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奥斯卡获奖影片《钢琴课》(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时间:2024-02-02 06:29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电影佳作频出,最让我难忘的是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代表作《钢琴课》,该片于1993年与《霸王别姬》分享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荣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艾达和贝恩斯

对于第66届奥斯卡,资深影迷应该不陌生,《辛德勒的名单》是本届大赢家,获得12项提名,最终捧回了7座奖杯。遭遇《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劲敌,《钢琴课》仍能捧回3座有分量的小金人,实力不容小觑。

01 神级演技,神级配乐,斩获奥斯卡实至名归

《钢琴课》女一是由美国女演员霍利·亨特扮演的,她在影片中贡献了神级演技,没有一句台词,全靠眼神和肢体语言刻画女主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这种含蓄而富有暗示性的表演才能,强化了电影的思想深度。她也因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从此蜚声国际影坛。

女二弗洛拉是由加拿大女演员安娜·帕奎因扮演的,她凭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演绎的弗洛拉展现了一种早慧的狡猾,既有孩童天真活泼的一面,也有孩童淘气魔鬼的另一面。影片中她的手语是由霍利·亨特教授的,两人扮演一对母女。

12岁斩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尽管最佳原创配乐奖被《辛德勒的名单》斩获,但是不考虑题材的特殊性,仅从艺术层面来讲,《钢琴课》的配乐并不逊色于《辛德勒的名单》。其电影原声带在当年即卖出了几百万张的成绩。

很多人认为,极简主义作曲家迈克尔·尼曼为这部电影谱写下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唯美的钢琴音乐。开场的第一钢琴主题,极具印象色彩的旋律线条在哀伤清淡的触键下显得寂寥落寞,听者仿佛看到主人公艾达在海边抚弄着钢琴,迎着海风独自起舞。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讲什么呢?

02 故事:蛮荒时代的另类爱情

艾达和贝恩斯

灰色的天空,灰蓝的海水,空寂的海滩,一位黑衣黑裙的女子擎着一把黑伞,四周散乱地放着各类行李,她的膝盖上枕着一位女童,她已安然入睡,睡颜恬静。雨丝从天空飘落,海浪翻滚,满目萧瑟凄清,这片海滩好像被人遗忘了。百无聊赖之际,女子揭开身旁木箱的一块木板,将细手探进去,触碰到黑白琴键,她轻轻抚弄,如泣如诉的琴声流泻开来。

她就是《钢琴课》的女主人公艾达。

艾达是位单身母亲,身边的女童是她9岁的女儿弗洛拉。弗洛拉是她和钢琴家庭老师所生,他俩没有结婚。女儿是艾达的传声筒,也是她的解语花。母女俩相依相伴,如同共生。

从6岁起,艾达就不能再说话,只通过钢琴倾诉心声。她的行李很多,钢琴是当中最珍贵的一件。她从遥远的苏格兰来到新西兰,要嫁给素未谋面的农夫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一直不见踪影,艾达母女支起小帐篷在海滩过了一夜。天亮之后,喧闹的人群把艾达母女从疲惫中惊醒。

艾达的丈夫斯图尔特来了,带来当地的土著毛利人搬运行李。对于艾达的外貌,斯图尔特很满意,照片上的她端庄典雅,真人比他想象的娇小多了,是他理想中的妻子模样。艾达不能说话,他倒是不介意。

与斯图尔特前来的还有他的好友贝恩斯,他看出艾达早已疲惫不堪。

人手不够,斯图尔特打算将笨重的钢琴扔在海滩。艾达通过女儿与斯图尔特反复交涉,宁愿不要衣物和瓷器也要钢琴,斯图尔特不听她的。艾达哀求搬完其他东西再来搬钢琴,斯图尔特仍然不予理睬。他是个活得很现实的人,没有精神世界,不懂钢琴和音乐对于艾达的意义。

就这样,钢琴被遗留在海滩上,艾达毫无办法。

去新家的路上,艾达站在山岗上回望海滩上的钢琴,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渴望与倔强。她和钢琴是一种寄生关系,钢琴于她而言,是她的一部分。失去了钢琴,她的一部分也会死去。

