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男女之间 > 正文

读《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本土口述史学发展的美国镜鉴

时间:2024-04-11 05:02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作为记者,尤其是十余年来持续做过一些海内外名家的长篇专访,我自然会朴素地用到口述
历史(口述
史学)的生产策略。较为明确地从学理上认知口述历史,还是在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 2009 年秋天仙逝之后,我注意到唐先生 1959 年才在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师长辈的阿兰 · 内文斯较早倡导和使用 "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一词,它被唐先生简述为 " 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的历史,而是口述史料 "。1948 年,哥大正式成立 " 口述历史研究室 ",唐先生在博士候选人阶段即较早加入该研究室 1957 年正式设立的 " 中国口述历史计划 "。
唐先生后来编纂的《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等,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口述历史实践,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3 年春,我开始留意到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祥银博士在这 " 一亩三分地 " 上的精耕细作与丰硕成果,1979 年出生的他,早在 1999 年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读本科二年级时就开始接触和研究口述历史;2004 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硕士毕业后不久,就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2007 年自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后,杨祥银本来有机会加盟江浙地区的一些名校,但综合权衡下还是回到故乡,在温州大学创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专门的口述历史研究机构。作为 1970 年代末出生的学人,杨祥银博士的踏实治学和不慕虚名,由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新近出版的《美国
现代口述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年 12 月)正是杨博士的第二部专著,它源于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 "。在我看来,书名里有两个关键词," 现代 " 对应的是内文斯 1948 年在哥大成立 " 口述历史研究室 " 这一标志性事件——其时代背景是 " 手写记录 " 的衰退和历史学家们对技术侵袭导致历史记录重大缺漏的担心,此前,美国学者与相关机构对口述访谈方法其实也有一些倡导与实践。通过第一章 " 导论 "、第二章 " 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源与诞生 "、第三章 " 精英主义、档案实践与美国口述史学 "
的细致梳理,杨博士主张 " 应该将口述历史视为‘复合概念’和开放性学科 "。
诞生之初,哥大口述历史的访谈对象多以二战将领、财阀等精英人物为主," 以填补现存文献记录和空白或者弥补其不足,即强调口述史学的档案功能与史料价值。" 自第 31 任总统胡佛以降,13 任美国总统都有对应的总统图书馆与口述历史计划,它们较多地收集了与总统有关的口述历史资料,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其精英主义特征。当然,经过二十余年发展

,这种精英主义口述历史实践自 1960 年代中期开始,已扩展成一场席卷全美的口述史学运动。
" 学 " 是理解《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的第二个关键词。" 口述史学在当代的发展
呈现出一个相当明显的辐射走向,它发端于 20 世纪中叶的美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和加拿大,而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步流行于世界各地。" 杨祥银博士跳出了将口述历史仅仅当作历史学一个分支的窠臼,其新著中第四、五两章堪称全书中最为出彩和最具学理厚重感的部分,它们分别是:美国口述史学与 " 新社会史转向 ",美国口述史学的理论转向与反思。随着 1960 年代以来美国新社会史思潮和一系列社会激进运动的冲击与影响,美国的口述史学被广泛应用于少数族裔史、女性史、劳工史、同性恋史、家庭(家族)史与社区(社群)史等领域。作者的博士论文是《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香港东华三院中西医服务变迁(1894-1941 年)》,对近代医疗卫生史和新兴学科如 " 叙事医学 "
的钻研与关注,使得杨祥银在论述美国口述史学的 " 新社会史转向 " 特别是它在医学领域(如艾滋病防治与老年医学等)的运用时,显得较为从容。
在杨博士的界定里,口述史学是二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由于口述史学和人类记忆的复杂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欧美口述史家认为,在基础性的档案价值之上,口述历史更应该作为一种 " 文本(Text)" 来理解其意义的生成与诠释过程,所以第五章《美国口述史学的理论转向与反思》通过 " 记忆转向 "、" 叙事转向 " 与 " 共享(的)权威:口述历史关系反思 " 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仍是口述史学的基础性特征,理论性视角的介入只是服务于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方法论和新兴学科。

就像录音磁带的发明在 1940 年代为口述史学的正式诞生提供了技术便利一样,1990 年代以来兴起的数字化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口述史学成果的记录、保存、编目、索引、检索、解释、分享与呈现,而这正是第六章 " 数字化革命与美国口述史学 " 所要处理的内容。
当下中国,得益于定宜庄、冯骥才、陈墨、崔永元等各界实践者和 2004 年成立的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这类机构的推动,口述史学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前年夏天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 价值的转变与转变的价值:口述史中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变迁 " 就是一个讨论环节—— " 公共史学 " 的舶来概念,近年来也日益为中国公众所熟悉——口述历史是推进 " 公共史学 " 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成执教以来,杨祥银博士不仅撰著了《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和《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这样的专著,主编了《口述史研究》这样的学术集刊,还带领学生展开基于温州当地的口述史个案采集、研究和 "
温州人口述历史数据库 " 的筹备。因此,其新著中第七章 " 美国口述历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和第八章 " 美国口述史学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对于推动本土


口述史学发展、尽量少走弯路,就具有特别的镜鉴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古基因组信息“讲述”早期人类迁移史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