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猛人冯唐而立之年决定弃医从商(离婚后活成了孤家寡人)

时间:2024-02-08 07:21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觉醒。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单线的旅程大抵就是从出生到死亡,“觉醒”的环节被忽略,被省略,多数人从蒙昧中来,到混沌中去,因此,当内在的生命始终处于一个沉睡不醒,抑或醒而未觉的状态时,那么,此生便仅限于此生。

对于作家冯唐来说,他的觉醒不算早,也不算晚,近而立之年,他决定弃医从商。

对他来说,那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一个人若想从自己的志趣和选择中逃出来,从十年磨一剑的专业中逃出来,从稳定优渥的环境中逃出来,那代表着和过去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决裂”,甚至是,和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割断开来。

因此,“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但他决定了,便不再回头。

“出走”,于是成为了他的“壮行”。

多年后,当冯唐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并杀进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时,很多人都将其视作天纵奇才,但他自己则认为“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上小学时,冯唐就读完了《鲁迅全集》,在他的意识之中,“读书就要读最好的书。”

及至初中,他根据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书里的建议,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

先读王力的四册《古代汉语》,再读前四史和老庄孔孟,远期目标是通读二十四史。

17岁,他已经有计划地读完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汉语经典,就连海明威、狄更斯、奥斯汀等人的英文小说和名家书评也在他的书单之内。

博览群书,视野大开之后,他遂放出豪状之言:

“再翻起《资治通鉴》,是战是和,是用王二还是李三,掩卷思量,洞若观火。继续看下去,按我的建议做的君王都兵强马壮,没按我建议做的,都垂泪对宫娥。”

广泛涉猎的同时,冯唐的学习也从未落下。

当年,冯唐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开始八年本硕博连读,攻读妇科肿瘤专业。

● 青年冯唐

1998年,他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对于当时为什么选择妇科肿瘤专业,他直言不讳:

“我是金牛座,贪财好色。学妇科,看很多的妇女,就可以改变我好色的毛病。”

他想“以毒攻毒”,不戒“贪嗔痴”,只医“好色”之瘾。

“从18岁到26岁,医学、协和情结与我的身体同步生长。”

“医者仁心”,其实,每个走上医学之路的人,无论初衷是什么,当他们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大半是有“救死扶伤”的济世情结的,冯唐也不例外,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病人脱离苦海。

但让理想幻灭的,往往是现实的顽石。

第一次见到病人死亡时,值夜班的冯唐佯装很镇静,一边写着冗长的死亡证明,一边回忆并思考病人死亡的过程,梳理着前因后果与可资之鉴。

感性暂时被雪藏,但理性处理完一切事宜后,他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他看着一位又一位女性晚期癌症患者在自己面前撒手人寰,作为一名医生,他除了给予一些不痛不痒的鼓励,尽量减少她们的痛楚,其他的似乎什么都做不了,这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甚至对自己的从医生涯产生了怀疑。

热爱是从价值感和成就感中获取的,但当后者不足以支撑前者的时候,热爱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于是,三年后,冯唐辞掉了协和医院的工作。

当时舅舅给了他“乱世从军,宁世从商”的建议。

辞职后,冯唐去了美国埃默里大学读MBA,托福满分,学费全免,毕业后顺利通过5轮面试,进了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担任咨询顾问。

● 美国埃默里大学

这似乎是一路升级打怪兽的过程。我们热衷传奇的缔造,但传奇背后,必有与之相称的付出。

麦肯锡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最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为1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计划。

到了麦肯锡后,他不介意从最底层的员工做起,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往往是当他抬头仰望夜空时,“不知东方之既白”。

那些年,他光国航里程就飞了接近10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25圈。

有一次,他一直和客户打电话进行沟通。因为时间太久,电池用干了。恍惚间,他闻到了自己的脸部飘来烤人肉的味道。

进入麦肯锡后,他不仅成为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还利用年假时间,启动了《万物生长》的写作。

2000年冬天,冯唐在亚特兰大为《万物生长》划下了最后一个卒章的句点。 回到北京后,他在长城饭店旁的酒店,第一次和作家们喝酒,差点把自己喝没了命。

朋友后来解释,根本就不是他们强行灌的,是他自己灌自己,两瓶大二锅头,一小时就干了,心里不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儿。

他内心淤积的东西很多,或在灵魂里如干柴燃烧,或在文字中化为湍流,这也因此成就了他小说中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评论家眼里,《万物生长》里有大宗师气象,蕴藏有无限可能性。