在一片混乱和狼狈中,艾达的婚姻生活糟糕地开始了。

她根本不适应陌生世界的风土人情,满怀愁绪,无比想念被遗弃的钢琴。

某天趁着斯图尔特外出,艾达母女穿越泥泞的林间小路,找到会说英语的贝恩斯,请求他带她们去海边找钢琴。

钢琴还在海滩上。艾达弹起了钢琴,弗洛拉像个小精灵翩翩起舞。艾达沉醉在音乐中,脸上溢满了温柔和喜悦,贝恩斯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丽,心弦被拨动了,他对朋友的妻子起了觊觎之心。

快乐的一天

同一屋檐下的艾达和斯图尔特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她充满警惕,避开一切可能的交流,每晚都和女儿睡在一起。斯图尔特也不敢亲近冷淡安静的妻子,默默地期盼或许有一天,她会对自己热情起来。

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使他们的婚姻雪上加霜。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斯图尔特不经艾达的同意,用她的钢琴与贝恩斯换了80英亩土地,还强迫妻子上门教授贝恩斯弹钢琴。他眼里只有生意,丝毫没有意识到好友看上了他的妻子。

钢琴课上,贝恩斯提议,如果艾达在教琴的时候允许某些出格的事情发生,一次课便可换回一个琴键……

贝恩斯提出以身体换钢琴的交易

望着心爱的钢琴,艾达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

从此,音乐、暧昧、情色,在这间木屋弥散开来。

第一次,贝恩斯吻了艾达细嫩的脖颈。

第二次,他要求艾达拉高裙子,用手指反复碾磨她暴露在裤袜破洞中的细腻肌肤。

第三次,他想看艾达的手臂,要求她除去外套,交换条件是2个琴键。艾达照办了,他粗糙的大手由她的手臂向后背游走,暧昧而温柔。第一次她的琴声乱了,音乐变得激昂。

贝恩斯抚摸艾达的手臂

第四次,他以5个琴键作为交换条件,请求她和他躺在一起。艾达犹豫后上了他的床。他浅吻她的后背、脖颈、耳朵,艾达心情复杂,快速起身穿衣离去。

第五次,他想要的更多。他渴望与艾达赤luo相对,两人谈妥交易条件是10个琴键。两人脱光衣裳躺下,贝恩斯爱抚艾达,屋内春色无边。

情欲和相思使得贝恩斯饱受煎熬。他已经爱上了艾达,渴望拥有她的身心。再继续下去,他会忍不住占有艾达。而艾达不喜欢他,不关心他。他的爱得不到回应,非常痛苦,他主动结束钢琴课,把钢琴还给了艾达。

贝恩斯归还钢琴,赶走艾达。

然而,不知内情的斯图尔特对此很不满,他担心贝恩斯会终止以琴换地的交易,急匆匆地赶去他家,和他当面确认交易是否还算数。当他明白贝恩斯只是想还琴,并不想让他把80英亩地还回来,也不打算要任何钱,终于放下心来。

尽管如此,斯图尔特还是觉察出艾达对钢琴失而复得反应平淡。在家中,弗洛拉快乐地弹琴唱歌,斯图尔特打着拍子给她伴奏,只有艾达魂不守舍,她走向屋外,出神地望着密林深处。

不用再去教授钢琴课,艾达枯坐家中,百无聊赖。她情不自禁地抚弄钢琴,像抚摸情人的脸。一根琴键弹出,上面刻着一个带箭头的爱心,这是贝恩斯留下的。

艾达弹起琴来,有些怅然所失,她习惯性地向后张望,寻找贝恩斯的身影,他不会再出现在她身后了。

她想念他,渴望他,心中欲望澎湃,不顾一切地冲到了贝恩斯的家。贝恩斯相思成海,对于艾达的到来非常意外。一番互诉衷肠之后,两人情不自禁地开始缠绵。

斯图尔特一路尾随艾达,目睹了妻子和好友的情事。出于尊重,他和艾达连睡前吻别都没有。最亲近的一次接触,是他在观看音乐剧《蓝胡子》时,悄悄握紧了妻子的手。

经历这一场酣畅淋漓的xing爱,艾达彻底爱上了贝恩斯。她从未有过地快乐,在家中与女儿快乐嬉戏。斯图尔特假装看书,内心苦闷不堪。他没想到冷若冰霜的妻子内心竟藏着如火的激情。

