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襄阳历史简介(襄阳历史沿革)

时间:2022-12-15 15: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娱乐最前沿 阅读:

襄阳汗青简介?襄阳最早的文化遗存首要齐集在汉水北岸,包罗虎帐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旧石器期间遗址器物建造要领多采纳直接单面冲击,建造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行使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期间约为距今10万年阁下的旧石器期间中期或偏晚阶段,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襄阳汗青简介?以下内容各人不妨参考一二但愿能帮到您!

襄阳汗青简介(襄阳汗青沿革)

襄阳汗青简介

襄阳最早的文化遗存首要齐集在汉水北岸,包罗虎帐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旧石器期间遗址。器物建造要领多采纳直接单面冲击,建造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行使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期间约为距今10万年阁下的旧石器期间中期或偏晚阶段。

至少在距今10000年阁下的新石器期间,襄阳先民开始实行磨制石器,制造器材,渔猎收罗,刀耕火种。经观测,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它们根基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较为麋集地漫衍,尤其在新石器期间中晚期,慢慢在汉水中游北岸的南襄盆地西南部、西岸的襄宜平原和东岸的随枣走廊形成了相对齐集的较大局限聚落群,在山体较大的鄂西山地边沿也有少量漫衍。

夏分全国为九州,今境分属荆、豫二州之域。

商周时期,今境封国林立。如邓国、鄾国、鄀国、谷国、罗国、邔国、阴国、唐国、卢国、樊国、楚国等。

春秋时期,楚国强大,先后灭掉诸国,今境全属于楚,遂置北津戍。(今境指现今地级襄阳市的统领范畴,下同)

战国争霸,楚不敌秦。前223年,秦灭楚,今境入秦。秦置郡县,今境分属南郡、南阳郡。南郡治江陵,领六县,个中邔、鄀、鄢为今境宜都市;南阳郡治宛,领十四县,个中邓、筑阳、山都、酂等县属今境。

西汉今境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荆州刺史部。今境共置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等。约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襄阳城,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东汉,除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根基沿用西汉。

王莽时(8~23年)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

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兴名。至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治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今境分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

三国时,今境属魏,分隶南阳、襄阳、南乡、义阳、新城五郡。襄阳郡、南乡郡领县同东汉。南阳郡领邓、蔡阳二县。义阳郡乃章陵改置,领安昌县(亦为章陵改称)、平林县(为析随县新置)。

西晋时期,今境分属襄阳、顺阳、新城、义阳诸郡。襄阳郡所领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上黄七县。顺阳所领酂、筑阳、阴县。新城所领沶乡。义阳所领邓、蔡阳、安昌。

东晋郡县大抵沿用西晋。“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侨居汉水之侧。立雍州,因人所斯世锊黎民也”。永和九年(353年)或宁康二年(374年),于襄阳县侨置雍州,领京兆、扶风、始平、广平、河南、北河南六郡。加上成帝时所立之义城郡,共为七郡皆统于襄阳。襄阳又曾兼为梁州、司州治,故云“一郡治所,三州寄焉”。

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置雍州,治襄阳县。有襄阳郡(领县襄阳、中庐、邔)、京兆郡(领县邓城、杜、新丰)、扶风郡(领县筑阳、汛阳)、河南郡(领县蔡阳、襄乡)、广平郡(领县阴)、义成郡(领县义城、万年)、冯翊郡(领县鄀)、始平郡(领县酂)、西岳郡(领县西岳、蓝田、上黄)等。另外,梁州新城郡之沶乡(今保康境)亦在今境。齐、梁郡县配置紊乱,今境根基仍属雍州、梁州。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554年)。

西魏恭帝得襄阳,置襄州总管府,领襄阳、河南、山都等十三郡。今襄城区境有襄阳县、中庐县、义安县。今宜都市境有邔县、鄢、率道、汉南、武泉县。今南漳境有上黄、开南、穰、归仁等县。今老河口境有酂、阴城、阴、顺阳、安山、龙泉、湖里、白亭等县。今谷城境有筑阳、义成等县。今樊城区境有樊城、安养、山都等县。今保康境有大洪县。得蔡阳,置蔡州。领蔡阳、令媛二郡。今枣阳境有蔡阳、双泉、瀴源等县。今襄州区境,无考。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今境分属襄阳、舂陵、房陵、南阳四郡。襄阳郡领襄阳、安养、常平、谷城、上洪、率道、汉南、鄀、阴城、义清、南漳等县。舂陵郡领枣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房陵郡之永清县(保康西境),南阳郡之顺阳县(老河口境东北)。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今境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今境属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州治、道治于襄阳县。今境之枣阳市属随州汉东郡枣阳县、唐城县。今境之保康县属房州房陵郡永清县。

五代政区大抵沿用唐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世界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辖十六州,个中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今境枣阳属随州,老河口属光化军。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治襄阳)、京西北路(治河南府)。南路辖(金州、均州、邓州、唐州、随州、郢州、襄州、房州)八州。襄州领县稳固,省光化军,乾德县改为光化县附属襄州。今枣阳市境属随州枣阳县。元祐初,复置光化军,光化县复名乾德县为军治。宣和元年(1119年),襄州升为襄阳府。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县),入襄阳”,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代襄阳路,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襄阳散府为襄阳路总管府。领襄阳、邓城(后省入襄阳)、宜城、谷城、南漳五县。十九年(1282年)割南阳府之光化、枣阳二县来属。

明代,洪武初年今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公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府辖七州县,今境有襄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枣阳六县,今保康县附属郧阳府。

清代今境初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今境之县与明代沟通。

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置8县(均州与保康县附属交流)。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个中今境有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七县。

1949年组建襄樊市,附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1950年5月,襄樊市附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当局襄阳区专员公署。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核准取消襄阳地域,其行政地区并入襄樊市。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