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塘老街是哪个地方的(历史中的斜塘镇和村落)(12)
1980年2月,墩头大队获江苏省人民当局奖赏。1990年墩头村家产产值1778万元,年创利231万元,为斜塘第一个家产产值超万万元村,并被吴县定名为“明星村”。1990年8月31日,《墩头四十年成长史》一书问世,字数约一万字,为吴县首部村史。
宅前行政村地理位置 宅前村,位于斜塘新镇区西南,东与墩头村交界,南与葑圩村相连,西邻华莲村,北与市镇相融,镇中有村,村中有镇。
行政变迁 以宅前天然村而得名。解放前属莲墓乡,解放后先后属塘南乡、斜塘乡。1956年相助化时为“金星40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2营,1959年9月改为4大队,1961年改为宅前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为宅前村。宅前村有黄郎圩、南旺、宅前、下塘、西梁、金家角6个天然村,全村设14个村民小组。个中下塘村原称“摆渡口”,西梁村解放前属金庙乡。
河道及交通 全村有溇浜5条,别离为:弥陀泾、宅前浜、门前浜、南旺浜、金家溇。全村有巨细桥梁5座,别离为:西梁公路桥、宅前桥、黄郎圩桥、西江桥、东梁坟桥。宅前村有骨干道2条,从东到西为苏州至甪直的苏甪公路路段,从南到北为斜塘至车坊的斜车公路路段。
经济和文化 1997年统计,全村耕地面积390.6亩,自留地63.081亩。全村共291户,1173人,783个劳动力。在镇办厂的有69人,在村办厂的有63人,在个别私营企业的有128人,个别做买卖的有55人。全村有村办厂3个:斜塘镇塑料厂、斜塘镇日用化工场、斜塘镇汽车修配厂。全村主产粮食,首要农作物为稻、麦、油菜。兼种经济作物,有藕、茨菇、荸荠、茭白。另养殖鱼类。1997年社会总产值602.8万元。水产物产量35吨。全村农户已所有制作了楼房。全村村民所有饮用自来水。因为村与市镇紧靠,全村学龄儿童所有就读于斜塘中心小学,学龄前儿童均送中心幼儿园。村相助医疗始于1966年,现有村卫生室1个,村子大夫2名。介入相助医疗人数占全村生齿的90%以上。村子大夫金杏根还专赴苏州上方山学蛇医,回收中西医团结要领治疗蛇咬伤,在斜塘境内较著名气;还有“土郎中”吴桂泉,用银针针灸治病;陆水宝(女)有家传专治蛇窠(丘疹、疮疹)医技,小著名气。村里的家庭传统副业已往是做芦菲、芦帘、草包、草辫,一样平常每家可挣1千至2千元,现已根基裁减。今人们以做买卖、搞运输、构筑装璜为主。农夫的人均年收入到达4千元,是经济前提较好的村。
金家堰行政村地理位置 金家堰村,位于斜塘镇东南部,距镇区3.27公里。东与桑田村为邻,南隔机场路与斜步村相接,西与墩头村、庙浜村相连,北傍斜塘河与姚墓、西马村相望。
行政变迁 以金家堰天然村而得名。解放前属金庙乡,解放后先后属塘南乡、斜塘乡。1956年相助化时为“金星38社”,公社化时为3营,1959年9月改为7大队,1967年因原公章遗失,遂重刻公章、改名为“东方红”大队,1980年12月1日改名为金家堰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为金家堰村至今。金家堰村有何家港、横溇、东南塘、西南塘、金家堰、陈家埭、栅头7个天然村,全村设23个村民小组。原曾存在另一天然村“三家村”,解放初因村太荒僻住民迁居入其余天然村,三家村遂不存在。
河道及交通 村有溇浜14条,别离为:车上浜、北家溇、毛家溇、南北旺家溇、长溇、沙浜、对象浜、坟浜、庙池浜、南溇、沈家浜、棺材溇、巨细迁、对象白洋。全村有巨细桥梁11座,别离为:南塘桥、东南塘桥、红星桥、反修桥、何家港桥、栅头桥、金家堰桥、陈家台桥、水闸桥、套闸桥、横溇桥。全村有阶梯约5公里,所有效楼板和水泥板铺设。1997年投资2万多元,把栅头至墩头村一段阶梯改铺为水泥路面。
经济和文化 1997年统计,全村耕地面积2155亩,自留地201亩。全村共687户,2200人,1230个劳动力。在镇办厂的有15人,在村办厂的有90人,在个别私营企业的有300人,个别做买卖的有100人。全村有村办厂6个,别离为:冶金装备配件厂、新苏色织厂、电子电器公司、东方电器厂、纺织厂、化工场。全村主产粮食,首要农作物为稻、麦、油菜。兼种经济作物,有藕、茨菇、荸荠、茭白。另养殖鱼类。1997年社会总产值1200万元,个中工、副业970万元,农业230万元。水产物产量200吨。全村农户翻、新建楼房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村原有小学1所。有幼儿教诲班1个。村相助医疗始于1966年,现有村卫生室1个,村子大夫3名。全村介入相助医疗的生齿占全村生齿的90%以上。村里的家庭副业首要有养殖水产物,外出搞构筑装璜,做买卖开店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