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演员杨仁麟(讲讲蛇王杨仁麟与他的小阳调)
今天再来给大家讲讲“蛇王”杨仁麟与他的“小阳调”。杨仁麟(1906—1983) 原姓沈,从养父杨筱亭姓,江苏苏州人。8岁起,从养父学弹词《白蛇传》、《双珠球》,12岁登台,与养父拼档,16岁起放单档。30岁成为《白蛇传》名家,有“把下半截《白蛇》接活”之誉,人称“蛇王” 1949年后,先后与张维桢、朱雪玲拼档,1954年与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合作整理《白蛇传》,慨然奉献脚本及书艺。 1960年加入上海人民评弹团,曾参加中篇《大生堂》等演出,并在苏州评弹学校及上海人民评弹团学馆执教。说表幽默 飘逸,生动清脱。脚色兼收京昆之长。尤擅手面,动作优美,开打边式干净,表现力强,自有不同于评话开打的独特风格。天赋嗓音清脆浏亮,对杨筱亭创始的“小阳调”在继承的同时作了较大发展并融入京剧“程派”唱腔,使韵味更足。又以大小嗓转化唱法演唱陈调,取得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代表性唱段有《白蛇传》的“上金山”、“断桥”、“合钵”、“哭塔”等,此外还有“请宴”等。有学生徐绿霞、陈毓麟等。
徐云志 王鹰 《三笑》第五十一回 “后追舟”
(请先打开以上评弹的录音,再看我的“听书笔记”,谢谢你对评弹的的支持!)
【故事梗概】夫人要讨还秋香,太师被逼无奈只得亲自去桃花坞一次。二娘娘回房立刻写了一封家信,差人赶在太师之前送到苏州娘家,于是就有了“后追舟”这回书。其实,“追舟”也只有几分钟的书,本回书主要讲唐寅回到家里,见祝枝山等师友都在家里,一则祝贺他的喜事,二则是祝枝山安排对付华太师的。
【细节点评】太师去苏州一趟,排场极大,除了自己坐的大船之外,还带了轿船、伙食船,马船三只小船。接着华太师带了唐寅的卖身契和门公王进,立刻开船直奔姑苏而去。
当年二娘娘张氏嫁到华家时,带来了一个成家童儿,名唤张能,娘娘将家信交给他,要他赶在相爷之前送到娘家,给父亲张伟川看。张能雇了一条小船,这时华太师的大船已扯起了篷,船工听说要赶到大船的前头,只得谎骗他们现在是吹的逆风,叫他们落篷,大船上的船工也糊涂,听信了他的谎言,忙乎了半天才发现受骗上当,这时小船已经飞快地赶到了他们的前头。 我想大船扯篷也是多此一举,因为还有三只小船跟在后面。所以张能的小船能赶到大船之前抵苏,还是合乎情理的。张伟川见了女儿信,心中不乐,因为他原本就与唐寅有隙,现在知道唐寅为了一个丫头卖身当奴才,更是看不起他了。
唐寅与秋香的船最先到苏州,船直接摇到唐府的水墙门前。唐寅的贴身僮儿唐兴侯在阊门,看到主人回来,立刻回家通知祝枝山。祝枝山前一天已经召集了沈石泉、仇十洲、文征明、周文彬、张奉进等师友,还有祝大娘娘等女眷来到唐府,都是为了会见华太师。祝枝山命丫头拿了男女主人两套衣服,上船让唐寅与秋香换上。
想不到华太师果然上门,唐寅心里一惊,祝枝山却显得十分高兴,他安慰唐寅,不用着急,一切听我安排。只见他打开书桌,拿出两封锦囊,再插上鸡毛,第一封给唐兴,第二封给了唐寅。接着就像元帅审帐一样,叫沈石泉听令,派沈先生第一个出去迎接太师,要他装得老态龙钟,如果弄僵的话,就推说腹中疼痛,头晕。接着又派仇十洲、周文彬、文征明、张奉进,一一听令。又说如果你们都挡不住华老老,我这个大元帅就亲自出场,管叫华太师服贴。这回书后半回,主要讲祝枝山效学诸葛亮,又是写锦囊,又是发令箭,弄得像演一出《华容道》。
今天华太师坐的是一顶四人大轿。徐先生放噱头说,四个轿夫各有名堂,第一个轿夫叫“顶天立地”,因为走在最前面,所以要摆出耀武扬威的功架;第二个叫“勿敢出屁”,如果放屁,被“轿心”(指坐轿的主人)闻到臭气,一记耳光起码;第三个叫“瞎天盲地”,因为前面被轿子挡住,看不见方向;第四个叫“拖来拖去”,怎么走自己作不来主,只能跟随轿子。
【方言解读】其一“行头”,古人称考究的衣服为“行头”,其实这一叫法起源于演戏,演员演戏时穿的戏服叫“行头”,插戴叫“头面”;其二“作天作地”,这是形容“故意嬉闹”,苏州人还喜欢讲“七梗八调”,也是指“故意嬉闹”;其三“僵脱”,这是苏州人最常说的一句话,表示遇到了难题,“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
【唱篇听写】以下听写的唱词中有一些错别字,望朋友们原谅。
华太师(徐云志):“一声吩咐把船开,水手忙忙把橹栓。拆扶手格拆扶手,抽跳板格抽跳板,篙子拿来点岸滩。陆字旗儿飘飘荡,顺风即便起风帆。我想那夫人事无道理,重婢轻夫太不该。洪山不时长叹息,可恨小子祝枝山,我到姑苏两下把理来谈。我慢说舟船路上进,相府中提及小丫鬟。”
唐寅(徐云志):“今朝喜事大排场,喜鹊声声报喜忙。门里喜灯两旁立,红绿喜绸任飘扬。喜堂中灯彩多华丽,中添荷合喜洋洋。喜惯了李成家居,移金的喜幛挂两旁。喜桌双对高层起,喜亲为喜字香。喜得唐寅多快乐,今朝是接待来宾贺喜忙。喜煞枝山多妙策,希望洪山到苏帮。”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