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真正的国玺是哪国(乱花渐欲迷人眼)

时间:2023-01-22 16: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娱乐最前沿 阅读:

说到传国玺,各人必然不会生疏,传说中是秦始皇登位称帝后,令丞相李斯参加建造(认真誊写)的玉玺。原来是一块有眷念意义的玉玺,却在后裔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政治意义。

从此但凡朝代更替,传国玺就成了建国天子们盼愿获得的“神器”。曾经在一段时刻里,东晋天子没有“传国玺”在手,就被北方的人冷笑为“白版皇帝”,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传国玺的在汗青上的记实,既有传说,也有真实,笔者就来抽丝剥茧,把传国玺故事还原出最真实的脸孔。

传国玺最早的记实与降生

假如按成书年月先后看,“传国玺”在史书上第一次呈现是在那边?这个题目,笔者以为谜底应该是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入咸阳时,秦王子婴降服信服,“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天子玺符节,降轵道旁。”在此文中,子婴封存的天子玉玺中就包罗了“传国玺”。可是这块玉玺在其时还不叫做“传国玺”,“传国玺”的名字正式呈现,应该是在东汉班固著的《汉书·元后传》中:

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送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皇帝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影视剧中刘邦入咸阳,子婴献玺

其它在《后汉书》中,唐章怀太子李贤做注时,引了一段卫宏的注文。

卫宏乃是东汉初人,著《汉旧仪》四卷,李贤在引卫宏的这段话时,偏偏遗漏了书名,异常稀疏,并且注文的后半段还写了汉末人物孙坚、袁术、曹操的故事。

卫宏曰:秦早年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皇帝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奉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汉高祖定三秦,子婴献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仍带玺绂,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宾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奉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27年),盆子奉以上光武。

【孙坚从桂阳入雒讨董卓,军于城南,见井中有五色光,武士莫敢汲,坚乃浚得玺。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求之。术得玺,举以向肘。魏武谓之曰:“我在,不听汝以致此。”时璆得而献之。】

——显然笔者加了括号中的这段笔墨不行能是卫宏的原文。

假如这“卫宏”二字无误的话,这段关于“传国玺”的记实应该早于班固著的《汉书》了。

在前文中卫宏的笔墨中,就写了传国玺是由蓝田玉制成,秦丞相李斯誊写“奉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于上。

在《后汉书》中,李贤还注引了一段《玉玺谱》的内容(《玉玺谱》的作者是南朝齐人纪僧真),与卫宏的内容大抵沟通。

《玉玺谱》: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全国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奉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

在《宋书·志礼五》中,南朝梁人沈约也写道:

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天子寿昌”。高祖佩之,儿女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

这些记实可以相互作为印证增补,记录了传国玺最早的降生环境。

那么,第一个题目来了。

传国玺上写了哪八个字?

裴松之在《三国志》做注时,就发明《吴书》上关于传国玺上写的八个字与应劭、皇甫谧的记实最后两个字差异,他就地暗示无法判定“且康”和“永昌”哪个是对的。

裴松之: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宫传国玺,文曰“奉命于天,既寿且康”。“且康”“永昌”,二字为错,未知两家何者为得。

着实,我以为是可以说明的,我先列一下今朝关于传国玺上笔墨内容存世的四个版本。

《吴书》、《玉玺谱》、卫宏:奉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劭,皇甫谧:奉命于天,既寿且康。

《晋阳秋》载冉魏上将军蒋幹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天子寿昌。

徐广、《宋书·志礼五》:受天之命,天子寿昌。

我再按上述四个编号,改用年月次序分列。

东汉卫宏1→汉末应劭2→魏晋1(吴书)→魏晋2(皇甫谧)→东晋3(晋阳秋)→东晋&南朝宋4(徐广)→南朝齐1(玉玺谱)→南朝齐&梁4(宋志)

开始正式说明:

第一,《吴书》是孙吴帝国官修史书,传国玺是被孙坚在洛阳井中找到,并交给老婆吴夫人代管,可以想象其时年幼的孙权是有机接见到这个法宝的;而应劭和皇甫谧,都没有见到传国玺的机遇。

真正的国玺是哪国(乱花渐欲迷人眼)(1)

孙权的影视形象

应劭是汉末泰山太守,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泰山郡,担忧曹操反扑本身,便弃官投奔了袁绍,他一向到死,都没去过许都见汉献帝刘协,更别说见到传国玺了。

皇甫谧是魏晋名人,一辈子都没有做官,他写的书都是坐在家里写的。他写的内容和应劭相符,只能展望是他照着应劭的《汉官仪》抄了一遍。

第二,裴松之没有提到卫宏的记录,实属失误。卫宏作为东汉人,并且在光武帝刘秀身边事变,他的记实和《吴书》同等,能证明“奉命于天,既寿永昌”(第一版本)是对的。

第三,第三版本和第四版本只有一字之差(昊、受),按“史料从众”及“不涉及政治等身分的环境下,野史不该与正史争审”两条端正看,加上用字风俗(受比昊更多用),第四版本可信度高于第三版本。

说道这里,不知道有人想过这个题目没有?裴松之身处刘宋朝廷,他是有机接见到当朝的传国玺的,他为何没有以此来作证呢?

笔者展望:由于裴松之知道,宋文帝的传国玺上写是“受天之命,天子寿昌。”(第四版本),他如果提了这个,他就是在作大死(只会揭破出南朝的传国玺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那一枚了),以是,他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以是,本节的结论是:

1.秦始皇时制的传国玺由于两晋时战乱而遗失,传播于南朝的传国玺则是其它一块,以是才发生了记实笔墨差异的环境。

2.“秦传国玺”上写的是:奉命于天,既寿永昌。“南朝传国玺”上写的是:受天之命,天子寿昌。

其它,秦汉时印章用字是以篆书为主。

据宋人展望字体为虫鱼篆辽人记作是鱼鸟篆。下图为后人仿的鸟篆。

真正的国玺是哪国(乱花渐欲迷人眼)(2)

奉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二个题目。

传国玺是和氏璧制成的吗?

着实在前文中已经提过,最早的记实都是说传国玺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后裔却偏偏冒出了个“传国玺是用和氏璧制成”的谎言来。

真正的国玺是哪国(乱花渐欲迷人眼)(3)

白色玉璧

这个谎言的始作俑者是北魏的崔浩,他在《汉纪音义》中写道:传国玺,是和氏璧作之。——他是第一个写这个段子的人,此时刻隔“传国玺降生”已经有五六百年了。

和氏璧的记实最早呈此刻《韩非子》中,听说出自楚国,而蓝田是秦国的辖地,以是这两个法宝基础就不行能有交集。

只能说某些功德者(如崔浩)感受“和氏璧”这件法宝也在汗青中失去了着落,有些遗憾,便开脑洞说“和氏璧被制成了传国玺”。

真正的国玺是哪国(乱花渐欲迷人眼)(4)

崔浩画像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