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五性”需求如何落实落细?
2019新民生
民生“五性”需求如何落实落细?
去年11月以来,市委书记蔡奇等市领导到东城、朝阳、西城、丰台等区密集调研,实地检查2018年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此番调研,民生 “五性”需求屡被提及。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事事皆民生;办实事、办好事、办好身边事,件件要考量。
回望2018年的“民生答卷”,31件重要实事已全部落实。新的一年,如何衡量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实不实,民生的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和公正性成为重要标准。在即将开幕的北京“两会”上,民生“五性”必将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民生“五性” 提出哪些要求
去年11月11日,市委书记蔡奇等市领导曾深入东城的背街小巷和朝阳的社区,查看口袋花园、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停车楼等项目及沿途环境,在社区青年汇与青年创业者分享创业故事,到居民家中询问老楼加装电梯的改造效果。
正是在这次调研中,蔡奇提出要在满足民生“五性”的需求上多下功夫。
纵观“五性”,其中便利性突出了织补便民空间的特色,着重补齐社区菜场、维修、家政等服务网点以及停车场等;街区更新和老城复兴则是创建宜居性的关键;公正性则要让市民群众有平等的机会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多样性主要是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热点,增加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安全性要确保市民食品、出行等方面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从“管”变“治” 老街坊温情登场
曾几何时,北京的城市管理思路中,“管”字悄悄退场,变成了“治”字。有人说,别看这一字之差,却反映出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从冰冷到温情、从单向到互动、从说教到服务的变化。在这方面,石景山区把“老街坊”治理模式引入社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特花园的高大爷,由于搭围栏在自家阳台上养鸽子,社区居委会要求其拆除,虽说一纸通知在情在理,但是高大爷犯起了倔脾气,就是不拆!
像这样的“小事”在社区基层每天发生,不计其数,可是如果不及时有效疏导,就容易造成负面社会情绪。社区居委会的李主任会同高大爷的邻居张叔叔、周阿姨等“老街坊”一同到高大爷家“唠嗑劝解”。从社区卫生说到公共服务,从为老有尊说到个人健康,家长里短情不断,话里话外人不外,说来说去,高大爷一拍大腿:“行了,我明白了,咱老北京都是有里有面的,你们下午就动工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老街坊”这个开放的组织已经有近十万人。正是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人,以“老街坊”的身份,办好了急事,办成了难事,解决了揪心事,在居民之间架起了“心桥”。他们针对拆违后的土地利用出谋划策,确保社区促提升方案合理合规,协助街道和社区摸清违建数量,建立了台账。在“老街坊”们的参与下,一批社区里如今多了绿地、花园、凉亭……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提升。
事实上,这种家长里短,代表着一种基层治理的思路,民生的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都从这看似平常的“唠叨”中绵延开来……
呼应基层 织补便民短板
织补便民空间,让基层治理更便利、更精细,很多社区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原来社区只能提供350多个车位,但是这儿的汽车却超过800辆,找车位成了我的一块儿心病。”家住和平门社区的马先生为了找地方停车,曾经开出三公里找车位,各种办法都试过。
可就在两个多月前,马先生发现街巷长的微信工作群里弹出一条信息:“北新华街55号闲置地计划新增78个停车位,有需求的居民请到社区登记。”看到这条信息,马先生乐坏了:“压根没想到还能有这好事,那天下班我没回家就直奔社区居委会了。”登记、核查信息,到了居委会马先生才知道,这都是大数据平台的功劳。
在街道大数据平台的屏幕上,整个西长安街街道车辆分布情况通过由红到蓝的颜色分层显示,红色代表区域内车辆密集,橘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密集程度依次递减,工作人员实时汇总最新数据。
街道负责人表示,大数据平台能够把那些肉眼忽略的,拆违后闲置的地块摆在眼前,未来将成为街道挖掘停车潜力的空间。
而在月坛街道三里河一区,名为“碧水海天”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去年底建成,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蔬菜、水果、维修、美发、家政等服务,还出现了老年看护服务和小学生托管班。
“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的建设,得益于街道开展的调研评估。”社区书记李薇莉表示,三里河一区周边原来只有部分小型便利店,不能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于是月坛街道利用街道吹哨,地区单位党组织报到的工作模式,多次与国家发改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沟通协调,最终争取到了这处疏整促工作中腾退出来的空间作为织补便民设施的空间。
天下之大,莫先乎人;民生小事,件件天大。北京,正在秉承着这样的城市治理思路,用“绣花”般的功夫,补齐百姓需求的短板,竖起百姓口碑,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购买服务 丰富社区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改革,始终是精准施政、深化改革的主线,基层社区的需求多样化也不应该忽略“供给侧”的多样性。时下京城不少社区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极大改变了以往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供给侧结构,从而更丰富了为民服务的种类。
以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为例,在2018年底,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开业,北新桥街道将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腾退出来的600多平方米空间,用于筹建这个养老服务驿站,并购买了专业机构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老年餐桌、助医、助洁等多种专业的照料服务。有了这个驿站,附近的82岁老人陈海明每天都来此打饭、修脚,与驿站的老人们一起聊天、娱乐,让老人的独居生活再次照进了阳光。
这种供给侧结构的转变,节约了政府的工作成本,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资金效益。更重要的是,市民享受到更多样、更优质的政府服务供给。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生五性这篇大文章,将在首都新发展的大棋局和“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的获得感中续写华章。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蒋若静 刘婧
对话
民需是这样调查出来的
对话人: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东花市南里社区党委书记杨立新
北青报:东花市南里社区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的试点社区,这一特色民生工程实践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立新:早在2006年,东花市南里社区就根据“需求指导服务”的宗旨,邀请驻区单位针对社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开展慰问认领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理发、修脚、送餐、入户问诊等多项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