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古装剧第一次敢这么拍,我赌汤唯朱亚文要翻盘了
人类本质,不过「真香」二字。
不绕圈子,我说的就是被称作带着丑颜滤镜的《大明风华》。
剧集还没出场,已经被各路群嘲:汤唯的斜刘海老气横秋造型,不可。
朱亚文一个皇太孙,造型像东厂定制,不可。
看剧情简介就像一出玛丽苏大女主剧,还是不可。
连朱亚文自己都跑出来翻牌子了:“我娘吗”?
真的不可?我却要单方面宣布,这部剧已经成为我的年终真香剧。
尬吹?真不是。
我个人会觉得《大明风华》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
关于剧集的很多批评都有道理,造型部分绝没什么好挽尊的,该吐槽,就吐槽。
但造型丑,却挡不住整部剧的逆风翻盘。
无它,从未想过,国产古装剧,还能这么拍——
所谓大明风华,其实被拍成了大明第一家庭剧,家长里短、兄弟唠嗑,但家常里全带着刀光,唠嗑里都藏着剑影。
什么意思?历史正剧和轻松爽剧,来了场全面杂交。而且,不寒碜,不狗血,不膈应。
光是头两集,已经有剑拔弩张的靖难之役,有男女主嬉笑之间的生死试探,有梁冠华朱亚文的父子暗战,也有老戏骨王学圻的一段历史慨叹,嗯,有点意思。
但以下才是我认为《大明风华》做得最好的一点:用了汤唯,但确实不是大女主剧。
汤唯更像演了一根历史的引线,牵扯出了一个涵盖靖难之役、迁都、土木堡之变、北平保卫战等历史名场面,各色历史人物粉墨登场,人物不端着,也不戏说。
古装剧这么拍,可!
老戏骨,一开场就带剧逆风翻盘了?
如果用一个食品来形容《大明风华》的口味,我的答案会是——火锅。
这种口味有别于大女主爽剧带来的玛丽苏刺激,而是在历史呈现上,给人一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满足感。
一上来,就是靖难之役。
镜头,并没有全绕着汤唯转,而是直面历史现场:攻城。
弓箭、火桶、正面强攻、侧面呼应、迎面诛杀,入京,不改朝,但换代。
接下来,建文帝残余力量刺杀朱棣,这才引出女主一家的残酷命运。
再接下来,江山还没坐稳,朱棣的大儿子、二儿子和孙子辈之间的内斗已经展开,而女主的命运,又被牵扯进这场皇室内斗里。
感觉到那种强烈的电影感没?
编导倚靠在明朝历史的河岸边沿,编织出一个交错了时间与空间的故事,将所有人卷入这场变乱中。
这个过程极精彩,归功于历史本身,也归功于情节本身,对悬念的绝佳处理。
过程最妙的地方在于,故事并没有挑明所有悬念将如何发挥效用,没有说破历史的一切前因后果,但有设局,就有破局。而后续真相的揭晓,往往能带来恍然大悟的快感。
从拍摄的层面看,剧集的战争场面一带而过,但皇城场景采用中景,远景结合方式,每一帧的把控以及影像的掌控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堪比电影质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夜戏,朱棣和朱瞻基坐在屋顶上,朱棣感叹自己是“万古不易的贼”,光影投射过来,将人物笼罩在夜色的阴影里,但那种历史的悲凉之色已经穿过屏幕溢出来。
不得不赞一下老戏骨的表演。
王学圻的朱棣角色心机深沉,性格复杂,通过其凌厉眼神短短几个镜头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帝王,而像一个精于算计的谋略家,被刺后对孙子的一系列交代,每一句话都勘破事态,让人不寒而栗。
但他的权谋霸气背后,又有股遮不住的草莽杀气和戾气,这正符合朱棣在历史上是常年征战沙场的军人身份。
只有在对他最宠爱的孙儿是身旁,他才会流露片刻身为人的温情,但这温情,依然带着狠戾。
比如靖难之役后,在批量“解决”旧臣时,朱棣硬逼着孙子朱瞻基看:“不经历,你怎么长大啊。”柔情吗?又带着残酷。
老戏骨独自霸戏,太寂寞,好在王学圻棋逢对手,这个对手,就是梁冠华。
看他演的历史中“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的朱高炽,你会瞬间忘记当年的狄仁杰。
但这真是个怂包?
身为老太子,对父,他永远畏如虎狼,唯唯诺诺,吞吞吐吐,但一回到家,有分明思路清晰、心明眼亮。
怂,弱,宽厚,都是他身上的一层保护膜中实则是步步为营、夹缝求生。
他与朱棣不仅是传统的父子,更是儒家文化中最为常规的君臣关系。
而梁冠华在演戏时的松弛感以及莫名的呆萌,都被他的表演变成了角色的喜感。
赢的只是老戏骨?在我看来,选角精准背后,其实还是导演对历史的尊重。
历史生动,人物有趣,《大明风华》真香的魅力在于,把历史中的帝王皇孙,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父父子子。
有场戏,尤其妙。
俞灏明饰演的二皇子朱高煦和梁冠华演的朱高炽被父亲朱棣责罚之后,假惺惺的温情 “和好”,却又在话语中相互嘲讽揶揄,一句“你就算把弟弟的头砍了,我也不敢怪你啊”,兄弟二人默契的齐声大笑,是家庭生活之中的兄弟较劲,也是皇权之下的如临深渊,一个简单的场景就,历史被勾勒得活灵活现。
看得出,导演没有让小人物变成功能性的纸片人,也没有把角色变成模糊的标签,而当人物塑造得足够立体——
历史,才会立体,角色的生死,我们才会动容。
但讲真,在众多角色中,开场争议最大的,却是她——
汤唯还没入戏,但朱亚文演的真不像公公
汤唯。
类型化的故事情节下,《大明风华》前两集其实不乏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层挖掘。
包括汤唯饰演的未来的皇后。
她与朱棣的对立,都源于父辈与“乱臣”的身份对立引发的家族仇怨。
也就是说,汤唯一开场,有戏可演。
但实话实说,汤唯的表演——别扭。
说不上哪里不好,但总觉得不对劲:不光是造型,而是人物本身。
张叔平的造型设计下,汤唯的古装造型显脸大头大,不假。但其实更大的问题是,至少前两集,观众只看到汤唯的古装造型,没看出她演的人什么样。
问题还是出在汤唯的演技上。
汤唯不是没有演技,而是演技要看人——看谁?导演。
汤唯自己多次坦言,自己并没有所谓的演技,更多是通过体验进入角色的内心,与其合二为一。
真听真看真感受,是她演戏的信条,也是她的桎梏。
演王佳芝,背后站着李安,汤唯的表演,是磨出来的好。
演萧红,汤唯的书卷气光站在那里就有五六分。
但大明皇后,是汤唯的戏吗?
