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脱》, 一部评分超过9分的神作, 但我却不建议你看第二次(
亨利其实是个内心温暖的人,虽然他自己很疲惫,但是对于学生他不彰显自己作为老师的威严,对于外公他尽力去照顾,对于陌生的站街女,他也平等地和对方交流,对于透明人,他关心对方的情况。然而有些东西不是自己能改变的,外公失踪、梅狄自杀、学生依旧糟糕,但也有些东西是他改变了的,学生们听到作文的沉默、透明人被注意的兴奋、站街女不再站街。在这期间亨利其实自己也感到欣慰,比如最后去福利院看站街女。
女孩没有得艾滋,之前就已经检查过了,说因为艾滋才去接女孩我觉得过度解读了,我理解的是他去找女孩是因为,一个自己原本可以拯救的生命在自己面前消逝了,他不想再后悔,由他来赡养艾丽卡,总比艾丽卡在儿童救助机构孤独的好,孩子的精神状态会变化的,这就像你身边有没有可依靠的人陪伴,你是两个状态,而男主也过了很久的孤独生活,有一个亲人陪伴心灵的伤痛还是会被抚平的。
大家可以把这部电影和《放牛班的春天》对比着来看一下,私以为这两部电影代表着两个极端化的教育环境,事实上中间态的才是大部分,但是不阻碍我们对其分析和吸取社会经验,融会贯通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不是学生或者老师,因为人是社会属性动物,老师和学生也并不只会存在于课堂上。但是电影里的老师同样也背负着压力和痛苦,老师不是救世主,救不了学生仍然会哭泣和绝望,在乎才需要勇气,正因为所有人除了老师都不在乎,才会显得如此无力。
这个电影据说有一个社会实验的原型,用最好的老师去美国最差的教育生源地去建一所学校,能否帮助这些孩子成才。实验的结果是令人痛心的,老师和校长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学生在原生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下犯罪、走入歧途、早孕等等,参与实验的教师最后都去接受了心理辅导,在这种地方教书是不得超脱的——很久以前看到的原型解析。
这部电影的氛围是压抑的,但是压抑里还透露出了一点希望…这些孩子知道自己在作践自己,但还是选择自我堕落,只有在自我堕落的时候才会麻木现实中的痛苦,他们看起来是在伤害别人,其实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帮助学生走出这种现状的一丝希望就是一位负责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正如这个名言所说,学生越这样,老师正应该越应该把自己变成那一束光来点燃那漆黑的天空。
正如学生把自己当做一个霉点染黑周围,老师也可以像一抹太阳慢慢的把心灵的大地洒满。第一遍看完对着片尾滚动的名字列表沉默了很久很久,仿佛窒息一样的疲惫,好像看穿了生活压抑的本质和每个人各有各的疲惫,但是又好像溺水的人好不容易够到水平面的界限,终于喘了一口气。痛到极致的解脱,你或许能找到共鸣,甚至瞥见这混沌世界的那么一丝丝的光。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