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如何用古代视角烛照现代价值观?
《庆余年》会不会像大多数男频向改编剧一样扑街?如此大体量的故事节奏会不会拖沓?在《庆余年》开播之前,诸多担忧充斥在观众心中。但伴随着剧集的开播,《庆余年》用数据证明了这些担忧的“多此一举”。
上线21天,会员更新21集,17个热度值日冠,14个播放量日冠,综合热度、实时热度均为全网第一。口碑方面,豆瓣10万余人标记,打出8.0分,其中四星、五星占比高达77%。如此看来,《庆余年》的确可以称作“2019年最后一部爆款”。
正值该剧热播之际,麻辣鱼采访到该剧总制片人,腾讯影业副总裁兼黑体工作室总经理陈英杰,请他分享了《庆余年》的创制之路。
编剧是解锁《庆余年》的一把钥匙
经典网文,完结11年,400余万字,故事跨度数十年,三代风云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猫腻的原作体量巨大,改编难度不言而喻。如何在这么纷繁复杂的人物线索当中,找到影视改编的一个精准的定位,成为了陈英杰和他的团队在《庆余年》影视化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所幸,他们遇到了编剧王倦,同样是原著忠实读者和粉丝的王倦成为了“解锁《庆余年》的一把钥匙”。他让男主角参加一个“科幻文学网络大赛”,投稿以“假如生命可以重来一次”为主题,讲述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碰撞的故事。
这样一来,既巧妙地避免了“架空”元素引发的诸多问题,使得剧中出现现代思维的剧情得以成立,又提供了“用古代视角烛照现代价值观”的全新独特的叙事角度。
“范闲以一个当代青年的视角去了解古代,以当代的价值观看待架空世界的一些问题。”陈英杰告诉麻辣鱼,“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一些亘古不变的道理,比如说人性的真善美,比如说生命的价值。”这正契合剧中所说的这个故事真正的意义:珍惜现在,为美好而活。
在人物的创作上,《庆余年》区别于一般男频向作品的打怪升级、拯救世界,而是以人物成长、情感成长、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来推动。“剧中人物带着悬疑登场,然后随着人和人的交往、交集,不断地有新的角色出现,发现越来越多的线索,进而展示出背后的一个出乎你意料的世界。”
在这样一卷众生画相,女性角色也不再是像在一般男频向作品中沦为工具人,“从《庆余年》目前登场的女性角色来看,剧中女性角色的形象非常的饱满,比如林婉儿对爱情坚持到底,范若若外柔内刚,长公主工于心计,她们都有高度的个性和极高的辨识度。”
这些女性角色不是男性角色的附属品,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她们在《庆余年》这个宏大的世界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来看,《庆余年》的观众中男女性用户的比例比较均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从这一层来讲,《庆余年》就不是一部纯男频向作品。
季播可以保鲜并让改编不失真
《庆余年》在确定影视化的时候,就定下了“五年三部”的计划,尽管这个计划不可避免地延长了,但陈英杰依旧坚持季播的形式。
“季播是最重要的,首先由《庆余年》的体量决定,季播可以避免大量的删减改动而导致改编‘失真’。腾讯影业希望在保证情节强节奏推进的同时,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庆余年》的世界。其次,我们是考虑到中短剧集是当下年轻人和主流观众所倾向的。”陈英杰说。
但战线的拉长不免让人担心剧集能否一如既往地保证质量和热度。针对这样的顾虑,陈英杰告诉麻辣鱼,他们进行了考量,也有一些应对办法。
比如演员方面,尤其是年轻演员,在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察他们对《庆余年》这部复杂而深刻,且有着宏大宇宙观作品的理解。“张若昀就是在项目筹备前就对原著、人物进行了充分的了解。这也是他在这个剧当中能够举重若轻,能够驾驭好这个角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就是专注度,由于《庆余年》的拍摄周期很长,因此要求演员能够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这部剧集的创作,还有就是多季产品要求演员有时间,并有意愿完成将近两到三季的任务,这样才不会产生因为演员更替影响观众的问题。以上,都是《庆余年》考量演员的重要标准。
而在剧情上,《庆余年》试图以强情节的剧情推动,更多的悬念和更强的冲突,优化观众的观剧体验感。同时,会根据观众对已播出内容的反馈,在第二季、第三季里面进行迭代和更新。据陈英杰透露,第二季的剧本在播出前已经开始创作,目前王倦也在根据反馈对剧本进行调整。
他还特别强调:“为了避免大家对模式化的续集产生审美疲劳,联合出品方的内容要求是每一季的作品我们都可以独立成章,内容相对独立,风格基调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季播剧,能推出优质中国故事。”
剧影游联动发挥好故事最大的价值
除了改编为网剧,《庆余年》还是腾讯影业对IP进行长线泛娱乐开发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作品,即以小说IP为核心,协同影视、动漫、游戏等业务进行联动开发,发挥IP的最大价值。陈英杰表示,不孤立做影视,根据这个IP做多文化生态的新文创开发,是腾讯影业内容创制的一个初心。
正如他在2018年时说的,腾讯在构架《庆余年》IP时,剧、影、游都有全盘考虑,在剧游联动上面,也希望做出标杆。
至于《庆余年》为什么能够进行这样的探索,陈英杰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原著的优势,《庆余年》小说本身世界观宏大,人物众多,特点鲜明,适合多元化开发;其二,腾讯是一个基于泛娱乐文化生态,开放的内容平台。
陈英杰继续介绍说:“腾讯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健康、多元的新文创平台,再加上腾讯与各方面优质资源、平台连接,根据每一个艺术载体或者艺术呈现形式的创作规律以及各自的受众,基于IP内容去做相应的产业布局。”其实不仅是《庆余年》,腾讯影业在像《斗破苍穹》,包括未来要开发的《藏地密码》《西行纪》等作品上,都有这样相应的部署。
陈英杰希望通过每一个项目的探索,慢慢积累经验,沉淀方法论,发挥好故事内容最大的价值。而对于像《庆余年》这样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打造的一个作品,或许会错过一些市场热点,但他认为腾讯影业会用匠心和耐心,打造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作品,“这是腾讯影业作品创作的一个原则,我们不刻意地去追求阶段性的热点,而是更多的聚焦在内容的打磨上。”
“好的内容,我们相信它是不分季节的。市场不会埋没一部好作品,只要我们在内容创作上多花精力,多投入时间,不断地打磨,自然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陈英杰在采访的最后,又一次表示,好剧需要多打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