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迟来的探访桂北千年古村(6)
我们继承直奔村后,几分钟,便看到两三棵古椎树,已然是参天大树,看了看树上的标识牌,才知道最老的一棵树已经有425年,这样算来古树已经见证过四五代人有余,这样的古树,必然见证了褚村的兴替,想来,真让人叹为观止啊!
满觉得褚村的风光就这些,哪知朱年迈说,重头戏还在后头呢。原本褚村的祠堂才是古村的一大亮点。好吧,我们又继承前去褚村祠堂打卡。
没走多久,一座气魄宏伟的古构筑进入眼帘,定睛一看,哇,这不就是褚村祠堂。颠末几分钟的打量,才知道祠堂构筑满是青砖马头墙,大门由三块巨石打磨而成,门头上“褚氏宗祠”四个大字,雄健潇洒、缩放有余,想必是出自名家之手。人们常说,从一个村的祠堂便可以看出,这个村是否有过光辉的汗青。从外表看,这褚氏宗祠局限弘大,用材考究,做工风雅,所用的青砖、石柱皆颠末打磨,若非出了大户人家或家属殷实,是难以建筑这样的构筑的。
其后探询得知,原本褚氏宗祠大门的计划者为褚村闻名石匠褚德宏。褚德宏(1754~1830年),茶洞乡褚村人,生于石匠世家,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精于刻工,传说其工艺程度在其时的桂林府无人能出其右,目前桂林的许多闻名古构筑石作皆出自他之手,如邻村善良村的石氏节孝坊、四塘镇横山村陈宏“相府”前的大狮子及陈氏家祠、灵川甘棠的四方灵泉等等,更为闻名的是桂林王城的“三元及第”坊,雕刻者也是褚德宏。褚村的刻石武艺在清代时就享誉八桂,桂林明朝靖江王城上的“三元及第”、“状元及第”和“第一峰”等均出自褚村名匠之手。褚德宏带着子侄、族人徒弟二三十人在桂林一带做石工,颇有声望。
听说,褚德宏的工艺有“三绝”:一是用“小散炮”可把山岩上几平方米的簿石板震松取下。二是工艺风雅,石料用“石刨”刨平外貌,平滑如洗,可见人影;加工后的石料棱角平整,团结处不见误差;所刻笔迹、龙凤禽兽,活跃传神。三是起重搬运技能高深,很大的石料可用“天秤”提起运放自如。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陈继昌三元及第,两广总督阮元在广西贡院端礼门(今桂林市王城正阳门) 上成立“三元及第”坊,亲身书额,并选中其时在王城修缮的褚德宏为他刻字。在“开坊”大典宴上,阮元亲身为褚德宏敬酒。“三元及第”坊刻好后,褚德宏名声大振。先是四塘横山村陈宏谋家属请他琢刻陈氏家祠碑刻,接着到灵川县甘棠建造陈继昌的“凉亭井”。他及后人在桂林作工几十年,其时的桂林石刻,险些都出自他们部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