起码到目前为止,她在这里很是显得违和。
甚至不如邓家佳饰演的胡皇后灵气活现。
能翻盘吗?看她自己,能“体验进入角色的内心,与其合二为一”吗?
朱亚文的造型同样虐,但角色适应性强得多。
不说那令人出戏的东厂造型,一出场的那句“我先搅他个满城风雨”,一个霸气自负的皇长孙形象就跃然于荧幕前。
和汤唯两人在酒楼上相互试探,你来我往之间,一句“你一个姑娘家,随随便便与人出来喝酒,好大的胆子啊“。那种假风流真腹黑,就把人设一下子立起来了。
但一场船头哼小曲的戏,又带出角色的几分不羁。
这个人物,从小在皇权斗争中成长,被迫亲眼目睹了屠杀百官,玲珑剔透又心思深沉,父亲孱弱,他得护着,皇爷狠戾,他得藏着。这样的心思与计算背后,又带着霸气,像公公?
但要让观众真香,朱亚文还必须拿出更丰富的“整型”演技。
别被汤唯给骗了,这次真不是大女主
有优点,缺点也明显,但我看好《大明风华》逆袭的理由在于:终于有一部题材怎么看都是大女主的古装剧,不再上演大女主的玛丽苏戏码。
大女主什么样?
一出场就必然成为众大佬争抢的天选之女。
男主,要爱上,男二,要守护。命运表面凶险万分,实则晴空万里。
但这部剧女主的命运,是真凶险。
朱瞻基被授权金令牌,奉命寻找反党余孽,而刚刚在行刺中失去挚友的女主又被赋予刺杀的任务, 当朱瞻基遇上了孙若微,故事跳脱出了以往同类型剧集所惯用的江山美人的套路,以一种杂糅了喜剧、古装、权谋等元素的风格磕着历史的风起云涌,但,不撒糖。
要的是棋逢对手。
从叙事结构来看,故事并没有围绕女主展开叙事,而是有两条清晰的故事线,一条是朱家人内部的家庭纷争与朝代更迭,另一条是孙若微、孙蔓茵(胡善祥)姐妹离散又重复的隐线。
纵观近几年电视剧市场,显然此前仅依赖于“大IP 大女主”的爆款公式已经逐渐势微,无论是玄幻题材,还是历史题材,观众的审美偏好都正更趋向于拒绝玛丽苏,品质剧的回归已成大势。
《大明风华》在一度程度上,兼具古装喜剧、权谋和正剧的元素,既有对历史的描绘与呈现,也存在环环相扣的历史假设与推演。
汤唯的角色孙若微更像一个引子,从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串起,横跨五代六朝,讲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数代帝王的故事。
它不能简单地被归入常规的古装正剧,也绝不能算作恶搞喜剧:剧集中的喜感大都来自于角色与角色的碰撞, 当剧集把严肃和幽默融合到一起,最终的效果也很奇妙——风格轻松下饭,但情节又紧张到足以让你为角色命运提心吊胆。
另一方面,剧集也体现除对观众智商的尊重,用许多细节、许多伏笔构筑起一个自洽的逻辑闭环,炮制出一场惊心动魄的皇家脑力对决。又不乏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层挖掘。
明朝那些事儿,出了名的复杂烧脑,但拍的好的不多,在导演张挺看来,“历史”除了故事以外,还提供给后人一种猜测的可能性,也希望历史是古代与现代的一种对话,而这种对话不来自于“甜宠”“大女主”。
这种剧带出来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一个字。
破。
破局,代表着有的观众理解,有点观众觉得编导有神经病。
这背后,是圈层化观剧时代,我们越来越缺乏去欣赏“破”的耐心,而一旦出场就自带bug,更容易被媒体一哄而上,几巴掌拍死在沙滩上。
但,这种对古装剧程式的破,真的毫无意义吗?
就说一点,剧集的配角,绝不是大女主的垫脚石和反光镜,他们是历史气象的组成部分。
说白了,《大明风华》把每个人当人,也没把历史当成狗血爱情拍,这更不是一首带着玛丽苏味儿的女主赞美诗。
接下来会如何?不知道,但值得往下看。
所以当你们都在嘲汤唯朱亚文这部丑颜滤镜新剧,我偏要力挺。
造型丑是真的,汤唯还没入戏也是真的,但如果对破局的部分视而不见,谁来创造古装剧的明日风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