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倪妮是北方人吗(标准的南京女孩一起了解倪妮的过去)

时间:2024-02-08 06:38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这里是 故乡与世界 2018-08-08

南京女孩·倪妮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总希望可以离家远一点,离父母远一点。”早晨九点,鼓楼区的颐和路上,头发梳得利落干净的倪妮穿一条宽松的卡其色裤子,骑上一辆黑色横杠自行车,漫不经心地来回地兜了好几圈。

这条全中国民国公馆最密集的街,从前是国民党将领和外国人的聚居地,如今收归了国有,仍旧沉默地紧锁着门。而顺着头顶这些足以遮天的绿荫望下来,除了米黄色外墙的老洋房,便是年龄已然成谜的老树。因为太老,它们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容器,树皮上均匀地生长着一层苔藓。等到自行车再转一个弯,看见的就是寻常百姓家的裙楼了,色彩搭配顿时变得没那么和谐与考究,颜色不一、大小各异的招牌统统都涌现了出来,太阳能热水器和空调机歪歪扭扭地分列在你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位置。

南京话听上去抑扬顿挫,和许多人想象中的清雅婉转相去甚远,那种使了力气在其中的鼻腔共鸣,甚至带有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莽直,也因此制造出一种这座城市里的人情绪起伏很大的假象,其实南京人自有他们的冷静。比如此时,刚买好早点的人们从这里经过,似乎认出了这个女孩是谁,但脚步连停都没有停一下,便继续过各自的日子去了,内在的秩序感很强烈。

我问倪妮:“在你眼里,南京这些年是一直都在变,还是始终没变?”

“每次回南京经常路过夫子庙,在我小时候那里没有整齐划一的店面,都是一家家零散的小摊,更像是个庙会或者夜市,而现在我已经几乎不认识它了,所以南京当然在变。但你看玄武区这些梧桐树,种植的时候就是这个密度和分布,几十年了都没有移动过分毫,连路的宽度都和我小时候一样,无非也就是沿街的楼房刷了几次漆,换了几次招牌,整个城市的骨架还是那副骨架,这样一来就觉得南京其实从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那南京有没有某一个地方,是你不那么喜欢的?”

她停顿了片刻,指了指当空的烈日:“今天这还远远不是南京最难熬的时候。南京的夏天就是无穷无尽的湿热,你会感到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渗出汗水,而这里又不像北京那么干燥,可以把汗水很快蒸发掉,于是它就会一直堆积在皮肤上,加上南京满街都是梧桐树,那些毛茸茸的飘絮,会随着汗水黏在你的头发上、脸上、手臂上,到处都是。”确实,这还仅仅是六月下旬的南京,尚未拿出传闻中“四大火炉”之一的滚烫热度,却已经开始让人觉得坐立不安。

“对了,南京的冬天没有暖气,也特别不好过。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念书的时候,它好像才刚建校两三年,到处都在施工,全宿舍只有一个小小的摇头电扇往外吐着风,夏天特别热,到了冬天又觉得哪儿哪儿都窜风。”这似乎已经是倪妮绞尽脑汁所能想到的,自己的故乡“最不招人喜欢”的一面了。南京的每一条街、每一所美术馆、每一个夜市摊位,在她眼里都是有感情的风物,于是兜了一圈才发现,也唯有稍稍苛责这里的天气了。

倪妮身后是江苏省美术馆,这栋 1936 年的建筑是民国时期建筑水平代表作之一。

这是她过完年之后头一次回到南京,相较以往已经算间隔时间很短的一次了,碰上刚巧需要跨年拍戏的时候,她连一年回来一趟的频率都不敢保证。

表演于她而言,就是一件必须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的事,她身处其中,讲究一种绝对的专心,甚至不让父母去探她的班。倪妮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忆,只有那么一次,他们夫妇俩去舟山参加战友的孩子的婚礼,当时倪妮正在象山拍摄电影《勇士之门》,想着两个地方相距不远,于是倪妮父亲亲手烧了一锅南京味道的十三香小龙虾,给女儿带了过去,没想到经过这次之后,就被女儿下了不要再来剧组的“禁令”。

重又聊起这一茬趣事,她语气执拗得像个不愿让父母在学校出现的小女孩,带着一点点的撒娇口吻,对母亲笑道:“你们一进去我就看到了,顿时不仅忘了台词,还跳了戏。”说完,她又转而对我们补充了一句:“其实他们俩当时站得很远,但我还是用余光就能看到,不自觉地会感到紧张。”

这种自给自足的独立感,对她而言实在由来已久。她自小便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连中考和高考也都是一个人去考场的。“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住光华门,我妈总是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一个中巴车站,然后看着我坐上中巴车,还不忘要跟售票员喊一声,师傅别忘了到长江路,让我女儿下车。”

那时候,她每天早晨上学前都去家门口步行一分钟就能到达的小摊上,吃一碗一块钱的小馄饨,再点上一块钱的糯米蒸饭,这种蒸饭里通常都包着一根刚炸出来的油条,而倪妮所喜爱的吃法尤为特别,她总是自己从家里带了肉松来,再让老板往里面加点儿白糖,配着吃。天天都是如此。

倪妮在江苏省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内。

有意思的是,人情味似乎永远都是和食物之间的关系最亲密,最不可言说。聊起老南京人的热情和实在,倪妮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邻居奶奶。她对这位操着一口浓郁南京话的奶奶最生动真挚的描述,也恰好是用味蕾才能感受得到的:“她从小就对我特别好,她烧的豆腐肉圆我特别爱吃,那个肉圆是瘦肉和肥肉混杂在一起的,咬起来特别实在。以前我们两家经常串门,过年她也一定会早早灌好香肠,腌好咸肉和咸鱼,然后拿过来给各家分。这就是我心里的老南京人。”

