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改变是培育新家风的关键
家长的改变是培育新家风的关键
【思想汇】
编者按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良的家训、家规,其形成的家风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做人。家风的建设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然而现实中很多家庭却多是围绕孩子的学业学习来实施所谓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忽视亲子沟通,使家庭教育这一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出现缺失。本文从父母的榜样作用与时代需求的角度给父母们提出建议,强调家长的改变才是家风建设的关键,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使命是以身作则
2018年9月8日,上百名德国孩子与支持自己的爸爸妈妈走上汉堡街头,打出他们的口号:“和我玩!而不是和你的手机玩!”“我们在这里!我们表示抗议!因为你们永远只想着自己的手机!”无独有偶,我们组织的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发现,四个国家都有三四成父母有时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交流,父母沉迷于手机而忽视孩子在中国尤其严重,而且中国在四国当中亲子沟通最困难,只有不到六成的孩子会经常和父母聊天。
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教育提出了“四个一”的新要求,他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把家庭列为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并且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四个一”的新要求实质上提出了新家风的方向,也提出了好家长的重要标准,即像老师那样,为孩子做言传身教的表率,教孩子学会做人。大量的家庭教育调查数据显示,立德树人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好。新家风的关键问题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是如何从改变家长的不良行为做起,来培育新家风。
那么,什么是家风?家风不是一阵风,它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一种稳定的并且是本质性的体现。我们曾连续10年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门研究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认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不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家风也是比较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可以充分证明,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难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没有和谐的亲子关系难以培育良好的家风,甚至父母的偶像与榜样作用也可能走向崩溃。对于孩子,父母怎么做比怎么说更具有影响力,父母总玩手机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手机的魅力不可阻挡。如果不从父母改变做起,孩子往往难以养成自制的良好习惯。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监测报告》中,那些报告父母“答应过孩子的事情做不到”“说脏话、粗话”“与他人吵架”“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需要排队的时候插队”等不良行为的孩子更多选择影视、文学作品、游戏中的虚构人物为榜样,而报告父母不良行为很少的学生更多选择自己的父母作为人生榜样。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以身作则,成则成矣,败则败矣。
2.从陪伴孩子开始,培育行胜于言的新家风
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容易肤浅和浮躁,原因之一是夸夸其谈、言行不一成为风气,人们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家庭生活尤其如此。父母都希望教育好孩子,所以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说教,而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儿童不仅仅擅长观察性学习,他们甚至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这个判断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关。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的这一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则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孩子的第一种行为习得的成败得失体验很需要父母帮助分析;孩子的第二种行为习得是观察学习,在所有的示范者中,父母和老师作为“重要他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行胜于言?就是要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儿童最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父母之爱。首先就是陪伴孩子,是放下手机陪伴,是父母亲共同陪伴,是投入身心的真情陪伴。即使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心理上也需要“亲代在位”。有些父母以工作忙为理由放弃陪伴孩子,既是最严重的失职行为,也是放弃自己成长机会的巨大遗憾,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青岛一位女经理告诉我,她的父亲在青海工作几十年,却是对她最亲爱、最理解、最有帮助的父亲,因为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父亲与她通信2000多封。北京史家小学的宋佳琪和朱子薇同学3年前就发出“放下手机,让我们真正在一起”的倡议,出现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变化。参加活动的胡梦真妈妈说,自从参加这个公益活动后,在孩子的监督下,我们家长开始了戒wifi的活动,每天晚上9点前,关掉wifi,陪孩子户外活动、聊天或读书,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密切了。这个经验值得千家万户借鉴。
双职工又育有两胎的父母是非常繁忙的,但是,尽力克服困难,用心陪伴孩子,孩子会观察到父母的爱心与责任感,这是最好的偶像和榜样。如“曾子杀彘”那样,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孩子最容易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习惯。孩子受到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像父母那样尽自己的责任,自觉完成自己的职责,主动孝敬长辈关心他人。所以,父母将爱付诸行动,并且是持之以恒的行动,这是培育新家风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坚实的基础。
3.尊重儿童的权利,培育民主施教的新家风
谈家风自然与家训文化密切相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去借鉴和学习。问题在于,家训文化固然博大精深营养丰富,是否也存在可能误人子弟的糟粕?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传承家训文化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觉得,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比如,许多父母教孩子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的确,《弟子规》有一些简单明确的行为规范值得借鉴,如“出必告,返必面”“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等。但是,对父母的不当行为提出意见要“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父母打骂也不能有怨言)、对社会事务“不关己,莫闲管”等要求,就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内容,不利于现代儿童的发展。所以,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保障现代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也应该成为培育新时代新家风的基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