第二天,艾达出门与贝恩斯私会。斯图尔特躲在一棵大树后截住了她。艾达恐惧万分,她明白丈夫发现了她的私情。两人在林间展开追逐,狂热的男人想就此占有他的妻子。娇小的艾达挣脱不开高大的丈夫,女儿的声音和脚步声越来越近,两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斯图尔特将艾达关在家里,他不许妻子再见贝恩斯。艾达思念贝恩斯,在梦游中弹奏钢琴,琴声狂乱,惊醒了斯图尔特。

贝恩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艾达心中的情欲之锁。情欲如火,似出笼猛兽无法释放,夜间她抚摸斯图尔特,释放情欲。她的一双手温柔多情,斯图尔特被她摸得欲火焚身,情难自控,但她根本不愿意和他往下进行。他也没有勉强,天真地相信他们之间还有转圜的余地,等待艾达喜欢上自己的那一天。

艾达爱抚斯图尔特

听到女佣们议论贝恩斯很快就要离开这里,艾达再也坐不住了。她找出画有爱心的琴键,在背后刻上“亲爱的乔治,你占据我的心。艾达。”

艾达让女儿把表达爱意的琴键交到贝恩斯手里,然而小姑娘在道德层面偏向继父,她早已适应新家的一切,不喜欢妈妈和贝恩斯亲近。弗洛拉找到在山顶干活的斯图尔特,把琴键交给了他。

斯图尔特看到琴键,怒火中烧,他提着斧头飞奔回家,疯狂地砍向了钢琴,艾达阻拦他,他恶狠狠地砍断了她的一截手指。他派弗洛拉把断指送给贝恩斯,放言如果他再见艾达,自己会把她的手指一根根砍下来。贝恩斯非常痛苦,恨不得拆了斯图尔特的骨头。

艾达陷入昏迷。斯图尔特在她的床前倾诉着爱意。妻子露出的白皙大腿,点燃了他的欲火。他正要解开腰带,发现艾达醒来,他不敢不顾妻子的意愿与她发生关系。艾达嘴唇颤动,斯图尔特俯身细听她的唇语,理解了妻子的内心。

斯图尔特在妻子昏迷时表白

深夜,斯图尔特提着灯找到贝恩斯,让他带走艾达。他受不了妻子在他身边想着别人,所以他成全了妻子和好友。

贝恩斯带着艾达和弗洛拉坐船离开。笨重的钢琴使得船体摇摇晃晃,艾达坚持要把钢琴扔下海。水手解开绳子,合力把钢琴推向海里。艾达企图自杀,她的一只脚套进绳圈,与下沉的钢琴一起坠向深海。

如果艾达死了,《钢琴课》就会沦为一部平庸之作。艾达活了下来,在冰冷的海水里浮浮沉沉时,她的意志让她选择活下去。她告别了钢琴,也告别了以往那个孤绝冷傲的自己,奋力向海面游去。

艾达和贝恩斯开始了新生活,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她在镇上教授钢琴,并开始学习说话。

夜晚她会想起深海里的钢琴,虽然已经拥抱爱情和人间烟火,但她仍然怀念被埋葬的那部分自我。

02 主题:平凡人的情欲故事

《钢琴课》我刷了四遍,这部影片本身就如同一首绝妙的钢琴曲,多一个音符是画蛇添足,缺一个音符就变得残缺。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人物之间的情感走向,丝丝缕缕,刻画得细腻丰沛。艾达和斯图尔特之间,艾达和贝恩斯之间,弗洛拉和艾达之间,弗洛拉和斯图尔特之间,像是钢琴曲的不同声部,此起彼伏,前后映衬,相互角力,有静有动,有张有弛,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不断连绵伸展,让观众陷入《钢琴课》所在时空的情感旋涡。

影片蜚声国际,让导演简·坎皮恩和一众主演收获盛誉,但一直遭受中国影迷诟病。很多影迷拘泥于道德,很看不上这部电影。

女主人公艾达自带简爱式的端肃和清教徒的禁欲气息,她与钢琴的寄生关系,使很多人误以为她是一位醉心于音乐而遗世独立的艺术家。当她慢慢坠入情网,迸发出蓬勃情欲,很多人对她失望了,尤其失望她的恋慕对象是一个粗俗苍老的文盲农夫。