无限的可能性,也是他人生的关键词,进入麦肯锡的7年后,冯唐成为了公司合伙人。

他有耐心去取得节节胜利,因为,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

上中学时,学校会在大型考试后举办家长会,老师站在讲台上公布成绩,从第一名念到最后一名。冯唐的妈妈说,她此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每次听到老师第一个念完冯唐的名字和分数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成为母亲的骄傲,成全她的虚荣心,也是他捍卫第一名的充分理由。

● 冯唐和母亲

高考后的同学聚会上,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一个同学跟他吐槽:“你所有的考试都拿第一,高考还所谓没有考好,大家都跟着你没考好,你还是第一。”

他承认,自己是有些天分的。但在很多人眼里,他的成功来自于高度的自律。从1990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冯唐保持每周工作80到100个小时、每天睡眠6小时的习惯。

偶尔睡个懒觉,是最大的奢侈,却每每被噩梦惊扰——梦见帮客户处理议题、跑到高考考场却没带准考证。他仓皇失措,四顾茫然。

这显然是焦虑的表现,遂形诸梦中。

为了避免更大的焦虑,他只有不停驱奔。

成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之后,冯唐并没有就此高枕无忧。2009年,他又接受了华润抛出的橄榄枝,后升任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医疗集团CEO,并用3年时间把华润带进世界五百强前200名。

这高度被浓缩的3年,他一直都在打着一场硬仗,收购产能落后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造,“即使医生的医术只是三流,但注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器械,将整体达到二流水平。”

在职期间,他谈了不下40家大型公立医院,但最终谈成的只有5家。他最终意识到,公立医院股份改制绝非易事,其背后关系和利益盘根错节,有时以他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化的思维,无异于“蚍蜉撼树”。

但他很少向人提起这件事,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发发牢骚,骂几句娘,“谁来试试我过的日子,不比他们好过,一周100个小时的工作、应酬,还常年坚持写作。”

他很少认怂:“败了,输了,接着打呗。”

他习惯了安慰自己,“无常是常”,于是,将诸多不顺平静地内化掉。

2014年,冯唐从华润离职。一年后,冯唐出任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主管医疗投资。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他“辗转腾挪”,感知清醒的疼痛,也感知酣畅淋漓的生活。

2017年,冯唐联合协和三十余位同人创办“九号院”,在“创刊词”中,他这样写道:

“我们这三十来人都是协和八年制临床医学毕业,如今天各一方,却还有医学理想,希望病人得到好的救治……留恋东单九号院,我们没忘我们学医的初心,我们想利用知识、技能、见识回馈社会,救治病人。”

古人讲要想流芳百世,有三条途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德业,建立功勋,著书立说。

冯唐并没有一代大儒意图不朽的宏愿,开始写作更多是一种表达与抒发,胸有块垒,更有躁动,不吐不快,不啸不畅,所以他必须要写出来,要消化殆尽,这样他才能舒服。

在生活中,他有些社恐,讷口少言,在文字上却能笔走龙蛇,快意恩仇,由此铸成了他的“独孤九剑”。

其实17岁那年,冯唐已经出了第一本小说《欢喜》,写的是青春与校园,有少年的清澈、忧伤与灵性,更有一种远远超于同龄人的成熟与思考。

关于书的名字,他说,随手给这个长篇起了个名字,叫做《欢喜》:“多年后的回忆,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

在评论家那里,17岁的冯唐已呈现出他20余年后震惊社会的文字风格,这部在旧书堆中偶然发现的少年习作,用冯唐自己的话,“比我现在的东西更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上大学后,他读医科,在人体构造图中和林林总总的医学术语中穿梭,也从福尔马林中去直面死亡的阴影,文学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拯救”。

那时,他更加卖力地写小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讨姑娘欢心。

上大学时,他谈了一个女朋友,喜欢至极,于是开始模仿古龙写小说,萍踪侠影,儿女情长,在武侠的世界里似乎更能让他天马行空,一抒襟怀。

但当时冯唐的名气很小,出版社往往会在他的书上印上“古龙原著”的字样,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有一次,冯唐途经天桥,见一个地摊卖古龙小说,冯唐随口问了句:“这是古龙原著吗?”

摊主语气笃定:“当然是古龙写的,一般人哪能写出这种韵味?”

