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影视娱乐 > 正文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出自哪里(长安三万里外的真实历史)

时间:2023-12-11 05:36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这个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火了。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该片自7月8日全国上映以来,累计票房已突破8亿元。不少人在观看影片时,会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高适而感动。

这个历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后任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的唐朝诗人,是从何地由一个遗落民间的村野诗人崛起成为大唐帝国的封疆大吏?

答案是:四川。

翻开《成都市志·人物志》,高适的生平跃然纸上: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边塞诗人……

高适虽出身官宦世家,却因家道败落、家境贫寒,靠躬耕田垄过活。一直以来,高适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为己任。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高适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与《长安三万里》中的故事一致,高适曾于20岁到长安,却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机会,但没有找到出路。

此后,高适在梁宋一代度过十余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天宝八年(749),经名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高适应举中第,任封丘尉。

但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一个“拜迎长官”“鞭挞黎庶”的小官,他在《封丘作》中写“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于是,高适弃官而去。

后又经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推荐,任幕府掌书记。这一年,高适已经四十九岁。

然而这段日子却未能长久,唐朝社会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加剧,节度使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已年过五旬的高适被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随哥舒翰守潼关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756年6月,安禄山军队进攻潼关,唐玄宗入蜀避难。所谓“乱世出英雄”,也在此时,高适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潼关失守,高适在河池郡(今陕西凤县凤州镇)谒见唐玄宗,陈述军情。唐玄宗对高适陈述潼关败亡之势的陈词很赞赏,升其为侍御史同年10月,高适随唐玄宗来成都,升作谏议大夫。

759年,安史之乱的第四年,“蜀中乱”,高适任职彭州刺史(今成都彭州),第二次入蜀。这次入蜀,时间长达5年,在此期间,高适曾两次平息蜀乱

761年4月,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叛乱。段子璋占领绵州(今四川绵阳东),自称梁王,改元黄龙,拉起了反唐大旗。当时已是蜀州刺史的高适随成都尹、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克绵州,斩了段子璋,平定叛乱。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762年7月,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后,代宗新立,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被召还朝,任京兆尹,负责修二帝陵墓。趁着这个节骨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

徐知道自称成都尹、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派兵北断剑阁,阻止朝廷派兵入川,并西诱吐蕃,共同叛乱。因蕃汉兵内部矛盾重重,高适很快击败了徐知道。

随后,朝廷即以高适接替严武,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抖音

759年,高适二次入川之时,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四川一带突然被大赦,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年,我们熟悉的诗圣杜甫也在颠沛流离中从长安流亡到了成都

▲李白在白帝城获释,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佳句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年少时,三位诗人便曾在梁宋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暮年时,高达夫与杜少陵又在蜀地重逢。本应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却因时事而略带忧愁。

杜甫刚流寓到成都时,全家老小委身于浣花溪旁的草堂寺,高适写下了一首《赠杜二拾遗》给杜甫。诗中,高适说杜甫“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处处透露着老朋友间的了解与关心。

收到高适寄诗不久,杜甫写了一首《酬高使君相赠》作为回复,诗中写道:“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杜甫人才刚到,高适就为杜甫一家送去了自己的禄米。著名作家阿来这样评价:“我们可以知道,杜甫一家一到成都,高适就给予了很多的帮助。”

杜甫生活困难时也曾直接向高适呼救,他在《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中写道:“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长安三万里》剧照 青年杜甫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抖音

在蜀地,高适还曾写下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给杜甫: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到诗的最后,高适以谢安的典故向杜甫表明自己的心迹与志向,也表达着对东西南北漂泊不定的杜甫的愧疚。

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这首诗写完4年后的765年,高适逝于长安,终年65岁。《旧唐书》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5年后(770),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大唐动荡不息的烟尘中,杜甫重新读到高适这篇诗作,不禁潸然泪下。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他提笔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完成了对高适的回复。

随着一个个诗人黯淡离场,盛唐这座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也逐渐凋零。但正如《长安三万里》所述,诗在,长安就会在。诗在,这些千古流传的情谊就会在;诗在,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就会在!我们轻声诵读的一联诗句,或许便是他们波澜壮阔一生的投影。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片来源: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