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谷恋村古迹(祁县历史文化名村)(4)
1877年,华北旱情急剧进级,尤其是山西,旱荒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向清廷奏报时称:“晋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询之长者,咸谓二百余年未有之灾。”此次旱荒一向连续到1879年,尤以1877年到1878年最为严峻。农产绝收,故乡萧条,饿殍载途,白骨盈野。因饥荒及疫病致死的人到达全省总生齿的三分之一。
此次灾难是有清一代最大的一场灾害,因光绪三年(1877)的干支纪年为丁丑年,光绪四年(1878)的干支纪年为戊寅年,故史学界称之谓“丁戊奇荒”。
见诸“丁戊奇荒”记实的史料许多,有朝廷及府、州、县的官方记实,也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日志。1878年,李提摩太从山东来到山西救灾,他在日志中记下了山西受灾的惨状:城门口旁边堆放着被剥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尸,一个迭着一个,就仿佛在屠宰场看到的堆放死猪的样子,其它一边同样堆放着一大堆女尸,衣服也全被剥光,这些衣服被送到寺库调换食品了。这一带路上的树都是白色,从根部往上10尺到20尺的树皮全被剥光充作食品。
然而,由民间文人真实记拭魅这段汗青、并遗留至今的史料却少之又少。克日,喜获祁县县志办陈湜老师于1985年复印的《大荒志异》一文,对丁戊奇荒山西的荒情及官方赈灾记得甚多。遗憾的是对民间怎样赈灾自救却只言未提。
这个遗憾,笔者却在本年研究祁县谷恋高氏家属文化时,异常不测地获得补充。经原琦研究员推介,从袁钟晋先外行中复印到一份光绪十八年高顺理撰写的手书《杂志》。个中有一篇弥足贵重的“光绪三、四年旱灾年荒志”。全志分为山西旱灾年荒志序与祁县谷恋村设立救荒社义赈详志两大部门。固然字数不敷两千,但对研究我国汗青上“丁戊奇荒”的史料代价却无法计算:
一、怪杰奇志
从高怀壮老师提供的“祁县谷恋高氏宗谱手抄复印本”初略相识:高顺理为祁县谷恋高氏家属西院三支十九世孙。名字叫则裕,顺理是他的字,他尚有个号叫成章,字和号联起来构成“顺理成章”一词。
他是一个福星,拥有老祖宗留给他的丰盛地产。他是祁县谷恋高氏西院三支十四世高尔雄的十九世直系孙。高尔雄于明末清初到陕西眉县齐家寨创业,到清代中后期,已拥有七千多亩土地。到清末延至十九世“则”字辈时,资产分为八股,高则裕也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八百亩土地的全部权和策划权。
他是一个老寿星。他身世于清道光六年(1826)十二月十九日,卒于民国五年(1916)九月初九日,耄寿九十一岁。成为祁县谷恋村高氏家属中,独一亲见七代五世同堂的老寿星。享尽了天伦之乐。
他是一个富秀才。他出生于书香家世,父亲高士显是九品人员,祖父高敷邦是乡饮耆宾。从小受到精采的文化教化,但却没有走科举之路。
他是一个贩子。他虽有一份八百亩土地的股份,但却未坐享当雇主或直接策划土地,而是到十八岁时,离家去二百多里远的沁州账庄(后改为银号),从商24年。
他是一个五品官,但他却没有仕途的经验。在“祁县谷恋高氏宗谱手抄复印本”有这样一句记实:钦加同知衔。可别鄙视同知这一头衔,按明清吏制,同知一职是省知府的佐官,与通判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位在正五品。不外他的这个同知衔是钦加的。固然宗谱未细载原由,但据笔者揣度,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念他在“丁戊奇荒”时组建村救荒社义赈收获卓著,秉呈朝廷御批的虚职头衔。