冯唐大笑:“这是我写的!”

可是女朋友却觉得靠模仿成不了气候,便告诉冯唐:“如果你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篇文章,以后吵架了,只要你把文章拿出来,我保证闭嘴。”

冯唐实诚,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心面壁,想完成传世之作,结果,文章没写出来,女朋友却跟人跑了。2005年,冯唐完成了中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仿佛是对那段岁月的遥祭。

文学往往是失意的产物、悲伤的鸩酒,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大半是穷途末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作。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让冯唐摘下了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但他热爱的姑娘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也是在那一年,冯唐凭借《浩浩荡荡的北京》荣获了第三届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两年后,他又写出了《北京,北京》。人们把它和《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并称为“万物生长三部曲”。

“万物生长三部曲”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冯唐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春风十里不如你》剧照

世间事,往往是毁随誉来。

有人将他的小说称作“情色小说”,喜欢的喜欢,反之大骂,斥其俗不可耐,污人耳目。

他颇为不解:“我们现在都不敢说色情,只能说情色,这本身就是有禁忌的成分在。就是困扰我的,为什么色情不能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和明亮?”

对呀,因为很多人都想做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君子,哪怕背后蝇营狗苟,男盗女娼。

而他冒犯了某种不可言说的“忌讳”,理所应当会被口诛笔伐。

他的中学女同学说,少年冯唐,那个青涩啊,怎么就成了现在的情色作家,这个“质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至今没有想清楚。

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幽微之处,它复杂,立体,充满不可思议,又逻辑自洽的条理。

他曾认为:“从医,看的是生死;做管理,经历的是人性;写作的永恒主题,最终的主题,就是生死和人性。”

因此,他从不回避生死的沉重、人性的真实。但“真实”有时会被视作一种“原罪”,进而将他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著名作家李敬泽曾经对他说,“第一,你东西很好,横空出世。第二,你谁的话也别听,包括我的话,你就自己写就行。”

2013年,冯唐进入了中国作家富豪榜,他却表示不在意,“否则以我的好胜心,怎么可能才30几位?”

冯唐因小说而出名,但在他的评价体系里,一直自诩“诗歌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

他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而败走麦城。

此前,冯唐宣称“我是一个很好的诗人,很多人不知道。”

他出版过一本《冯唐诗百首》,书里收录了他所创作的116首诗,笔调辛辣,用语是无遮无拦的坦荡:

没有双脚,我还可以走近你

没有双手,我还可以抚摸你

没有心脏,我还可以思念你……

但他最广为熟知的金句是: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首诗成了一种极致文艺的表述,在生硬的现实面前,它似乎代表了遗失已久的浪漫与温情。

后来他翻译的《飞鸟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但有些译法却无疑犯了“大忌”。

《飞鸟集》原著中的325首小诗清新明快,优美隽永,最经典的版本是由郑振铎先生翻译的,对中国的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0年后,当冯唐用自己的风格重新将其演绎后,尽管被李银河看做迄今翻译最好的版本,但同时,也遭到了极大的争议。

● 冯唐与李银河

在冯唐译本中不乏意境清雅之句,譬如:

“做梦时/我们距离非常遥远,

醒来时/我们在彼此的视野里取暖。”

“美/在爱中/不在镜中。”

但也有几首诗被指斥为充满了低劣的荷尔蒙味道,并由此饱受诟病。

碍于舆论汹涌,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不到四个月就被下架。

冯唐为此回应道:“毁誉由人,唾面自干。活好不害怕,冷对千夫指。”

他想挑战权威,想放肆自我,或者说被恶趣味俗所扰,被自大所践,酒色财气,七情六欲,终归,他只是一介俗人,只是,这个“俗人”,恰好寄托在才子的衣钵里,商业精英的标签下,横跨三界的弄潮儿的“金身”中。

2017年年底,冯唐写下《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用来提醒他人,也聊以自省。

“中年油腻男”旋即成为年度热词,作家冯唐也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后来,冯唐按这个标准给自己打了80分。

他有自得的理由,不仅是因为活到一把年纪,没有把自己活到油腻不堪,活到面目可憎,更因为他能一直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什么地方都偻着,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尽量表达出来,可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可能‘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该嚣张的时候嚣张,该缠绵的时候缠绵。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畅快怎么来。”

他的“三部曲”畅销了20年,《不二》成了卖得最好的繁体中文小说,连续八年在香港机场上架,他甚至不无自负地说,“有一个挺强的概率,还能再留100年。”

