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限集令来袭,40集红线能抑制注水剧滋长吗?
国产剧集数过长,注水严重,一直被观众所诟病,近日,传出广电总局拟规定电视剧集数不超40集的传闻,多家影视公司称新规正在调研,似乎继“限古令”“限薪令”之后,史上最严的“限集令”也即将到来。
若这一规定真正出台,其打击面积将是巨大的,因为国产剧早已进入40 集的时代。对于头部影视制作团队而言,一部正常体量的电视剧40集不过是标配,因故事、题材等原因最终播放集数超过70-80集都不为过。以2019年为例,嘉行传媒出品的《筑梦情缘》60集,正午阳光《知否》78集,唐德影视《东宫》52集,东阳欢娱《皓镧传》62集,新丽电视《芝麻胡同》55集。
超长剧集劝退了不少时间紧缺的年轻观众,也使国产剧冠上了“爱注水”的标签,从而引发了倍速观看等非常规操作,论坛上“你有多久没有看完一部电视剧”的议题,引发了广泛探讨,大部分网友表示,注意力被各种信息和平台拉扯,很难追完一部超长待机的电视剧。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集数只是一个数字,但集数背后反应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不良”生态。这一反注水新规若真正出台,国剧“注水”的病症真的能彻底消失吗?
限定40集消息一经传出,从舆论口风上看,似乎是众望所归的结果。毕竟,从观众到编剧都被注水剧集害得太惨。
很多国产剧在主创团队还不错的前提下注水魔改,最终遭到观众的口诛笔伐。
去年大热剧《香蜜》从原定的36集最终延长到63集,从30集开始,男女主戏份骤减,男二号润玉戏份突然增加,从男女主情感线变为了男二成长线,根据网友统计在剧集的后半程男二戏份碾压男女主,脱离主线的注水情节令大批剧迷脱粉,甚至怒斥片方为推自家艺人不择手段。
除了利用无关主线的剧情注水之外,魔幻剪辑也是注水剧的主要作案工具。
今年年初的《知否》依靠大女主剧情和赵丽颖、冯绍峰这对新晋CP得到了收视第一的宝座,但也由于收视率爆棚,播出平台芒果卫视把原定于73集的剧情,硬生生剪到了78集,尤其结尾注水严重,除了2-5分钟的剧情回顾,有效内容只剩20分钟。
诸如此类的注水剧严重伤害观众的感情和国产剧的质量,在新浪电视发起的投票中,大部分观众认同国产剧注水早就该管了,其中6.2万的理性观众认为,不应该一刀切。
魔幻的注水剧常常把幕后的编剧拉下水,但编剧们似乎对此表示很无辜。微博上的某加V编剧40集限额表示赞同,因为他曾接过35集变50集的痛苦工作。
在《香蜜》播出时段,该剧编剧张鸢盎就曾向网友声明,编剧话语权极小,注水雨我无瓜,当初只提供了43集的剧本,不知片方如何拍到60集。
而著名编剧汪海林则指出了要害,他认为:“真想注水两集也能注。”
“注水情节”严重影响了国产剧的质量和节奏,尤其当把它与以季为单位播出,剧情紧凑的英美剧,以及以奈飞为首的流媒体制作的电视剧相比,国产剧拖沓程度常令人难以忍耐。
即便是与文化相近的邻国相比,国产剧的超长剧集也显得十分特殊。曾以超长家庭剧为主的韩剧也早已焕然一新,大部分剧集保持在20集上下,暑期档最受关注的韩剧《德鲁纳酒店》仅为16集,豆瓣评分8.4。讨论度极高的日本悬疑剧《轮到你了》,总共拍摄2季,只有20集。可以看出,全球剧集有压缩集数的流行趋势,并以紧凑节奏、扎实的剧情,急速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而国产剧则似乎拖着臃肿的身躯朝向了另一侧。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尽管被撤档、空降、改名等事件困扰,但在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了多强鼎立、四面开花的良好局面。IP改编的《陈情令》、甜宠剧《亲爱的热爱的》、电竞题材《全职高手》、历史悬疑《长安十二时辰》等都依靠剧集的不同属性,吸引了不同喜好的观众。
除了剧红之外,人红也可以侧面证明暑期档电视剧产生的商业价值——杨紫在小花中脱颖而出、王一博、李现直接被《GQ》誉为与蔡徐坤同一咖位的流量艺人、大众开始正视易烊千玺的演技……
同时,这些剧不仅收割粉丝,俘获原始书粉的心,其良好的质量也堪称几年来的最佳水平。在讨论度较高的暑期档电视剧中,除《流淌的美好时光》口碑扑街,豆瓣评分3.4之外,其他剧集都维持6分之上。《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大宋少年志》《宸汐缘》《小欢喜》5部均达到了8分以上的高分,可见大众对于暑期档国产剧的满意度很高。