他是一个好“村官”。据高著玉二OO三年编写的《谷恋村志》(初稿)载:清代谷恋村咸丰年间的村长是(西院十八世)高士显,任期14年;光绪年间的村长是(西院十九世)高则裕,任期也是14年。笔者从民间获得高顺理光绪十八年撰的《杂志》中获悉两篇相干记实。一篇是“咸丰二年事次壬子先父值年管村事在隆盛公。”个中有“三年(咸丰)八月,反至(指平静天堂军)山西平阳府,处处民气荒乱,是年高昭缓值年,四周村边新修窝铺七、八座,多雇人昼夜到处放哨……”句,声名高则裕的父亲高士显值年管村事至咸丰二年。尚有一篇是“光绪十六年事次庚寅,已年六十五岁,值年管村事在长源当。”声名至光绪十六年,高则裕仍值年管村事。至于什么时辰接任,则未查到精确史料。不外,从光绪三、四年旱灾年荒志及光绪元年司理文昌庙、关帝庙等记实揣度,当在光绪初年。这就是说,他当“村官”在十六年以上。他不只在“丁戊奇荒”的义赈中制造了事迹,并且在兴修水利、出产自救与掩护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孝顺。
他所撰写的《杂志》,所有效小楷毛笔誊写,笔迹工致,笔锋刚坚有力,足见本人书法功底。从落款“光绪十八年高顺理撰”笔墨揣度,这本长达七万七千多字的《杂志》,于光绪十八年(1892)清算完稿。昔时的高顺理已是六十七岁的老人,年近古稀之年。这本《杂志》倾泻了他一辈子的心血,是他一辈子的履历、常识蕴蓄的结晶。也是一部中国近代野史与百科散书力作。痛惜未能刻板印刷成书,得以普及撒播。
他的这本《杂志》,既不是日志,也不是处所志;既记实处所(省、县、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汗青,又记实婚丧嫁娶等习惯文化;大到天下地理、天文情景,小到农事修渠及保健知识,内容极其富厚多样。为我们研究祁县及山西省近代汗青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贵重史料。
二、奇荒志序
在光绪七年(1881)四月高顺理撰书的光绪三、四年旱灾年荒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从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重。本朝建国以来,治全国,十有八省以宽洪爱民为本,而惟山、陕两省之民,屡妥饥馑之苦者兹不胜纪。
试以山西之地言之,自同治七年(1868)以至光绪四年(1878),其间屡遭旱灾。惟光绪三年(1877)阖省全旱荒极,汾、平、蒲、绛、辽、沁、潞、霍等处胜重,苍生残伤困苦无比,饥者难为食,渴者难为饮。五、六月之间,仰观天道密云而不雨,俯视地理禾苗而枯槁。粮价昂贵,祁县谷米每斗代价钱一千四百有零,遍地粮粟斗斛纷歧,难以细载。银价过贱,祁县宝银每两代价钱一千二百上下,遍地平银钱底纷歧。
此时,气候忽明忽暗,日傍双耳时出。夏田有泰半劳绩,秋禾一概枯槁。粮价渐大,祁县谷米每斗代价钱一千七百有零,白面(小麦面)每斤价格七十上下。宝银每两代价钱一千一百上下。
此时,家有田、房、物器卖之,从无受主,亲戚里党揭借不能,贫乏无奈,拆毁衡宇,零卖烧柴。
云云,致使老者坐于涂炭;壮者散而之四方。以及各村、堡、寨杀食耕牛、犬、马之肉;至于草根、树皮、沙蓬、苦苣之类,俱觉得人食,暂充其饥,难以过活。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当此之际,男不以女为室、徒利己者,全无恩爱之情;女不以男为家、直从人者。何有相敬之意?
由是本省巡抚曾国荃,协同布、按两司,奏闻朝廷。钦命闫敬铭大人督办赈务之事。自三年(光绪三年)冬,奉旨遍地开仓放谷,赈济穷人。
祁县各墟落,按穷人生齿领谷,惟圐圙(谷恋俗称)村等,知县萧官不与,本村自护。
皇恩奉旨今年下忙钱、粮蠲免,上谕遍地设立捐输局。
祁县放委员同知衔张元鼎、本县绅襟闫肇统等,官捐绅助,富者乐输其财;贫者日望其食。又村乡庄户各村,损资米助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