因此,虽然在情绪方面,倪妮早已习惯了不在南京生活这件事,但那一颗南京人独有的胃,似乎更加难以被驯化和改变。一说起南京的食物,她就渐渐开始有了些滔滔不绝的架势:汤包、鸭血粉丝汤、糖芋苗、鸡汤小馄饨、皮肚面、糍粑、饭团……数不胜数。虽然她也会自己下馄饨,但因为北京很难买到南京这种非常非常薄的馄饨皮,因此在网上找寻南京食物代购,对她来说成了一种拯救。有时候忽然想吃绿柳居的素菜包子了,她就会给自己订上一份,隔天包子就与冰袋一同运进了剧组里,这使她很开心。

第二站我们去了她的母校——南京九中。南京城很广阔,但这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女孩的成长轨迹其实很窄小,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没有离开过总统府这一带。经过九中门前这条被她“走烂了”的碑亭巷,她忍不住稍显温柔地感慨道:“当时每天走在这条巷子里的心情只有一种,就是又要上学了。不过这些卖字画、颜料和文房四宝的店,居然一直都没有变过。”

九中操场靠墙种的夹竹桃,

依然是倪妮读书时的样子。

说起来,倪妮当年是通过游泳队的名额进入九中的。曾经她的两只手臂上都有形状明显的肌肉,直到后来入行做了女演员,需要瘦下去,那些肌肉才慢慢消失掉了。十岁开始游泳的她,过着放了学便直奔体校,训练完了才回家做作业的辛苦日子。她每天都觉得很累,因为要比别人额外多付出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一半花在岸上的体能训练上,一半花在水下训练上,以至于她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第一反应只有简单直白的三个字:太苦了。“首先你得享受得了寂寞,因为下了水之后就是你和自己的相处时间了。就那样来来回回地游啊游,遇上累得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你还要在心里跟自己说,撑下去。”

倪妮在九中教学楼走廊上。

而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倪妮自小就属于体弱多病的孩子,所以母亲总是希望她可以在运动中变得健康一些,于是非常积极地带着她练体育。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倪妮就练过一段日子的体操,随后紧接着就是芭蕾和国标。甚至有一段时间,母亲怀疑她有轻微的多动症,还想让她去学下围棋,静静心。“总之,现在的我能够理解他们,他们以前没有这种条件,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女儿涉猎得多一些。”

从倪妮与父母今天这样融洽的相处模式里,你很难想象得到,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酷爱听摇滚乐的叛逆小孩。“我成绩不是很好,加上以前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多,于是我感到自己那些年里总是在被比较,总是被说不用功。”

倪妮与父母在九中操场旁

而要追溯一下双方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达成和解,竟然已经到了倪妮工作之后,确切地说也就是近几年。“和父母之间的和解,是要真正花一些时间,它需要你心智真正到了一个很平稳的状态才行,这和你挣到了多少钱,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种和解一定是要先从我这里开始的。你想想看,他们活了几十年都是这样说话与做事的,你没法要求父母为了你来轻易改变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有当好我这个女儿的角色,我开始改变了,他们自然是会感受得到的。”

“我以前老是嫌他们唠叨,而我妈那个人的性格,是无论如何都要一刻不停地说话的。我曾经最大的诉求就是给我一点空间,再给我一点空间。而现在每次回南京来,我反倒会觉得,不如就听她说吧,她这么久不见自己的女儿,当然有很多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即便她说的内容对我而言是无关紧要的,我也会全都一一听进去。”

与母亲在一起的倪妮。

8 月 8 日是倪妮三十岁的生日,说到这里,她不禁发出一声本能的感叹:“三十岁真的是一个节骨眼,让我在心性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我很焦躁,很冲,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我很难相处。但随着三十岁的逼近,我终于也开始学习为人处世。小时候总想要做一个基调鲜明的人,甚至直到做了演员之后,也觉得锋芒毕露挺好的,现在我才慢慢清楚,锋芒毕露从来都不是一个褒义词。人还是要内敛一点,但这并不等于不真诚。”

“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南京女孩,你觉得形形色色的南京女孩之间,有什么可以归纳出来的共性吗?”

“大概是因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很奇妙,在南方人眼里它是偏北方的,在北方人眼里它又是偏南方的,所以我们身上都有一种南北交融的矛盾特质。”在倪妮看来,故乡赋予她的这一重属性尤为珍贵,因为这使得她的戏路在无形中得到了拓宽,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演绎:“我们说话的方式往往都很直接,声线也不会太过于轻柔,性格里包含一种坚硬的东西,甚至有一点点男孩子的色彩,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南京女孩儿。”

在笑云开汤包店门口,

摄影师拍下了倪妮与西瓜的这个瞬间。

话音落下,倪妮随即爽朗大笑起来,毫不掩饰自己语气中那一股不含杂质的骄傲。这个曾经日复一日地从总统府门前的梧桐树下走过的女孩儿,就这样从十三岁走到了三十岁,而更妙的是,她和这座不动声色的六朝古都一样,可以说一直都在变,也可以说始终未曾变。

谢宁远

自由撰稿人。曾为不少刊物撰写人物专访,个人随笔集即将出版。

摄影 / 尹超

撰文 / 谢宁远

编辑、造型 / 任芳慧

制片 / 陆嘿嘿

妆发 / 高建

倪妮父母妆发 / Cecilia

摄影助理 / 金宝、小柱、王永兴

编辑助理 / 一心

微信编辑 / Theo

合作伙伴: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组委会、

南京市文投集团

特别支持:玄武区人民政府、玄武区旅游局、

南京市第九中学、江苏省美术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