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明明是主演, 却被压番, 和朱一龙相比, 张译的尴尬折射出一个现实

时间:2024-01-01 19:45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很意外,近期影圈一直看好的《三大队》没成爆款,张译也没有火出圈。

特别是在《潜行》与《年会不能停》冲击之下。。

如今票房只是破掉五亿,上映十几天,随着热度退却,它发力的时间并不多了。

其实,这部电影在进入宣传阶段,就有不少问题。

预告片中,张译的表现并没有勾起观众去影院的“想法”,反倒是一直没被大众关注的实力派演员陈创王骁在片中的演绎,让很多人有去影院一睹其表演的想法。

意外吧!明明是主演,却被压番。

离谱的是,对于张译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狂飙》中,他所饰演的安欣也曾被张颂文的高启强压番。

倒不是说张译演技不行,相反,作为实力演员,无论什么剧作,他都能保持输出,从不掉线。

甚至,还能贡献出诸多名场面。

比如:《绣春刀》里的吃鱼,《一秒钟》里的吃面,从眼神到神情,再到表达内心的小动作,他都有。

那么问题来了,就像网友们纳闷的那样,“张译到底有没有票房号召力?

如果有,那么他为什么又会连续三部电影扑街?

其实,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拿与他相似又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演员朱一龙,来做个对比,或许我们能看到更为深层次的东西。

01、同样坐冷板凳,逆袭成实力派后,张译、朱一龙有了不同的选择

先说张译

在没有出演《士兵突击》之前,他只是某话剧团喜欢演戏的小角色。

可没有出众相貌的张译,想要得到一个角色、成为观众心目中真正的演员,简直太难。

在团里没有出头的日子,在外面也只有跑龙套的份儿。

当时团里给他这样一个评价,“张译你演戏,就是个死。”

可张译不服。

于是,“有戏就拍、四处自荐”的日子,张译一坚持就差不多有十年,直到遇到了“史班长”这个角色。

当时,张译给《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写了一份几千字的自荐信——《我的请战书》。

这封信中,他详细写尽了自己可以出演“史班长”的16个理由,从人物逻辑到与自身的契合性,张译的渴望终于打动了导演。

当然,张译的表现确实也没有让观众失望。

特别是含着奶糖笑着哭出来的那场戏,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走红后,张译反而更拼了。

他明白他没有长相优势,能做的就是不断磨砺演技,用自己的“诚”,演出角色的“真”。

《温州一家人》里的麦狗、《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石小猛,还有《生死线》里的何莫修......

张译用不同角色来见证自己的成长,但同时张译也遇到了一个尴尬的状况——就是“会演戏却怎么也不出圈”

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影圈,从《八佰》《金刚川》到《一秒钟》《我和我的家乡》......

一部部大荧幕作品,让张译有了“演技派”的称号,更是成为张艺谋的“新宠”,连续上了对方的几部新戏,并跻身“百亿影帝”。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一个演员该怎么演出打动观众的作品。

与此同时,张译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一点在《狂飙》与《三大队》上都有所体现。

角色沉寂、表情单一,他的表演是进入了角色,但却少了一点自然。

而对比有着相同经历的朱一龙,后者的表现则明显不同。

张译开始走红的2006年,朱一龙才考入北电,外形条件上,后者要比前者好。

但与张译一样,朱一龙也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

2010年毕业后,他参演了很多剧作,对比张译“跑龙套”的冷板凳,朱一龙并没有舒服多少。

八年过去,仍旧平平无奇。

直到出演了一部双男主网剧《镇魂》,才小小地出了一把圈。

走红的朱一龙,确实当了一段时间的“流量小生”。

但之后,他好像找到了方向,就是进军影圈。

四年磨砺,从《峰爆》到《人生大事》,朱一龙完成了从青年演员到实力演员的蜕变,也如愿坐上影帝宝座。

其实,在张译与朱一龙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保持演员的神秘感,没有被消费的能力。

张译曾在采访中,直言“因为我自己本身不够厚,我经不起太久的消费”。

朱一龙同样如此,不参加私下聚会,不怎么去综艺 ,也没有接到手软的广告代言。

他自己评价自己,“如果你觉得我是一个挺无聊的人,那我承认,我是挺无聊的。但我不担心,只要我演的角色不无聊就行了。”

还有为了演戏,他们都非常拼。

张译自不必说,拍《一秒钟》为演出劳改犯的骨瘦如柴,46天内暴瘦20斤。

而朱一龙则是为了拍《河边的错误》而增肥。

对于他们来说“戏比天大”,形象的事儿可以往后靠靠。

坦白说,在当下的内娱中,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演技派,很受观众喜爱。

但细细琢磨他们之间的区别,你会发现,朱一龙不会局限自己,敢于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而张译最近的戏却给人重复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两人在票房上有着迥然不同表现的原因之一。

