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怎么了 我很努力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努力为了什么努力
电影《断·桥》实惨!
戏骨 顶流 影后的演员配置,悬疑剧的IP设定,爆火的潜质,却只有堪堪及格的分数。
电影的扑街,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致命性的逻辑问题,还有女主角马思纯的系列坑爹操作。
要说内娱明星中,有谁能屡屡在自己作品上映期间,自打耳光的,马思纯的名字一定在榜。
这次正值《断桥》上映期间,马思纯却因“逆行驾驶”上了热搜,翻车无疑,喜提一连串负面热搜。
想起电影上映之前,马思纯在粉丝群信誓旦旦地表示这部戏对自己很重要。
然而等到电影上映,有时候都是男主王俊凯独扛宣传任务,不见马思纯的身影。
当然了,这不是马思纯第一次自我打脸了。
早前她和白敬亭合作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人设讨喜,CP感十足。
明明是一部能够大爆的剧,可马思纯却偏偏曝出了和几乎全网都不看好的张哲轩的恋爱。
于是,磕了一半的CP粉们迅速撤退,连带着该剧热度大跌,男主白敬亭也失去了一次大火的机会。
没想到到如今的《断桥》,相似的情形再次上演,让本就不咋地的《断桥》更加雪上加霜。
从昔日的“金马影后”,到如今沦落为深陷浪子渣男的“恋爱脑”,人人都说马思纯被恋爱蛊惑。
镜头前有多乖巧,现实中就有多叛逆。事实上马思纯身上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恋爱脑。
“执迷不悟”的马思纯,也该醒醒了!
有人出身是牛马,有人出生在罗马,马思纯显然属于后者。
她本就出身演艺世家,母亲是经纪人,小姨是蒋雯丽,姨夫是顾长卫。
这样的人员配置,在竞争激烈和拼资源的娱乐圈里来说,已然是顶配了,马思纯堪称“赢在了起跑线”。
内娱童星千千万,可偏偏就只有马思纯小小年纪,就能在戏骨云集的《大宅门》中出演男主角“白景琦”的妹妹。
这份殊荣和资源,若不是得益于小姨蒋雯丽的运作,恐怕这个大瓜是掉不到她的头上的。
只可惜,家人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成为她的靠山的同时,也成了禁锢马思纯的枷锁,听话、敏感是马思纯前半生的写照。
或许就像周冬雨羡慕她的点是“安分守己”一样。
而进入演艺圈,成为演员后,马思纯细胞里的反叛因子全面爆发,单从她偏爱的角色类型便可知一二。
从《左耳》里的“黎吧啦”,《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小诺”,到《大约在冬季》的“安然”,《荞麦疯长》中的“云荞”,再到现在《断·桥》里的“闻晓雨”。
不同的电影,相似的角色特质——乖乖女的外表下,充满了反叛和乖张。
与其说马思纯是在扮演角色,倒不如说她是借角色来反抗多年来的家庭压抑,宣泄内心早已满溢的叛逆。
自小在家人的呵护和保护下长大的马思纯,就像是一朵被娇养在温室的花朵,既没见识过人心险恶,也没经历过外界的残酷竞争,一路顺遂到自以为万事胜意。
然而她的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并不适合残酷的娱乐圈中的厮杀。
瞧瞧与马思纯同期的85花杨幂等人,哪个不是狼人上身,在这个圈子里“嗜血厮杀”。
就连与马思纯同获金马影后的90后的周冬雨,都比她更狠,更有野心。
换言之,因为成功和资源得来的相对不费功夫,所以马思纯并没有其他明星所要面对的压力。
当别人还在为一个角色撕番争夺时,马思纯却成了那个能让剧组等她减肥的人。
对比之下,马思纯就像是个没长大的小孩,普通、软弱,但又有着娱乐圈中人不应当有的敏感。
因为敏感,所以她极其看重外界的评价,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正如此前有电影博主发文称“马思纯的演技忽高忽低”,而马思纯当即在评论中回复、回怼。
而当她发现自身无法匹配这些评价或是那些批评时,敏感脆弱的马思纯开始陷入自我怀疑、纠结和否定的境地。
于是,当别人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时,马思纯却在和抑郁症做斗争。
作为演员,马思纯的根本问题从来都不是“恋爱脑”的问题。
演员演员,演技第一,可惜已经有影后荣誉加冕的马思纯似乎也担不起这个称号了。
在《断·桥》中,昔日影后马思纯的表现还不敌影视王俊凯,许多观众看了她的表演,都有一个共同观感:马思纯的演技是全片演员中的短板。
十分满分,马思纯的五分,竟然不及格。
自从获得影后之后,马思纯的口碑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就如她所呈现出的演技一样不稳定。
对于马思纯这些年来的影视表现和演技,就像她这次的丑闻一样,一路“逆行”。
马思纯31岁生日时,饶雪漫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当你在王府饭店委屈地看着齐啸,红着眼睛说‘我不逼你,我也舍不得逼你’的时候,我知道这个角色注定要如黎吧啦一样,与你纠缠一生。”
在《左耳》之前,马思纯是青春文学杂志的封面人物;在“黎吧啦”之后,她成了疼痛文学女主角的忠实拥护者。
而今再看马思纯呈现着变化不大的演技,大家似乎很难认同当年饶雪漫的说法。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马思纯对“叛逆少女”有着固执的偏好,她痴迷于那种生长在阴暗处,靠着自身力量挣脱束缚,但又兼具脆弱性和毁灭性特点的角色。
她像是一个成绩起伏不定的好学生,当你觉得她不行的时候,马思纯又能在冗长枯燥的演绎里,贡献出一两个高光时刻。
比如她在烂片的《荞麦疯长》中,被姐夫欺辱时的痛苦挣扎,站起身后看见母亲充耳不闻后的落寞失望,再到最后看清现实后的绝望放弃。
马思纯这段情绪递进的有层次的表演,堪称全片中唯一一段有着强烈情感冲突的出彩片段。
但同时,她沉迷于叛逆少女演技的弊端也不在少数,比如那部导演敢选,她敢拍的《第一炉香》。
暂不说马思纯的形象问题,单单从演技来看,恐怕就比她的外表问题更加严重。
回看那段她大喊“我很幸福”的扇巴掌戏,哭笑掺和在一起的疯批表演,并没有让观众看到人物角色内心的苦楚和无奈。
更多的是疑问“葛薇龙这是怎么了?”以及,“马思纯的演技怎么了?”
