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范莉莉(是秦腔艺术路初心与使命的一次传承和接续)
“代代承袭,好戏登台”是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在秦腔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传承不仅在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更是台下的一辈子。西安易俗社秦腔演员范莉莉的艺术生涯,正可谓是初心与使命的一次传承和接续。
在中国,你可能不听秦腔,但一定知道《三滴血》这部剧作。作为秦腔艺术的代表作,《三滴血》已历经百年沧桑,经久不衰、常演常新。《三滴血》的作者范紫东,是著名秦腔剧作家,也是西安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孩提时的范莉莉,在一次观看《三滴血》黑白电影时,深深地被剧作所打动,更让她惊叹的是,编剧范紫东竟然是自己的太爷。
“黑白电影的《三滴血》让我对秦腔有了认识,但那时更多的是对我太爷的敬仰。小时候没有其他任何的想法,就是发自内心却又极其单纯的敬重。”在范莉莉的记忆中,听再多次太爷的名字,都不及亲眼观赏一部剧目而触动内心。也从那时起,范莉莉只要听到哪里有秦腔的声音,就会静下心来听上一会,心里还直嘀咕,这会不会也是老爷写下的本子。
在秦腔文化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中,范莉莉开始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了一种惦念。这种惦念,除了是对太爷范紫东的敬仰,是梦想的萌芽,更是秦人骨子里迸发出的对秦腔的爱。
接续:坚持初心与梦想
孩提时代的范莉莉还不知道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成为秦腔剧作中的人物,但心中就是有着一股“我想学戏、我想唱戏”的执念。读小学时,范莉莉看到几个同学突然考上了地方戏校,这对于对热爱戏曲的她来说,是一种莫名的诱惑力。
“小时候家里人是不同意我去学戏的。那时候父亲在镇上的电管站当站长,有一天趁父亲出外办事,我先是劝说母亲让我去考戏校,结果母亲还是不同意,于是我就从家里跑了出来,母亲在后面追了四五里路。”谈起儿时为了学戏的“叛逆”故事,范莉莉至今都忍俊不禁。
正是那次“离家出走”,父亲终于耐不住女儿对秦腔的痴迷,同意范莉莉去考戏校。“考戏校的时候,是我自己第一次跟专业的乐队唱戏,当时唱的就是《三滴血》中‘未开言来珠泪落’的经典唱段。”范莉莉回忆道。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戏校学戏的日子远没有范莉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她也深刻感受到台上一招一式都需要承受台下反复苦练的艰辛。“不过路是自己选的,只要能学戏,再多困难都算不了啥。”一边刻苦练功,一边成长蜕变。范莉莉觉得在戏校的自己仿佛成了“拼命三郎”,不仅很快适应了学校艰苦的条件,也很快爱上了这种练功场上挥汗如雨般的疼痛与艰难。
从当地戏校毕业后,范莉莉进入了永寿县剧团,后又经过层层筛选,进入到西安艺术学校学习。1991年,范莉莉毕业分配到西安易俗社工作。“我是范家继承祖上事业的唯一一个,当我真正来到易俗社工作时,看着这个古朴的小院落,想到这里便是太爷爷付出一生而挚爱的地方,心中的那种感觉是难以抑制的、无尽的激动。”范莉莉动情地回忆道。
向前:坚守艺术与承袭
自12岁进入艺校开始学戏,到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如今的范莉莉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秦腔人。不过,在人才济济的大院大团,一个新人起初想崭露头角可为难上加难。进入易俗社后的多年,范莉莉一直担纲着绿叶,看着老艺术家演戏,看着成熟演员演戏。
2009年转制后,范莉莉登上舞台担纲主演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并出演了一系列易俗社的代表剧目,其中不乏有范紫东创作的《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等。“有时候在台侧我会想,要是太爷爷能知道是自己的曾孙女在饰演笔下的贾莲香、雪红、周妈等角色,那将会是何等的一种情感。”不同阶段下的辛苦历练承载了这些千思万绪,成为专业秦腔演员的范莉莉仍时不时感慨道。
“戏一唱就唱了快40年。秦腔之路上,总感觉有股力量在背后推动着我,让我成了最初梦想中的样子。”在饰演诸多秦腔角色的同时,近年来,范莉莉还在全巧民、张咏华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了《庚娘传》《三滴血》《法门寺》《洞房》等易俗社经典剧目的演出,受到了业内专家及广大戏迷的一致好评。有戏迷称赞其:小旦花衫刀子旦,亦文亦武台上站,唱念做打真功夫,“莉莉”外外明星范。
如今,作为一名秦腔从业者,范莉莉深知一出剧目要想在舞台上站住脚的不易,也深知承袭秦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在易俗社“移风易俗,补助社会教育”的背景板前,范莉莉给自己的学生传授着秦腔的一招一式,看到前来和自己交流的年轻粉丝,她更像个大姐姐聊家常一样,耐心倾听、悉心指导。范莉莉这份对秦腔的热忱和执念不仅感染了许多同样爱戏的人,更让不少对秦腔艺术着迷的年轻人读懂了百年易俗社“移风易俗、以文载道、剧为心声、教化育人、扬善惩恶”的思想深意。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