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返乡体”,青春作伴好还乡

时间:2024-02-27 04:07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记者 张向阳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家是永远的牵挂。每逢春节,返乡潮中上亿人口的大转移,总会留下大量记录返乡的文字,网络上会风靡“返乡体”。有网友认为,今年返乡体似乎减少了许多。实际上,人们的乡愁并未消失,只不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罢了。随着时代变迁,那缕乡愁已经从个人独特的情绪体验,转变为现代化语境下的情结升华和文化认同。

《青春作伴好还乡》剧照

传统乡愁书写的淡化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故乡的歌唱从未停止过。返乡体写作通常指的是那些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人们,通过文字记录自己回乡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写作往往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对乡村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个人身份和家族根脉的探讨。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的节日,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不管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天涯海角,都要回归故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饮水思源、安土重迁的观念。

乡愁,是人们情绪中最敏感、最柔软的记忆,它是亲人的牵挂、乡邻的抚慰、原野的呼唤、山水的清音……乡愁连接着儿时的记忆,幻化成游子心中的桃源乐土,梦里乡关。乡愁是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中国人所独具的文化传统,对乡愁的抒写因此也延绵不绝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在返乡体写作中,作者们常常描绘出家乡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以及变迁中的农村面貌。这些描述往往细腻入微,充满了对家乡土地的眷恋和对乡亲的深情。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情感和记忆的再现,也为作者自身提供了一种精神归宿和自我认同的途径。

因此,以春节返乡题材为主的“返乡体”,成为了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必不可少的热点话题。“返乡体”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很容易刷爆朋友圈,引发网友的热烈围观。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返乡体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年轻人节日回到家乡,纷纷用文字记录下他们与亲人、故乡的点点滴滴。像前些年一篇《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记》的文章曾经引起大家关注,文章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他并未见过网传的那些山东“旧俗”——“很多信息其实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误解”。此篇“携妻回村过年记”经网络传播,一时成为热点话题,让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变化中的乡村生活。

有网友认为,近来返乡体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火爆,变得平淡了许多,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大家心中的那缕乡愁消失了吗?还是我们原本敏感的神经,变得麻木了?”

时代变迁下的乡情书写

记者采访了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刚教授,张刚的老家在甘肃,每年都要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对此感触颇深。他认为,返乡体的平淡并不意味着乡愁和亲情的消失,而是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情结。张刚说:“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交通发达便捷,从以前的绿皮火车到现在高铁、飞机,还有自驾,游子的漫漫归乡路不再艰难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迫切和期待更容易实现,距离感的减弱,也让‘家在梦中何日到’成为永久的历史。归乡的喜悦冲淡了以往的劳顿和愁绪,让‘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成为古人的绝唱。”

在农村快速发展的当下,那些在都市快节奏中忙碌了一年的城里人回到故乡,却发现已经找不到想象中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悠然,由此而生的各种乡愁情愫成为各种返乡观察的重要感情支撑。张刚说,如果说返乡体变淡了,这也是乡愁书写释放后的疲惫。返乡体不少是在描绘苍老的父母、留守的老人以及村里人的生活百态等。大家今年这样写,明年也这样写,写上几年感觉新意不大。这种写作经过几年的释放,新鲜感和期待感减弱了,大家就感觉相对有些疲惫了。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对返乡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这使得返乡体所传递的故事和情感逐渐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他们在城市里安家落户,过上了新的生活。不少人乐于“反向”过年,不再春节返乡而是把家人接到城市团聚,这也体现出乡村传统家庭观念正在发生变革,“反向”过年也是当下城乡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的一种必然回应,标志着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转型已经成为大趋势。

“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在外求学、打拼的当代人来说,城市有‘相对宽裕’的文化与物质生活,返回家乡后又觉得自己像‘老家外地人’,观念与生活方式产生差异,话语体系产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城里出生的孩子,感觉短短几天一时难以融入故乡的生活。”张刚说。

返乡主题闪耀别样光彩

张刚敏锐地感觉到,尽管返乡体在形式上出现了变化,但从未消失,比如网上有很多返乡小视频、朋友圈小作文,虽然它们并非爆款,但其中一些也反映着真实的乡村生活,抒发乡土情怀。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大城市返乡创业或生活,一批以返乡为题材的影视文学创作成为新的热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心目中那缕乡愁从个人独特的情绪体验出发,转变为现代化语境下的情结升华和文化认同。

记者注意到,这些新的创作,敏锐地捕捉到年青一代对个人与故乡关系的新思考,用全新视角审视自己长大的地方,让返乡主题创作闪耀着别样光彩。

像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返乡创业的故事。影片通过塑造一个个东北乡村田间地头朴素又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当代农村青年阳光、奋斗、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讲述了从乡村走出来的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事迹。

《故乡,别来无恙》剧照

电视剧《父辈的荣耀》通过年轻一辈的视角,讲述了三代林场人在传承与坚守中涅槃重生的故事,以温情底色折射出时代变迁。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演绎了一群年轻人“洄游”的故事。一起长大的4个女孩,成年后生活在天南海北。在各自际遇指引下,她们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成都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去有风的地方》则在田园牧歌与创业号角中,聚焦从北京回家乡大理创业的谢之遥等青年。此外,还有《富春山居》《小城故事多》《我的名字是李静》《花开石上》《美丽朝阳沟》等多部作品,让返乡创业剧成为一时热点。

在文学创作中,乔叶的《宝水》荣获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地青萍这个离乡多年的外来人的眼光,将时代巨变下的乡村建设、农村振兴娓娓道来,重建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乡村伦理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感。尹马的《回乡时代》是聚焦脱贫攻坚中年轻人外出创业和回乡反哺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于细微处显人性。山东作家王宗坤的《极顶》依托泰山深厚的自然与文化背景,讲述了一位“林二代”回归山乡,以泰山之子的朴实情怀融入舒云谷,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泰山林业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返乡主题不能止步于单纯探讨在哪里生活的问题,而要升华为文化寻根和精神返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果能从寻找“此心安处”的角度继续拓展返乡故事创作,就能更好地打开观照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观念流变的全新创作空间,引导观众以更加自洽的心理状态思考人生的奋斗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