说回她在新电影《断·桥》中的表现。
犀利的电影主题,映射现实的剧情,“男看娄烨,女看李玉”的噱头。
加上戏骨范伟、流量王俊凯、金像奖影后曾美慧玫的加盟助阵。
《断·桥》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都应当是一个大爆款。
可惜,作为女主角的金马影后马思纯却在这场重要考试中发挥失常。
对于马思纯在片中的表演,几乎和她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有极高的重合。
敷衍、尴尬、太用力、老一套......成了大众给马思纯的表演的普遍评价。
在电影开拍前,马思纯曾为了角色减肥,并表示:“角色需要我怎样,我就怎样。”
而导演李玉也对她的变化感到惊喜,直言:“你就是我心目中的晓雨。”
这个“变化”,大家不晓得是只单单说的形象,还是对于她在角色演绎上的“变化”。
如果是后者,请原谅大家似乎并不能苟同这种说法。
马思纯曾提到过,她认为演员就是应该走出舒适圈,不断挑战不同角色,才能成长。
可是纵观她多年来的绝大部分角色,马思纯真的突破了吗?
《大约在冬季》中的“安然”一角,是马思纯主动请缨参演的。
因为她第一次读到《大约在冬季》的时候,就很想演安然,从小就很想体验一下别人的一生。
而到《第一炉香》时,通过她自己的解读,观众发现马思纯理解的张爱玲笔下的角色,是希望她们勇敢,是能够反抗的。
这样的理解,与她此前参演的角色又有何区别呢?
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马思纯无论是在角色选择,还是表演方式上,都不存在突破自我,跳出舒适圈一说。
客观地讲,马思纯享受角色本身以脱俗的气质,生存于鱼龙混杂之中的“纠结”。
而回归到她本人身上,一旦有人给她冠以“文学女青年”的名号,马思纯就想一直维持下去,享受这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前半程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颓废感;后期突然来一段歇斯底里的呐喊或反抗,用前后情绪的强烈对比,来突显自身演技的精湛。
可惜这种做法一次两次很新鲜,多了,就腻了。
马思纯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表演了《半生缘》《父亲》和《李米的猜想》三个剧情片段。
三场哭戏,都被网友吐槽:“哭腔颤抖,面露笑容,情绪单一,痕迹明显,略显尴尬。”
看马思纯演戏,不可否认,她永远是情感丰沛的,沉浸于自己的角色无法自拔,就像她在节目中自述恋爱的那段发言,是全情带入了自己。
这样的情绪穿透力和感染力,是一个演员难能可贵的天赋,在“表演角色”和“成为角色”之间,马思纯选择了后者。
作为观众,大家希望演员是real的,可是过分real就会让情感外溢,以至于形成不可控后的失控场面。
于是,很多人会对马思纯的表演产生一种浮夸的感觉,比如她在节目中演绎自闭症的那段。
实际上,这段表演恐怕没有人比马思纯更能知道如何演绎,自闭症患者的真实情形。
可是表演片段发出后,却是清一色的“夸张”“好像神经病”的评价。
当年“双蛋黄”影后之一的周冬雨已经突破了自己,成为了90后女演员中的“大满贯”,还当上了评委。
同样是身处黑暗,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的角色隐忍、委屈、挣扎,却仍旧能让人看到希望。
对比之下,大概也就能理解为何大家对马思纯在《断·桥》中的表现会给出“跟《少年的你》太像,但是却差太远”的评价了。
“我很努力,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努力,为了什么努力”,执迷不悟,这就是马思纯的现状。
醒醒吧!如今的马思纯或许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去讨好那个世人都不看好的男朋友,而是应当沉下心来想想,自己以后到底该如何演戏。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