她和贝恩斯以身体换钢琴的交易,也让众多从小接受“发乎情,止乎礼”教化的中国影迷不能接受。

这不怪导演,也不怪演员。很多人误读了影片主题,导演根本无意于刻画一个超凡脱俗的女人,一段绝美高尚的爱情。导演只是想描摹真实脆弱无奈的人性。电影主题确实和《色戒》有些相似,都是想告诉人们,爱情是可以仅仅通过性产生的。

艾达不能说话,也不屑于说话,对世俗凡音的鄙夷,使得很多影迷从一开始就对她高看一眼。她有着音乐天赋,有过浪漫爱情,除了寄情钢琴,她只和女儿亲近。这份孤绝的诗意,太让人沉醉了。

但是,艾达本质上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艾达和女儿弗洛拉

因为平凡,即使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和不俗的家庭背景,她也得因为生活嫁给一个只想赚钱、不关心精神生活的陌生男人;因为平凡,无法反抗丈夫不经同意用自己的钢琴去换土地,也被迫接受上门教琴的任务;因为平凡,不能抗拒根本不想学琴的男人提出的以身体换钢琴的要求;因为平凡,在钢琴终于物归原主时,她按捺不住欲望澎湃冲向男人家里;因为平凡,像一件物品,从父亲手里交到丈夫手里,再从丈夫手里交到情人手里;因为平凡,本想与钢琴一起长眠深海的她,于绝境萌发求生意志;因为平凡,埋葬钢琴与一部分自我之后,她选择拥抱世俗,甘心教授钢琴,认真练习说话。

艾达和贝恩斯生活在一起

艾达的平凡,缘于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女人。因为被爱,因为情欲,她选择了贝恩斯。她所求的不过是一个愿意尊重她、聆听她的丈夫和有钢琴的日子。

斯图尔特和贝恩斯本质上是一类人,他们对艾达的爱,一个以占有为前提,一个以欲望为前提。贝恩斯比斯图尔特幸运,他早就听懂了艾达的琴音,读懂了她的心声。更关键的是,他先于斯图尔特开发了艾达的情欲,卸下了她心中的枷锁。

斯图尔特起初完全忽略钢琴之于艾达的意义,在挽救婚姻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了艾达的心意,他清楚自己无法使妻子回心转意,选择了放手和成全。

认真说来,这部影片的确不是讲爱情的,这是一部剖析情欲的影片,而这也是影片的精髓。艾达爱上贝恩斯, 和王佳芝爱上易先生,是一个道理。

因爱而性,和因性而爱,看重精神世界,迷恋感官快乐,本质上也没有高低之分。凡人不难为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就已经足够。

对于爱情,有些人不屑一顾,有些人追逐一生,有些人认为它可以与肉体分离,有些人认为它源于肉体,有些人觉得它如明月皎洁,有些人觉得它全是胡扯……

如果一部影片和《色戒》《包法利夫人》《漂亮朋友》一样,只是展现某一个时空可能发生过的某一件事,只是呈现某一类人的某一种生活状态,不是为了表现爱情,不是为了表现真善美,只是表现人性的无奈,甚至愚蠢、贪婪、无耻,能起到令人省思的作用,而且具备很强的观赏性,那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了。

看完《钢琴课》,你可能觉得观影体验并不愉快,你也不会喜欢三个主角中的任何一个,但肯定无法否认这个故事的现实性。

03 技巧:多重意象、隐喻的绝妙运用

导演很懂得用场景和环境来讲故事,多重意象和隐喻的巧妙运用,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1. 蓝胡子,斯图尔特,斧头,琴键

《钢琴课》里出现了两次《蓝胡子》,是一个重要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在艾达同意和贝恩斯进行交易之后。镜头一转,斯图尔特与朋友、佣人在家准备音乐剧衣饰,他的朋友和女佣排练《蓝胡子》的高潮情节——杀妻。

第二次出现在贝恩斯以5个琴键为交换条件,要求艾达和他躺在一起之后。弗洛拉和女佣参演了音乐剧《蓝胡子》,斯图尔特和艾达盛装出席观看音乐剧。电影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蓝胡子》的杀妻情节。

