盘龙桥)、大蒜江桥、龙墩浜公路桥、尺港桥。全村阶梯约4000米,1995年投资6~7万元,铺设水泥楼板。
经济和文化 1997年统计,全村有耕地1570亩,个中自留地85亩。全村有320户人家,1210人,个中750名劳动力。在镇办厂事变的有20人,进村办厂事变的有250人,外出做小工的有50人,在个别私营企业的有20人,个别做买卖的有10人,别的从事农副业出产。全村有村办厂3个:拼线厂、机器配件厂、
羊毛衫厂。原有砖瓦厂(斜塘第四砖瓦厂)局限较大,效益较好,1996年4月按照苏州家产园区关照停办。全村主产粮食,首要农作物为稻、麦、油菜。另养殖鱼虾等水产物。1997年社会总产值500万元,个中家产产值235万元,农业产值164万元,其余产值83万元。水产物年产量约100吨。到2000年为止,全村翻、新建楼房达99%。村原有小学1所。有幼儿教诲班1个。村相助医疗制度始建于1969年10月,现有村卫生室1个,村子大夫2名。1969年始,除社办企业职工外,100%村民介入相助医疗。1995年实施大病风险医疗制,全村介入人数达90%以上。全村多种策划项目有缝制羊毛衫、打柴包、种草坪、室内装修,及在城区打杂工等。
动迁 1996年7月,苏州家产园区建新北路,公路出口处的沙湖南岸南村地区内耕地85亩被征用。1997年5月7日有32名村民因此被转为非农业生齿。
横泾行政村地理位置 横泾村,位于斜塘镇东北部,距镇区东北3.2公里。东与唐桥村、沙墟村、斜渔村相接,南接南洲村和东长村,西与夏家村为邻,北靠南村村和沙湖。
行政变迁 以横泾天然村而得名。解放前属李长乡,解放后属塘北乡。1956年相助化时为“金星54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7营,1959年9月改为16大队,1961年10月改为横泾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横泾村。境内有前横泾、后横泾、李家角、樊家潭4个天然村,全村设13个村民小组。
河道及交通 村有溇浜6条,别离为:前横泾南溇、前横泾北溇、后横泾西溇、西荒圩南溇、西荒圩中溇、西荒圩北溇。全村有巨细桥梁9座,别离为:前横泾南溇桥、前横泾村后桥、后横泾桥、东港桥、樊家潭桥、套闸桥、李家角桥、李家角东港桥、中心桥。村骨干道为1990年建成的村子公路,横穿全村,别的阶梯均为楼板路。
经济和文化 1997年统计,全村有耕地面积1676亩,自留地101亩。全村共280户,994人,600个劳动力。在镇办厂的有12人,在村办厂的有35人,个别做买卖的有20人。全村有村办厂2个,别离为:苏州家产园区斜塘镇横泾铸件厂、斜塘镇横泾丝织成品厂。全村主产粮食,首要农作物为稻、麦、油菜。兼养殖鱼类和搞牧业。1997年社会总产值333万元,个中家产100万元,牧、渔业76万元,农业157万元。水产物产量100吨。村民住宅建树历经二次奔腾,第一次自70年月至80年月中期,有99%的家庭将拥挤不堪、矮小湿润的家传老式平房,重建为高峻、宽敞、豁亮的新平房,根基到达人均一间;第二次从80年月中期至90年月中期,掀起楼房热,95%以上的农户拆除平房,从头制作了具有期间气味的新楼房。全村已有30%的农户安装了住宅电话。村原有小学1所。有幼儿教诲班1个。村相助医疗始于1966年,现有村卫生室1个,村子大夫1名。1995年前实施合医合药制度,1995年起实施大病风险医疗制度,介入人数占全村生齿的90%以上。村多种策划项目原以打草包、做草鞋等家庭副业为主,今以养鱼、收旧货、搞构筑、装璜等为主。
夏家行政村地理位置 夏家村,位于斜塘镇北部,距镇区北2.3公里。东与横泾村、东长村相接,南与龚巷村、斜东村为邻,西与旺墩村相接,北靠南施村、南村村。
行政变迁 以夏家天然村而得名。解放前属季长乡,解放后属塘北乡,1956年相助化时为“金星44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7营,1959年9月改为16大队,1961年10月改为夏家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为夏家村。境内有夏家、南溇里、北溇里、上场、大溇里5个天然村,全村设9个村民小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