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看的好戏!《一本好书》回归,第一季豆瓣9.2分
文化类综艺要想出彩,讲究的就是两个字,用心。
只要能把这两个字做好,基本上就不会扑街,就比如:
《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是由曾执导过《见字如面》、《中国成语大会》等诸多文化综艺的导演关正文担任总导演,导演关正文的初衷也很简单:“我就是要把一本好书演给大家看。”
于是节目选取经典书籍,在全人类权威公认的经典书单中确定11种书目,邀请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等实力演员担任荐书人,在环状的沉浸式舞台上以演替读,对书籍内容浓缩还原,进行近一小时的舞台剧演绎。
同时在第二现场设计品书人视角,由陈晓楠控场,邀请专业学者对演绎出来的书中场景进行探讨,为观众提供多元解读。
最终这个大胆创新的模式很成功,节目第一季网络播放视频平台总播放量5亿,豆瓣超过2万人打出9.2分,位列豆瓣2018年度综艺第一,成为网友心中的“神级国综”。
看过节目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多少年了,国产综艺也没这样发过光了啊……”
“能让文学走进大众视野的‘超级综艺’”
“一本好书,一出好戏”
“读书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才是中国人最需要看的好戏”
就在一年后的10月7日,这部超高口碑的国产综艺终于回归了。
第二季选在了国庆档的最后一天播出,第一集的内容也很符合国庆的主题。
“要了解你的今天,你必须读这本书。”这是第二季开篇书目的推荐语,而这本书就是《红岩》。
这本出版于1961年的长篇小说,其实也是一部革命回忆录,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之前的紧要关头里,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红岩》就是塑造了这些为了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有我们熟悉的江姐、小萝卜头,也有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成岗、许云峰等。
它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三部对形成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三部文学作品之一,也是这三部作品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出版至今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万册。
《红岩》的故事,要从1948年说起。
当时,还未解放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以此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站。
可没想到,甫志高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仕途增加功绩和筹码,不仅擅自扩大书店规模,还在书店暗中销售进步书刊,完全忘记联络站保密性的重要性。
之后更是在没有上报组织的情况下,招纳了一位名叫郑克昌的陌生青年和他弟弟入店工作。
当晚恰好来到书店的许云峰察觉情况不对,在分析郑克昌的可疑形迹之后,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可甫志高不仅不听劝告不说,还认为是许云峰针对自己有意为之。
最后他在家门口被捕,便立刻变节成为叛徒,接着还向敌人告密,导致以许云峰为首的地下党员们纷纷被捕。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甫志高这个著名的“叛徒”都不陌生。
由于甫志高的出卖,许云峰和他的同志们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落入敌人首脑徐鹏飞手里。
善用心理战术的徐鹏飞,上来就坦言自己的人性就是“没有人性”,于是他给许云峰出了一道选择题——是要用一张举起酒杯的照片交换自由,还是要这些跟随你的同志就得统统丧命。
一边是打破信仰的“自由”,一边是一同奋战的同志们的性命。
对许云峰来说,两条都是死路。
“谍战是人类最残酷的心理战,它给我们带来的折磨,可能远远超过肉体最极端的痛苦。”
这边徐鹏飞还在不断的蛊惑,可许云峰却依靠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和许云峰比起来,他的战友们也一个都没拖后腿。
余新江说:我想要自由,老许!但是人不能从狗洞里爬出去。
孙明霞说:我们将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刘思扬说:你们让我一起走!我不想活着。
在《红岩》的故事里,出现最多的选择莫过于生与死,性命与尊严,人性与信仰。
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题里,许云峰与他的战友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后者。
虽然信仰是超越人性的,但超越人性应该是先有人性的基础。
在第三幕戏里,被放回软禁在家里的刘思扬为了守护自己的信仰和清白,不惜再度放弃自由,主动选择入狱。
《红岩》的书里写道:“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能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可对于许云峰和他的战友们来说,他们终究是看不到了。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他们牺牲了。
《红岩》故事的发生背景和我们当下其实有一定的距离,时间的差距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如今的美好现实与当年的革命斗争始终有着一种远隔万重山的距离。
但《一本好书》对于《红岩》的呈现,却从一开始就消解了这种“隔阂”。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好像我的人生经历随着书本情节的展开被无限延长。”
这句话原本是在某乎上一位答主回答“如何看《一本好书》这档节目的?”,如今用它来评价第二季的开篇之作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
导演关正文把《一本好书》定义为“大众阅读的试衣间”。
是因为在他看来:“读书不光是私密的事情,更是个人发展利益驱动的事情。读书不是为了炫耀学问,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借鉴他人的经验。好书可以激活我们独立的思考,用于调试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好比《红岩》,它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距今70年之前,但在这90分钟的时长里,我们或许感同身受,或许备受震撼,唯一一点可以确信的是,至少我们对“英雄”这个概念有了新的思考。
《红岩》里的英雄,是革命时代里有着不屈的意志和钢铁般的信念的勇者,也是可以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普通人。
看过第一季的观众应该知道,《一本好书》这档读书节目,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细节来看,显然是要把读书这件事做得精致些。
它的精致在前期策划中就可窥见,就像是选取什么样的书籍。
在这个快节奏的物质时代,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了?
