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男女之间 > 正文

为爱毁灭,错误的爱会毁了自己!

时间:2024-05-06 05:59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爱的确有这种力量。有些人因为失恋被毁灭了,有些人以为失恋而变得更加成熟了,最终获得自己的幸福。世界上是也善也恶存在的,在人的本质里人为了利益而丧失自身的善良,然而他已经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已经给自己种下了苦果,一言一行自然都会记录着我们的功和利。就好象母亲会离开小孩,小孩要忍受母亲的离开或者是不连续性,母亲不会一直存在身旁。这种离开他会憎恨母亲、怨恨母亲。这种怨恨让感情可以再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重新再去延伸。所以肯柏格就说虽然对方没办法提供我们理想的移情或者是需要,但是也因为没办法提供才能够维持。对方如果一直都提供着我移情的需要,我们自体客体需要,我们永远在梦幻般的泡影,两个人联生体,共享一种皮肤,在皮肤之下生活,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回过来讲肯柏格说,反而这种不连续性让我们离开了互相吞噬彼此的一种危险,再回到自己再去思考,当然这种不连续性会变成终究距离分手的方向。但你可能连续下去。这种连续性会让你分手,但是如果不分手,两个人来来去去找到维持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婚姻可以维持走向不同的境界。比如说我们讲的老来伴,跟年轻时候的热情是不同的情感品质,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相关的关系。

