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探寻五华“宝物”揭开古城神秘面纱(2)

时间:2019-01-09 17:16 来源: 作者: 阅读:

  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主要创建者之一古大存,也有部分遗物留存在五华县博物馆内。五华县博物馆成立后,工作人员从各处收集了大量的古大存遗物,现在大部分已移交至古大存故居处保管,博物馆内仅留有部分。

  1987年4月24日,古大存诞生在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的一座客家传统民居。23岁时,古大存考取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在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20年代,古大存参加革命后,率领家乡人民起来闹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他的家庭受到敌人严重摧残,先后有12名亲人遇害,其中10人为革命烈士。古大存强忍悲痛,带领幸存的战士走进八乡山继续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0年4月下旬,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5月1日,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选举古大存为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同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由古大存任军长,下辖6个团、全军约3000人。后来,革命屡受挫折,古大存仍不折不挠地率领部队坚持斗争,成为东江地区一面不倒的旗帜。

  在革命生涯中,古大存一直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为民族的解放独立富强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古大存历任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副书记、第一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一生为革命事业立下过许多功绩,但从不居功自傲。

  “李惠堂、古大存的遗物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也为后世研究五华人文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时代遗存

  馆藏近四千件文物 恐龙蛋横跨亿年展现世人面前

  五华县博物馆三楼的临时展厅里,近期展出的是“客家传统工具文物展”,该展将一直持续到3月。展厅里摆放了鸡公车、趟子、风车等传统客家农具,算盘、化妆柜等生活用具,以及古时客家人劳作场景的老照片。展出的用具在原有破败的基础上,进行了粉饰、维修,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五华县是世界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祖辈们通过几百年的劳作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客家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客家民俗文物。现在因为时代变迁,很多生产、生活的工具不再使用,搁置在老屋墙角,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毁坏了。”刘仲仁说,这些民俗文物非常脆弱,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要且关键。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藏近4000件文物,文物种类丰富,时代涉及久远。从中生代的恐龙蛋化石,新石器石器的彩陶壶和各式石器,青铜器鸡形壶、三足双耳铜鼎,秦代半两钱,汉代彩绘茧形壶,宋代影清帖人物龙虎带盖魂瓶,明代青釉三足炉,清雍正蓝釉双耳瓶、乾隆蓝釉描金瓶、清青花福禄寿四系带流壶等物品,以及画作、书法、碑刻、刻版等文物。

  这些文物都是该馆成立十多年来收集和本地出土的,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文化,为研究五华县历史和客家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部分文物现存于五华县馆藏仓库。该仓库需要馆长与副馆长所持有的不同钥匙,一起使用时才能打开。笔者在仓库里看到,除了用于放狮雄山遗址出土的碳化植物种子的冰箱外,还有多个恒温恒湿储柜,里面放着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文物。

  一个包裹较好的恐龙蛋化石引起了笔者注意。化石共有两块,被布包裹着,呈现椭圆形,壳呈黑灰色,蛋清呈青灰色,核呈红砂岩牛肝石色。一个为长16.8厘米,宽7厘米,厚5厘米;另一个略有缺损,残长15厘米,宽7.5厘米,厚5厘米。拿在手上比手掌略大。

  张汉彬介绍,这两块恐龙蛋化石是1995年8月,从一个江西来五华打工的农民工手里征集而来。经专家鉴定,化石于江西赣南出土,恐龙蛋源于白垩纪时代。

  博物馆内藏有62件珍贵文物,其中夔龙纹三足双耳铜鼎保存完好,价值极高。该铜鼎为春秋时期的用品。笔者看到铜鼎中部为圆柱形,敞口、卷唇,盖为覆盘形,设子母口与器身吻合,底部为马蹄足,周身连盖均刻绘夔龙纹。

  四鸟菱花铜镜为唐代物品,直径16.7厘米,厚0.7厘米,小小的一块铜镜周边为八瓣菱花,花瓣内对称分布着四碟四花,花蕾与花瓣用细线圆圈分格,圆圈内对称四鸟四花,十分精致美观,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除了将整理、收集的文物以及考古挖掘的文物在博物馆内展览外,五华县博物馆本着‘走出去、扩宣传、引进来、长见识’的工作思路,经常下基层、进校园、走社区举办各类巡回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文物,熟知文物历史,从而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张汉彬说,文物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留给现代人的宝贵遗产,也是各个时期历史事件的见证和百姓生活状况的体现,希望有更多人走近文物、了解文物,共同保护好这些“宝物”。

  ■相关

  岭南客家先祖赵佗与他的城邑

  赵佗出生于约公元前240年,为秦朝巨鹿郡东垣(汉眞定)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吕后七年(前181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