音乐剧《蓝胡子》

在恐怖故事《蓝胡子》中,斧头和钥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斧头是杀妻的工具,钥匙能打开放置他前妻们遗体的房间。

《钢琴课》以蓝胡子隐喻斯图尔特,而斧头正是他日间劳作的常用工具,电影给过很多次特写。高潮部分他用斧头砍断了艾达的手指,这一情节隐喻杀妻。

斯图尔特不能容忍艾达在他身边想着其他男人,假设艾达没有离开他,又和贝恩斯藕断丝连,他由断指发展到杀妻也是可能的。弗洛拉就很害怕继父会杀了妈妈。

斯图尔特砍掉艾达手指

在英语里,琴键和钥匙都是“Key”。蓝胡子交给新婚妻子的钥匙,艾达错送的琴键,有一种双关互文的用意。

2. 钢琴

电影名叫《钢琴课》,这让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讲音乐,讲艺术的。其实并不是,钢琴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重要意象,贯穿影片始终。

钢琴是斯图尔特和艾达产生矛盾的导火索,也是贝恩斯打开艾达心门的一把钥匙。

电影引子部分,钢琴出现在艾达家的储藏室。这部分介绍她的个人情况。从6岁起,由于不明原因,她再也不能说话,也就是成了哑巴。钢琴成了她与外界沟通的一把钥匙,一座桥梁,更进一步,她和钢琴发展成寄生关系。

艾达在家中

开端,钢琴出现在海滩。1852年,在新西兰这个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来自文明世界的“乐器之王”的钢琴是个怪异的存在,但却是艾达情感的唯一寄托。

斯图尔特姗姗来迟,他带来的原住民毛利人衣衫不整,面部刺青,贝恩斯脸上也有刺青。艾达穿着细木架子撑起的肥大伞裙,纤瘦苍白,克制矜持,仿佛一个异类。

斯图尔特不愿意带走钢琴这么笨重的物件,他们的婚姻由此有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开始。

之后是寻琴。贝恩斯带艾达母女去海滩找钢琴,艾达自在弹琴,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目睹了艾达独特的美丽,贝恩斯对她产生欲念。

发展,教琴。贝恩斯设计让艾达上门教授钢琴课,提议以身体接触换钢琴。前后7次,一步步侵占艾达的身体,突破艾达的心理防线。到艾达第7次上门弹琴,两人已经进展到赤luo相对。这之后,艾达的精神寄托对象发生转移,不再是钢琴,而是贝恩斯。她由渴望弹琴,变成渴望释放情欲。

高潮,还琴。贝恩斯爱上了艾达,他的爱情得不到回应,非常痛苦,把钢琴还了回去。钢琴失而复得,艾达并不开心,弹琴时她心里空落落的,她希望贝恩斯出现在身边。于是,她不顾一切地冲向贝恩斯的木屋。两人突破防线,成为情人。

接下来是断指,仍然和钢琴有关。斯图尔特发现妻子和好友有染,将艾达囚禁在家。夜间艾达的爱抚,让他误以为两人还有可能。他解除艾达的禁闭。艾达听闻贝恩斯要离开,在琴键上刻上情话表露爱意,琴键被送到斯图尔特手里,他发现妻子的心还在贝恩斯身上,嫉妒和暴怒之下砍向钢琴,并砍断艾达一根手指。

结局,扔琴。破损的钢琴,和断指的艾达,是命运共同体。与贝恩斯坐船离开时,艾达坚持要把钢琴扔进海里,她自己企图自杀。与钢琴一起下沉的时候,她萌生了求生欲,活了下来。

尾声,忆琴。艾达和贝恩斯开始了新生活。她和海底的钢琴曾经是一种寄生关系,钢琴是她倾诉情感的唯一工具,也是她精神世界的唯一寄托。掉入海里如同死过一次,涅槃重生后,她的人生步入普通人的常规轨道,她和贝恩斯组建了一个新家庭,生活幸福舒适。她教人弹琴,练习说话,不像以前那样紧紧裹住自己,她的精神世界放置了一些更饱满鲜活,也更世俗的东西,不止钢琴和音乐。但是,她依然怀念从前那个清高安静的自己。

