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封妃前贾母为什么不安 贾元春的悲剧命运
贾元春在《红楼梦》里出场只有一次,但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夹在权力当中,浮沉一生,生为贾府荣,死为权力枯,从头至尾都活在家族的阴影里,这样的人生究竟是一种荣耀,还是一种悲哀?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她省亲回贾府,在短短时间内多次泪流满面,这些眼泪饱含了众多含义,是悲愤、感慨还是痛苦?或许我们从历史中能找到些答案,来解读她在权力漩涡中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压力。
历史中的另一位王妃:甄宓小说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历史,很凑巧,在三国时代也有一位后宫女性,她的遭遇与贾元春几乎如出一辙,更巧的是,她也姓甄,与小说中的江南甄家同姓。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在她出生后,家族也正在走向衰落。
在她幼年时期,河北著名的相士刘良曾给她看过相,说她日后必是贵不可言。此后,甄家也有意栽培她,冥冥之中将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魏文昭甄皇后甄宓(fu)。
甄宓从小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女子该有的贤良淑德,她都具备,而且还很爱读书,可谓见识不凡的一名女子。
到了待嫁之年,她的名声与大小乔已不相上下。当时占据河北四州的军阀是袁绍,他听说了甄宓之后,就向甄家下了聘礼,要将她配给自己的次子袁熙。
甄家考虑到袁绍家族也是“四世三公”,如今又是天下最大的军阀,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登基称帝,于是便接受了这门亲事。
与袁家的联姻确实给甄家带了一定的好处,但并谈不上“贵不可言”。因为没过几年,袁绍的势力在角逐中便节节败退,特别是在官渡一战中,袁绍丧失了全部主力,只好退回大本营邺城,不久便郁郁而终。
难道甄家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吗?那么甄宓的“贵不可言”究竟在何方呢?公元204年,邺城被曹操父子攻破,破城之时,曹丕冲进了袁府,一眼望见超凡脱俗的甄宓站在人群中,她虽然蓬头垢面,但依旧不能遮掩她身上迷人的魅力。
几天之后,曹操便向甄家下聘,要为次子曹丕迎娶甄宓。甄家和袁家迫于形势都同意了,就这样,23岁的甄宓成了18岁的曹丕之妻,而她的第一任丈夫袁熙,在几年后在逃亡途中死去。那么,曹丕能把她推上“贵不可言”的位置吗?
曹操喜欢收别人后宫的嫔妃,不成想儿子曹丕也有此陋习,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不过甄宓嫁给曹丕却算得上是现实与感情双重结合,曹操家族具备了所有袁绍家族的优点,而且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在乱世中能找到一位把自己捧在手心的丈夫实属不易。
婚后,曹丕和甄宓生活在邺城,也度过了几年恩爱的小夫妻生活,并生育了一对儿女,分别是长子曹叡和长女东乡公主。然而,曹丕志在赢天下,卿卿我我儿女情长的生活并不是他追求的目标,在他的生命中,第一要务还是政治。
曹丕击败其它几个兄弟,成功赢得了魏王世子,在曹操死后,接班作了魏王,随后称帝,建立了曹魏王朝,是为魏文帝。曹丕的政治影响力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甄宓在曹丕心中不断下降的过程,爱情终究还是有保鲜期的。
成为帝王后的曹丕,身边不缺美妾,有前汉朝的两位公主、郭氏、李氏和阴氏等人,甄宓便渐渐失宠了。在众妃嫔中,曹丕对郭氏尤为上心,尽管她出身卑微,与甄宓在身份上没有可比性,但郭氏善于耍手段搞阴谋,在曹丕与曹植争储位时,她陪在曹丕身边,为他谋划大位,出了不少主意。因此,曹丕十分器重她。
曹丕称帝后迟迟未立皇后,甄宓作为正妻理应封为皇后,但仅被封为“夫人”,而郭氏所封“贵嫔”与甄宓也不相上下。在这种情况下,失宠的甄宓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她原本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她的两次婚姻都逃不脱被丈夫抛弃的命运,这对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而且自打曹丕称帝后,她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了,在痛苦之余,她写下了一首诗《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在这首诗中,甄宓将自己被抛弃的痛苦,以及对曹丕的思念之情都写在了诗里,而且诗中也透露出渴望重新得到曹丕宠爱的愿望。然而当曹丕看到这首诗后,却读出了截然相反的味道。
一首抒情诗被他解读成了甄宓对他的抱怨,故而怒不可遏,竟然下令将她赐死。甄宓到死也不明白,成为帝王的曹丕早已不是邺城时相依相偎的丈夫,早已没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说白了,他和冷漠的袁熙亦无什么区别,只不过将她当作一个名贵的花瓶,厌倦是迟早的事情。真是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说什么“贵不可言”,不过是相士骗人的把戏,这分明是命运对她的捉弄。
贾元春的王妃梦(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