02、看得见的惊喜与沉浸感,和朱一龙相比,张译少了一些

张译是会演戏的,也懂得观众想看什么。

《狂飙》中有个名场面,是安欣用警戒线逼退高启强,超强的压迫感瞬间拉满。

而这个想法,是张译提出来的。

还有在《追凶者也》里,张译有一段展现角色狼狈不堪的戏,他的眼镜从鼻梁间滑落一般,眼神游走不定,浑身有着狠劲,却没有歇斯底里。

从这两段戏中,我们能看到张译的实力与优秀。

有设计感,有细节,也有人物内在的情绪表达,但却有了一点刻意与不自然。

而这些,在张译的表演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格,或者说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

倒不是说不好,而是感染力弱了,给人感觉太紧了。

举个例子。

张译在《狂飙》中饰演的警察安欣,其表现并不比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差,毕竟人物特质不同。

但他太注重安欣这个人了,以至于少了很多该有的“人情味”,比如面对战友李响的壮烈牺牲,他的表情居然是茫然大于悲痛。

之后得知徒弟的确切下落时,他的表情依旧是麻木平淡。

或许按照他以往对人物的内心揣摩与处理,表情就该是这样子,但在观众看来,这种表现也许符合角色,但却缺少了感染力。这会让观众产生“安欣只关心高启强”的错觉。

再看看在《河边的错误》中同样饰演警察的朱一龙。与张译出演的角色类似,朱一龙饰演的马哲,同样富有阅历。

但他的表演,张力就更足一点,比如看徒弟时候的面冷心热,眼神有关心,也有审视。

还有他与妻子吃饭时的画面,马哲内心中难得的松弛时光,被展现得很具体。

最后马哲疯了的眼神、神情戏,也能让观众感受角色的心理压抑。可以说,朱一龙在呈现角色变化,不拘泥于外表,他的表演与环境、状态相得益彰。这种表现,比之张译的小动作设计,似乎更能打动人。

这种对比之下,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沉浸感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是具有双向的,一是对演员,二是对观众。怎么理解呢?以电影《三大队》与《消失的爱人》作对比,这两部电影都是陈思诚监制的,无疑他也很懂演戏。在《三大队》中的开片,张译还是我们熟悉的那种警察,雷厉风行又强势霸道。但却栽了一个跟头,还进了监狱。毫无疑问,这个角色内心一定带着一种憋屈与使命,势要将罪恶绳之以法。为此,张译给角色加了一个外貌设计,就是给自己眼角上留了一道疤,来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在。

对此,陈思诚没反对,但也没有让张译继续发挥。并且,因为这是真实事件改编,他需要张译沉浸到这个角色当中,少一点表演痕迹。事实上,张译还是困在了自己给人物的设定中,而这种设定多少有点《狂飙》中安欣的影子,尤其是看高楼大厦的那一秒,那种迷茫感与安欣如出一辙啊。再看《消失的爱人》中的朱一龙,他的表演就比较有代入感。没有过多的设计,眼神的转变很自然。

一开始,他的眼神中带着焦躁不定,无助感扑面而来,让观众感到他的不安与渐渐绝望。

后半段,直接来了一个颠覆,眼神疯狂,无不彰显着内心的黑暗与丑陋。

他的表演层次感极强,这种沉浸感,使他真的沉浸在了角色当中,并将这些情绪传递给了观众。这些,张译则少了许多。

03、张译身上的问题——“戏混子”与大众的审美疲劳

我们再聊下《三大队》与张译。其实,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应该都有感触,电影质量的确不错。但张译作为主角的表现应该能更好一点。毕竟在刚上映时,有博主对其预测为15亿票房,而它的首映日仅仅过了三千万。

这么看,张译并没有撑起票房。当然,至少我们也能看出点张译身上的问题。首先是他近期的角色过于重复,以至于观众对其并没有太大惊喜。以往张译有“剧抛脸”的称号,但最近几年,他饰演警察的次数太多,从《重生之门》到《狂飙》,再到《他是谁》、《三大队》。尽管角色设定有所区别,但在观众看来,差别并不大,降低了大家的期待感。此外,多次饰演得心应手的角色,对于演员来说,容易形成瓶颈期。

再者,张译的表演风格抛开剧本而言,几乎没有多少改变,被一些网友诟病为“戏混子”。而这样的说法是从《狂飙》与《他是谁》之后就有了。主要是他近些年的悬疑剧作太多了,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靳东的“老干部”风格。单看他们的表演其实没有多大问题,但细细对比之下,就能明白观众为什么不用票房去支持了,至少对于观众来说,欠缺惊喜。

他将自己的表演困在了一个圈内,包裹得越紧,感染力就越弱。或许这一次的陈思诚是在用《三大队》给其提个醒,该转变一下路径了,演个反派,又或是挑战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希望张译这样一个爱演戏的演员被瓶颈打败,还是希望他能够再度成为那个惊艳又能打动观众的演员。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安安)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张碧晨: 格外的迷人!(张碧晨和花花)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