尾声艾达内心独白

3. 舔手的狗

艾达和贝恩斯在木屋欢爱,斯图尔特尾随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解了全部经过。

屋内艾达宽衣解带,贝恩斯钻入她的裙摆,情潮汹涌,欲念如火。斯图尔特目睹这样激情的场面,气喘吁吁,明显也有生理冲动,他感觉手指头不对劲,原来是贝恩斯的小狗在舔他。

这个镜头简直是神来一笔,屋内和屋外的对比,既渲染了艾达和贝恩斯之间情欲如火,也让人明白了斯图尔特爱而不得的痛苦。

三个主角中我觉得斯图尔特才像真正失语的人。贝恩斯会说土语,与土人打成一片。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做生意,都能如鱼得水。在男女关系上,他懂女人,知道如何求爱,也知道如何求欢。

而斯图尔特不懂,他不懂如何求爱,也不懂如何求欢。他无法像丈夫爱妻子那样爱艾达,更无法像男人爱女人那样爱艾达。他的爱意只在极端愤怒的时候与艾达昏迷的时候,才表露过。

他羞于表达情欲,也一直没有和艾达真正成为夫妻,有人据此认为他可能存在男性功能障碍。

一开始向艾达索要晚安吻被拒绝,他再也没有前进的想法。看音乐剧时难得大胆地抓住了妻子的手。

欢爱之后艾达像嗜糖的孩子再去找贝恩斯要糖,斯图尔特如同鬼魅从天而降。两人展开林间追逐。他想亲她,她拼命躲开,高大的他扑倒娇小的她,他的手伸向她的下ti,她拼命往缠绕的枯藤间爬,他也跟着爬,,这场戏暧昧唯美,配合着如水流淌的钢琴曲,无比美妙,令人叹喟。

斯图尔特和艾达

夜晚艾达饱受情欲煎熬,通过爱抚他,释放欲望。他俩之间,她主动,他被动。一旦艾达停手,或者表露半分不情愿,他就不敢往下进行,他连挑逗勾引她都不敢。

斯图尔特的情欲只在这些有限的戏份中流露过。

斯图尔特爱抚艾达

他爱艾达,也尊敬她。但是,他在有关钢琴的事情上表现得粗暴、没耐心,让艾达一开始就对他彻底关闭了心门。如果他一开始就把钢琴搬回家,后来也没有拿艾达的钢琴换土地,那么后面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令人意外的是,一直不懂艾达的斯图尔特,却听懂了她的唇语,放她拥抱爱情和自由。

无法看出艾达是否真的爱贝恩斯,肉眼可见她需要一个男人把她从泥淖中拯救出来。从前,钢琴不能拯救她,此后,爱情或者情欲就能拯救她吗?如果她褪去往日的神秘清冷,掉落凡尘,融入世俗,不再那么吸引贝恩斯,她会怎么办?再如果爱情或情欲也让她感觉厌倦空虚,她会怎么办?艾达只是个追寻世俗幸福的女人,而她想要的世俗幸福,原本在斯图尔特这里就能实现。

影片中多重意象和隐喻的巧妙运用,牵连了主人公们幽深的情欲世界,让人如同找到了探访神秘密林的入口。

04 结语

同时呈现女性主义和音乐的优秀电影极为罕见,拍摄于1993年的《钢琴课》是当中佼佼者。

在剧本、摄影、配乐和表演等各个维度,影片都达到了上世纪末好莱坞电影艺术的巅峰水准。影片深深地剖析了女性的性心理,是一部描写男女之间性力量超过理性力量的电影,这份细致真诚也只有女导演可以做到。

你不必喜欢影片中的任何一位角色,记住这部经典作品本身就足够了。

《钢琴课》奠定了简·坎皮恩的国际评价与地位,让她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女性导演。

2014年,当《亲爱的妈咪》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时,导演萨维·杜兰提到简·坎皮恩的《钢琴课》:“让我想要写女性角色,美丽的女人,拥有灵魂,也有意志与力量,而不是受害者,或只是被动的物品。”简·坎皮恩在颁奖现场起身给予萨维·杜兰一个温暖的拥抱。

经典永不朽。总有一天中国影迷会重新评估《钢琴课》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