在这些剧集中,也可以明显看出,除了《全职高手》符合40集额度之外,其他所有电视剧都超过了本次拟定的红线。超长剧情和超高的评分和满意度同时出现在暑期档,可见,超长剧情并不完全等于注水。超长剧集也并未不能出现精品。
其中,《长安十二时辰》最为明显,在剧集的后半程,一个时辰约用4-5集的时间进行阐释,但观众仍然乐此不疲,说明在某些特定的题材下,超长剧集可以承载更丰富的内容,向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剧集是否注水并不能依靠单纯的集数进行划分。
值得注意的是,集数不多的电视剧也存在注水空间。比如仅有25集的《结爱》就有严重的注水嫌疑,此剧在12集之后男女主戏份减少,以配角的恋爱故事和无聊剧情硬撑到了25集。甚至导演陈正道主动向观众道歉,本来13-15集的剧本被出品方延长到了20 ,以至于编剧只能边拍边编,而在还剩三、四周时间时,还有将近一半未拍,言下之意是此番注水实属无奈之举。
24集《无证之罪》和10集的《毛骗终结篇》都曾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但同样长剧集也曾出过精品之作,比如44集的《父母爱情》和84集的《三国演义》等等,归根结底,集数与作品质量,与作品是否注水都没有直接的关联。
“注水剧”是聪明的中国商人想出抬高剧集贩卖价格的手段之一。因为在电视剧市场的商业模式中,大多采用单集定价模式,剧集越长,意味着片方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很多片方走上了注水捞钱之路。另一方面,在“限薪令”出台之前,高昂的制作成本不得不让片方使出非常手段左右平衡。
根据网曝定价表,2016年湖南卫视就分别以2.58亿和3.84亿元的价格,从慈文传媒采购了两部大剧67集《特工皇妃楚乔传》和70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单集定价达到了380万、640万。
2017年《如懿传》曾以单集定价1500万元位居榜首,其中网络版权900万一集,电视台版权600万一集。87集体量意味着这部剧总价超过了13亿元。而后,这个数据被唐人影视出品的《三国机密》超过,网传网络版权单集售价超过1000万。
在2017年,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甚至曾预测头部剧的单集价格可能卖到6000万元。2019年的限薪令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电视剧单集价格的疯狂增长,电视剧头部制作公司华策影视就在半年业绩报告中,表达了电视剧价格波动影响了公司业绩——“其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投入处于相对高成本阶段,播出则处于价格相对理性阶段的情况,导致该部分项目的利润空间受到较大影响。”
很多时候,依靠拉长剧集而获利并不仅是片方的投机行为,更多时候“惯性注水”成为利益相关方的一种默契,在这条产业链上包括了制片方、明星的经济公司、广告商等等。以制作成本为3亿元上下的《香蜜》为例,63集体量意味着单集定价达到476万元才能收回成本,如果集数砍掉一半,单集定价将会上涨一倍,对于片方、播出平台、广告商甚至是需要曝光度的经纪公司而言这都不是一笔好买卖。
在略显畸形的变现模式中,演员、编剧都有可能沦为片方赚钱的傀儡。演员在合同中签订的集数很有可能被随意加长,而编剧的话语权则更小,很有可能在播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剧本惨遭魔改或者注水。
电视剧集数限定真的可以避免注水剧吗?上有对策,下有对策,长剧很有可能为规避风险改成以季为单位的播出模式,在广电总局7月报备案通报中,就发现了以季备案的电视剧剧目,总共48集。
值得注意的是,只规定集数而不规定单集定价,对于常年“入不敷出”的腾爱优而言,无异于“流氓条款”,因为集数定额很可能使单集定价水涨船高。
无论是从现实实施层面还是从对整个产业链赋能角度,40集额度都很难做到公正公平,但观众和从业者对于“干货”剧的渴望也随着此次新闻呼之欲出。颠覆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改变电视剧单一定价的固化模式,重视观众的口碑效应,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或许才有可能根除注水剧这一电视剧市场久治不愈的“毒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