如今,已届知天命的年纪,冯唐仍然“混迹”于商界,同时业余坚持他的写作。他说,“写作还是我的命,我只能认命。”

一个人活得太出世,未免曲高和寡;活得太入世,又未免一身腌臜之气,他在二者之间自由往返,俗世的欲望,精神世界的诉求,像跷跷板的两端,带他“上天入地”。

有一次,冯唐在出差之余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对冯唐说:

“我看了你的公文包,里边有3个手机,两个电脑,还有眼药水,肯定是眼睛盯电脑时间长了滴的,还有巧克力棒,是吃不上饭的时候垫肚子的,还有呕吐袋,是应酬喝多了的时候吐的。

你这么拼,会不会出事啊?”

冯唐愣怔须臾,他打拼多年,外人只关注他金光闪闪的头衔、作家排行榜上的名次、或者捕风捉影的绯闻,只有母亲才会去翻一翻儿子的公文包,看一看眼药水、呕吐袋等可有可无的小物件。

从那以后,他尝试放慢脚步,将主场转移到写作上,但他发现,还是无法达成一个平衡。

“现在投资还是占80%的时间,写作占百分之十几,希望将来写作能稍稍时间多一点。”

其实早在2007年,36岁的冯唐就花了100多万在北京买了一栋“没人要”的四合院。

四合院环境清幽,在北京老城,后海以西,恭亲王府以北,他就在这个四合院里,与5000多卷藏书为伴,一个人在空暇时间读书,练字,品茶,听风吟,赏月明。

● 冯唐位于北京后海的四合院

正所谓“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

他一直逞强不服输,现在却很少再纠结:

“当你遇到放不下的难事的时候,可以去一趟重症监护室或者墓地,在那里你会想明白,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人这一生时间很短,好玩的事还有很多,没必要跟自己较劲。”

同时,他也并不避讳自己身上那些自恋、狂妄、孤傲的性格特质,但他的另一面也常常被称道:惯于悲天悯人,受不得别人对他好,心软得有时一塌糊涂,有着近乎“愚执”的恪守。

他曾经憧憬有女萦膝:

“想生个女儿,头发顺长,肉薄心窄,眼神忧郁。牛奶,豆浆,米汤,可口可乐浇灌,一二十年后长成祸水,但在你长成祸水之前,我不能允许任何人伤害你。”

有过大喜过望,有过大悲无声,对于各种丰富的情绪,他很少表现出来,内心翻江倒海,外表波平如镜。

他能放纵“野马”在心的草原上狂奔,也能及时收束马缰,令其信步回厩。

他曾经说,“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情愿它永不沉默,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希望它永远‘滋滋’地响,翻腾不休,就象火炭上的一滴糖。 ”

他要充分感受那种热气腾腾的状态,于他,那是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创造。

无论在文字上如何汪洋恣肆,但见过他的人,多半都会使用一个形容词:羞涩。

这种强烈的反差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被回避的,被遮掩的,被亏欠的,可能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去获取补偿,亦如荡妇的忠贞、淑女的放浪、乐观者的绝望、悲哀者的欢笑。

他的应酬很多,在酒桌上,有人争执不休,有人荤段子满天飞,他低头夹菜,闷头喝酒,偶尔起身相敬,说话得体,态度谦卑。

与笔下语言的活色生香相比,他的感情世界却乏善可陈。“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狷狂之外,他或许不是惧情多,只是怕情深,因为那对他来说意味着,一脚踏下去,便是“万丈深渊”。于是,他的小说满纸云霞,春光潋滟,但现实中的恋爱屈指可数。

年愈不惑,他离了婚。离婚后,他活成了“孤家寡人”。

近几年,冯唐最大的感触是:

“要用一种不害怕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事情,尽人力,知天命。”

曾在医院里见过太多生死,冯唐只希望晚年时能自己照顾自己,最后像父亲一样毫无痛苦地离开:

“我花了这么长时间做医疗,大家总能给我一个相对安稳的死亡吧,我想我会提前安排好,不要插管,不要胃肠内营养,不要呼吸机……”

曾经欲望满身,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卑微的心愿。

想至此,他心生恻然,随即释然。

否则又能如何?最多仰天长叹,道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大开大合,大雅大俗,大情大性,他活足了别人的三生……文/荠麦青青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