问的更尖锐一点的话就是,你有多久没有读到过一本好书了?
《一本好书》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全球好书走进平常百姓家。
于是在第一季,节目选取了近四十年来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实际效用的11本好书,作品公认的高质量即使放在现在,依然有一定的价值。
从节目的呈现形态来说,《一本好书》的最大亮点是把一本好书演给大家看。
用影视化、戏剧化的表达方式,挑选书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名演员的演绎,展现这本好书的精髓。
这种品类在综艺市场上是很稀缺的,其实文化类节目由来已久,比如1996年的《读书时间》,就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读书类谈话节目。
之后还有大家都耳熟能详,且到现在依旧经久不衰的《百家讲坛》,以及影响了很多人的《开卷八分钟》。
这些节目大多数都是通过单纯的讲述来介绍这本书或者这个故事,不可否认,它们的内容都是好的,但形式上稍显单一。
当然,也不是说单一的形式就不好,而是这种安静娓娓道来的形式,更适合在深夜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选择通过舞台的演绎去呈现故事,还原人物的真实情感的《一本好书》,就打破了这个时间上的局限,或者说观看时的门槛。
在看的过程中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书中人物情绪变化和故事走向,就好像你就在故事里,跟着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遍。
比如在第二季第一期的《红岩》,我们除了震撼,更多的是跟随着剧情走向而感到的揪心。
从书店联络点的暴露,到许云峰等人的被捕,一直到最后他们终于等来了胜利,同时也将面临着刑场上的处决。
作为观众的我们,情绪也跟着许云峰和刘思扬一样,从激动到悲愤,从绝望到惋惜,情感共鸣就这样产生了。
第一季里的《万历十五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王劲松演绎的老年的明神宗朱翊钧,通过他的上帝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十岁登基为帝,在位时间四十八年的皇帝一生的心路历程。
从台上几个不同阶段明神宗的生活状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明神宗,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帝王。
此外,《一本好书》的呈现形式另一个成功之处还在于串讲人的讲述和二现场几位品书人对片段和书的解读。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几乎可以说是实时对演绎的书中内容,从文学角度进行解读。
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所说的不是一味的说教,或是寻求认同。
相反,他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本书万千种解读中的一种,你可以认同,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时和观众的互动也是《一本好书》巧妙和吸引人的地方,就像前面说到的,文化类节目不应该是一昧的说教,吹嘘,它的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经典,理解经典。
所以就会有在龙椅旁欢迎读者来看望的万历皇帝
在观众席旁试图给自己挖一个坟墓的罗辑。
驱逐不文明观众的三体士兵,试图通过慷慨陈词来博取观众认可徐鹏飞
以及坚守信仰悲痛欲绝的许云峰……
在这种极具张力的表演之下,我们在沉浸剧中的故事的同时,更能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现场观众眼中的泪光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所有参与舞台剧的演员,他们的真情演绎更进一步拉近了我们和“书”的距离。
于震饰演的许云峰在舞台上经历几次变故,最打动人的莫过于他的眼神。
被逼在信仰和同志面前做出选择,内心的纠结痛苦通过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展露无遗,最后的独白,脸上是听到胜利消息的雀跃,眼里却是没能亲眼看到的惋惜。
还有一点,这些演绎在编剧台词的加持下更能把我们的情绪推向高潮。
就像许云峰的开场白:
“这部小说它影响了中国整整两代人的价值观,它告诉了你,为什么你今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要了解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必须读这本书。要了解你的今天,你也必须读这本书。”
以及在结束时的独白:
“去看看这本书吧,不是为了记住或者感激我们,我只希望你们能了解我们,能试着理解我们。就像你们会无私地养育自己的孩子,会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样,你们,就是我们的孩子。”
其实对于这档节目,老孟认为,再多的夸奖,也抵不上观众一句: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