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年轻,听不懂罗大佑(4)
至于一直想去还没有去过的,反而是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往欧洲跑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去固定的几个城市,北欧比较没有去过。都市是人类聚集的地方,我们好奇为什么这个都市会变成这个样子,需要了解的其实是人的特质。
唐映枫
(作词人, 代表作:陈鸿宇《理想三旬》、刘昊霖《儿时》、易烊千玺《你说》)
最爱:
最近听得比较多的是《告别的年代》
原因: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大概只是这段时间的状态与这首歌产生了共情。
唐映枫
你之前提到你们那一代创作者思考是用力的,也提到创作会被社会力所干预。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作者,我很好奇,你认为这个时代的音乐人,更应该通过创作表达和实现个体价值,还是也值得创作出某种与时代产生对话、记录时代的作品?“记录”应该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现?那个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如何想象未来的?
罗大佑
首先,我觉得通过作品来表达和实现个体的价值,与反映时代的某种对话,并不完全对立,因为个人价值其实也是群体成长中会出现的一种经验,个人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有群体的出现。比如《童年》这首歌表达了一个小朋友对世界的观感,但它也体现着一群小朋友对世界的观感。
而这种对话和记录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现?假如说歌曲的话,我相信什么形式都有,比如编曲,可以用一把电吉他、木吉他、一个管弦乐队或者一个四重奏,它们都可以抒发对生命和人的感受。我是一个什么音乐都听的人,而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生命有感动力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否有创作力,其实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能不能被好的作品感动,能不能找到那种美感的本质出来,所以要不断尝试听好的作品。
离家的时候我没有想象任何未来,因为对我们那代年轻人来讲,在1980年初,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什么样,这很可贵,因为艺术的特质就是即使你在一个荒岛里,在与世隔绝的时代,人们都可以通过艺术找到一条活路,作品的本质就是可以提供给人另一种生命经验的思考,所以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的小说或是一首好听的歌,如果可以感动到你的话,就可以带领你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葛大为
(作词人/音乐企划/作家,代表作:陈奕迅《陪你度过漫长岁月》、杨乃文《离心力》、徐佳莹《你敢不敢》)
最爱:
《爱的箴言》
原因:
这首歌里满满的忧伤,却在为爱失去自己之时,体悟到爱之存在,极美。
葛大为
请问大佑哥,创作的习惯是否跟着人生阶段而改变?
罗大佑
当然会,创作习惯和节奏是会随着不同的阶段而做出调整,因为你观察、听、阅读到的东西都会不一样,你接触的人也会不一样,熟悉的乐器、弹奏的技巧也会慢慢改变,这些因素都会使创作方式发生变化。
再加上每个时代的工具不一样,比如智能手机里面有很多不同的软件可以用--字典、节拍器、调音器,你也可以从智能手机里听到各种不同的爵士、民谣、古典音乐,这些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创作习惯。我们自己的起居模式和这些工具要找到一种好的配合,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写歌,在什么情况下写歌,其实很重要。
好妹妹
(二人组合,代表作:《追梦人》、《你飞到城市的另一边》、《一个人的北京》)
最爱:
秦昊:最近比较有感触的是《你的样子》
张小厚:《乡愁四韵》
原因:
秦昊:罗大佑的歌词高级之处在于,他是一种诗化的语言,介于模糊和清晰之间,似是而非。年少时听《你的样子》只是觉得词很讲究,或者说满足了年轻人“沧桑”的需求。等自己不再年少,却突然发现,自己试图忽略的迷茫与脆弱完全被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言中,这样的冲击感和被理解感,让我那一刻觉得音乐太伟大了。
张小厚:这首歌的旋律与木吉他的搭配,让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作中对故土的依恋更加深沉。这首歌的曲调更是弥漫在秋海棠那一湾小小的海峡中央。
好妹妹
当时写《乡愁四韵》这首歌是因为什么事件的启发?你的才华会迫使你怀揣着“使命感”来工作和生活吗?
罗大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