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被骂上热搜冤枉吗? 是有人煽风点火还是民众越来越清醒!(孔乙
近期,人民日报、央媒发布的内容被网友疯狂“吐槽”。先有人民网发布《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后有央视网发布视频《靠下苦力挣钱心里才踏实》,都遭到嘲讽!
现在,央视网批判孔乙己,又被骂上热搜!为什么以前被大众吹捧的主流媒体,现在却频频被嘲讽呢?
1.不接地气。比如前几天央视采访的一个干了30年苦力的大叔,说虽然干了30年,但还是干得很起劲,很幸福。但是画面里他正拉着重货的拖车旁边,却是一个年轻人开着一辆保时捷。很多人评论:做几辈子苦力才能买得起一辆豪车?
主流媒体不接地气,与社会现实脱节。没有深入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报道仅停留于表面。
2.不合时宜。央视用孔乙己去讥讽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非常的不合时宜,不是一个主流媒体该做的事情。可能本意是激励,但听起来却像是讥讽。
关于孔乙己,央视说的原话是这样的!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的枷锁。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并不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而是心有不甘。
那一身长衫是父母种了一辈子地或者打了一辈子工的血汗钱换来的。并不是央视说的那样放不下架子,而是因为心有不甘。如果早知要脱掉,又何必花费父母毕生血汗钱去穿上呢?
心有不甘跟摆架子是有本质区别的。难道父辈打螺丝干体力活供出来的大学生,读几十年书又去打螺丝还该感到高兴吗?
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大学生,现在月薪3000找不到农民工,却可以招到一批大学生,而更扎心的是:这些廉价的大学生,正是这些农民工用廉价的收入供出来的!
农民工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到头来却发现还不如当年的自己!
多扎心又无奈的现实!
为何会有那么多失业的“孔乙己”?
1.大量扩招造成很多人毕业即失业。
2.产业升级速度太慢,就业机会满足不了每年毕业的成千上万大学生。
3.教育改革还没有做到学以致用,学的东西大多停留在表面。
有不同声音是社会的进步。
在我看来,对央媒的“吐槽”也不是坏事,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言论自由与理性思考的进步。
时代在进步,民众在觉醒,认知越来越多元化,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提出问题,正视问题才能逐步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