这里我讲的是不自觉的报复,因为在生活里面更多的是这种我们忍住,没有付诸行动的这种厌弃,这也就是我们在我们的婚姻里面看到的,特别是当科胡特来讲一个自体是跟外在关系是息息相关,外在关系用弗罗姆的理论来讲可以延伸到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一个社会结构对个体的空间越不允许,越干涩,他自然而然这个自体受到社会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包括说我们对对方的伤害,在社会层面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们在潜意识层面他常常出现,不记得对对方一种比如说否定、贬抑、羞辱、冷淡这种方式来处理对方,让对方感觉被贬抑。其实你不自觉也会去否定对方,对方否定了我们,不如说我们自体太脆弱,对所有的反映都感觉到不够的时候就会以为是对方否定我们。这是不自觉两个人其实是相爱,当离开了热情以后,不知不觉终究还是会毁灭。
所以怎么样发展成熟的自己,这才是爱持久的最终的答案。我们在爱情里面常常互相的伤害或者是感觉到对方在伤害,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我们自己本身的自体太脆弱,对自己的需求不管是镜映的需求、自体客体的需求或者是理想的需求,没办法获得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以为对方是对我们的态度是否定我们的。因此对自己当然是一种很深的伤害,产生一种很深的愤怒情绪,对对方也就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报复。
比起来说自体客体这个名词,现在已经是很普遍的需要了。我们在爱情里面,在生活里面它用来描述其他人在镜映、理想化与孪生人等需要上,为我们自体所担当的角色。从自体成长与发展的观点来看,他人不被当做是独立的个人。从我的核心来看的时候,别人不是一种完全相同的一种状态,而是用来满足我需要的客体。所以某个程度上,自体客体是一种功能,而不是一个人。所以我们在爱情当中会陷入这种矛盾,我们不自觉会把对方当成一种功能,甚至我们把它当做一种物件,一种东西这样的情形。这种自体客体跟物件死亡状态如为不同的话,有没有互动性。依照科胡特的讲法,我们对自体客体需要从来不会因为成长而消逝。比如说我们小时候需要一个毛茸茸的玩具,长大就不需要毛绒的玩具陪我们睡觉,我们长大就转换另外一种需要,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的成长就不需要它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存在的,他很为我们的情绪,我们需要环境中的自体客体,好象科胡特就好象我们需要空气一样。我们爱情里面另外一方常常会很矛盾,希望他继续扮演我们某一种角色。希望爱情当中对方继续扮演我们这种自体客体的功能,提供这种功能给我们。但是问题是对方有他的生活,对方有他的成长,对方有他的继续持续。他的回应回来,如果我们的自尊或我们的自体是脆弱、不成熟的,当他不愿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回不回来,就会让我们这个是伤害的。但是我们如果是够成熟,他回不回来,让我反而产生一种对话的效果。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属于科胡特说的,因为我们的爱情太强烈了,却好象小孩子想跟父母融合为一体,或者是来访者想跟分析师融为一体,我们也会想跟对方融为一体,所以对方怎么讲话我们也怎么讲话,我们怎么讲话,对方也跟着不自觉的两个人之间越来越接近,而且这种接近就越来越延伸。两个人想法,两个人讲话、语气、口吻,甚至有时候连长相都觉得像。所以后天来的夫妻脸,就是指这种情况。
我们在爱情里面其实也是在这种双轴理论的,在爱情里面我们原始自恋一方面希望对方能够当我们在限量(音)的时候对方可以回应,当我有所需要的时候对方能够理想的支持。我们透过对方,我们一起有一个比如说在关系中的企图心。那也因为我们通过对方的一个理想支持,我们通过这个关系我们有一定品质期待等等。这个图不讲了,所以这两轴本身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面都重复出现的,但是同样琐碎的一些挫折。科胡特有几本书都是死后才出版的,有一本他死后才出版的书进一步提出来了所谓自体、客体的关系,这个观念他虽然是客体,比如说我们在热恋的时候都觉得对方几乎就是我的其中一部分,是我不可或缺,没有他我就不完整了。对方本来就是客体,但是问题我们纠结他是我的一部分,我又是主体。所以属于我主体一部分的客体,科胡特把它称为主体和客体。主体客体观念跟韦尼科特(音)的过渡性客体很想象,我们没有对方就好象自己是不完整的。科胡特是把主体和客体的需要视为第三极,好象自己才可以完成或者是软生或者是替代自我。自体的部分在移情中希望跟治疗师一样,在发展上他是后来渐渐变成模仿行为、模仿治疗师或者是模仿父母,希望跟父母或者是跟治疗师融为一体的期待。所以小孩子看到父亲在割草,他也会学割草。一个病人看着他的分析师的穿着,不自觉跟他一样的穿着,一样的讲话,一样的打扮。同样在爱情里面我们也会出现这样,我们爱情里面有一种可能性是肯柏格讲的,我们可能不自觉的找到了跟自己相近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是在找自己,所以找到一个很相近自己,但是问题是永远不相近,就有差异,差异就形成失落感。
我们在爱情里面其实也是在这种双轴理论的,在爱情里面我们原始自恋一方面希望对方能够当我们在限量(音)的时候对方可以回应,当我有所需要的时候对方能够理想的支持。我们透过对方,我们一起有一个比如说在关系中的企图心。那也因为我们通过对方的一个理想支持,我们通过这个关系我们有一定品质期待等等。这个图不讲了,所以这两轴本身我们在亲密关系里面都重复出现的,但是同样琐碎的一些挫折。科胡特有几本书都是死后才出版的,有一本他死后才出版的书进一步提出来了所谓自体、客体的关系,这个观念他虽然是客体,比如说我们在热恋的时候都觉得对方几乎就是我的其中一部分,是我不可或缺,没有他我就不完整了。对方本来就是客体,但是问题我们纠结他是我的一部分,我又是主体。所以属于我主体一部分的客体,科胡特把它称为主体和客体。

爱情里面另外一方面并不是真的比如说不在乎这样的一个情形,问题是另外一方有太多的事情可能分割出去了,比如说你的配偶可能着急自己原生家庭的事情,所以对你想要表现,想要希望他获得肯定的部分,在忙碌当中你的需要被忽略了,你感受到的是一种被羞辱的挫折感。这是科胡特在讲的自恋的伤害,会让你产生一种自恋的愤怒。你自恋的愤怒的时候,你也许是会付诸行动,也许没有,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的攻击对方。这种伤害于是就让两个人的关系可能就会越来越远,这个不管是镜映移情或者是说理想化的移情,如果没办法获得的话,自然就会处在一种自恋的伤害,然后破坏了我生命当中美好的东西。
为爱毁灭,错误的爱会毁了自己!并不是任何的爱都会毁灭,当一个得到了健康的爱,他不管在能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能得到提升的,只有错误的爱才会毁灭自己,我们不要搞错了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