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地20余年变迁:从小村落到科技创新代名词(2)
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古城原始形态四至基本探明。城为方形,每边长约500米。据发掘资料初步判断该城是一座具有军事意义的边城,因为按照《周礼·考工记》“墙厚三尺,崇三之”的记载,墙底宽与高比是1:3,朱房古城正好符合此制。此地距离长城不远,该城应该是秦汉时期防御胡人的军事基地之一,是拱卫古北京城—蓟城的犄角。同时也是当时蓟城—居庸关胡汉贸易交通线上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古城遗址以西不远曾出土一座多室汉墓。综合调查、发掘所得遗物,朱房古城的建设年代为战国至汉代。而上地正是处于朱房古城所能够辐射到的区域,这里出土的墓葬、器物,应该与古城居民有着密切关系。
开先河 基建开工前先考古勘探
对上地地区进行全面的考古,则源于1991年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在这里发现了古代墓葬,市、区文物考古部门一直在此进行基建考古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首开历史先河进行的先期建设考古勘探工程,这次考古对于北京市文物界而言,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也是一次较为完整的主动进行的考古勘探发掘,从而真实、全面、完整地将这一地区的历史形态再现于世。
1991年10月,国家科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上地为中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基地,10月12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正式开工。
1991年12月海淀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接到报告后,来到了上地建设现场,对位于上地村公路西侧,范围南北宽约13米,东西长约16米,发现古墓的区域进行勘察清理。清理中共发现了两种形制的东汉时期汉墓。一种为单室墓,东向,由浅灰色青砖修建而成,埋藏较浅。墓中发现随葬物有一面长宜子孙回纹镜,以及数枚货泉钱币和零星饰品。长宜子孙回纹铜镜可以印证此墓年代应在东汉初年。另一种墓为双室或多室墓,多为东向,埋藏较深,但大多已遭受过破坏。其中一座三室墓,墓壁砖已被挖走,只剩下墓底砖,还有一些陶器和陶片。
出土文物有:铜带钩、铁带钩、陶灶、残井、残陶仓、小陶盆、灰陶罐各1件,五铢钱150枚。这次抢救性的墓葬清理发掘,看似简单但意义非凡,就此拉开了上地大规模勘探考古的序幕。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墓葬后,1992年1月8日,来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筹备建设指挥部,协商对该地区进行全面考古勘探。
十年勘探上地出土上千座古墓
上地的考古勘探是随着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进程开展的,经过了一期、二期以及相关区域建设,几次大规模发展建设的勘探考古,还有一些零星的建设也有发现。
本人向负责上地考古工作的、时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的王清林,要到了上地考古勘探的总结材料。经过近10年的考古勘探,在这里共出土1000多处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等遗迹。考古勘探发现的汉代墓葬众多,自战国、汉—唐—明清—历史延续时间跨度最长。
出土文物包括铜钱、铜镜、带钩、玉器、瓷器、陶器、唐代墓志、铜印、铜饰件、铁器、箭镞等。这些地下两千年来的埋藏原状出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特别是对研究两汉时期及以前的北京地区历史,为了解、研究该地区的历史发展概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有了先期的考古勘探,我们可以掌握到这一地区早期发展的历史信息。但遗憾的是这些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没有建设一座陈列室让人们参观,通过这些实物资料了解到上地悠久深厚的历史。
上地的变迁
从农耕小村到“大上地”
历史上的上地经过了多少次巨变,因为史料的匮乏已难以考证,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上地变迁脉络,却是清晰可见。上地这些年的建设发展,大致上是这样几个时期:上地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街道—大上地。
上地村:二十多年前,位于城市边缘地带、远离社会发展中心的上地村,是一座距北京近郊海淀区的中心海淀镇不到10公里的小村落。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即使1988年距其不是很远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迅猛繁荣,也未对这里产生太多影响。
上地地区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很早,但上地成村的年代却不是那么久远,直到清中期才有文字提及。据村中老人口口相传,村子是这样形成的:在清雍正时期这里建有一座大坟,有了看坟人居住,后来又有山西、河北等地移民落户。随着住户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村落。
现在人们眼中的上地,实际上更多的是后来在上地村原址上,不断扩展建设起来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而人们要想了解、回忆那过去的上地村,已经难以找到明显的标志物了。
其实,在上地村被征用时,村子的总体格局基本上保持着中国北方乡村的自然形态,早期建起的街道、院落、庄园、庙宇,还都基本保留完整。但在当时还没有现在人们强烈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原有的几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苏德庄园、武圣祠、古墓葬等,未加保留,夷为平地。至于其他旧迹更是难寻,也不曾留下一方断碣残碑,让后人求证。
但历史的长河流过总会留下些微印痕:上地大厦后院的场院“大铁架子”、上地佳园的五棵松树、东里10号楼边的大槐树、原来北大生物城里耿家墙外的国槐等等。这几处上地村的旧坐标,还可以让人们想象出上地村的大概模样,追忆起过去的景象。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1991年10月,国家科委、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北边的上地村划出1.81平方公里土地,建设中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基地,命名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最早建设的是原上地村所在的南区。2000年年底基本建成。上地北区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2005年,百度公司拍得上地的最后一块地后,上地成为国内第一个建成的产业基地。
上地街道: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经过近10年的建设已初见规模。2000年3月30日,海淀区政府成立上地街道办事处。辖域从最初的1.81平方公里,“扩容”到2005年年底的南起北五环,北至后厂路,东至京包线,西至软件园西路、西北旺西路、树村西路,辖域面积达到了9.36平方公里,上地街道规模基本确定下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