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邓小平与明星合照 邓小平为何要会见金庸他所说的三件大事是什么

时间:2023-12-08 05:49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1981年,国家副主席邓小平与作家金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谈。

邓小平抽着烟,不紧不慢地对金庸说:“十一届六中全会后,中国人还有三件大事要做......”

金庸听后大赞:“确实如此......”

邓小平为何要会见金庸?他所说的三件大事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

遥相欣赏的两位“老朋友”

说到金庸先生,相信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其实,除了作家这一身份,金庸还有一个身份是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

按理说,金庸一介“平民”,和邓小平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交集。

但偏偏在一个契机的推动下,二人却相约在人民大会堂愉快畅聊,宛如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邓小平复出后,看到了国家各方面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大力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主张得到了金庸的强烈认同,金庸在《明报》上,再次“声援”邓小平。

他赞扬邓小平推翻了很多不合理的制度,是有远见、有魄力的大动作!

后来,金庸在多个场合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最佩服、最想见一见的人,就是邓小平。”

“我很钦佩邓小平的风骨,他很像我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人物。”

从这种种言论和做法,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简直是是邓小平的“小迷弟”!

那么邓小平对于金庸,是怎样的态度呢?

说来真是有缘,邓小平恰恰也对金庸很欣赏。

对于金庸在《明报》的社评,他早就看过,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更是喜欢,而且是金庸最早的一批读者!

当时金庸的小说还没有在大陆发行,邓小平就托人从国外买了一套,收到书后他爱不释手。

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仍然会抽出时间,每天看几页金庸的小说。

这是他在处理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一个机会,他觉得读小说是很好的,能让自己的大脑充分休息。

而在休息的同时,小说里的剧情和人物命运,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从而让人时常自省。

此外,通过看金庸的小说,还让邓小平产生了一个想法:通过金庸可以向海外传递中共对台工作的新信息!

既然是传播这样的信息,其他人也可以呀!为什么邓小平选了金庸呢?

因为邓小平认为金庸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且为人正直忠厚,在海内外和台湾名声都很好。

还有一个原因是,1973年春天,金庸曾应邀去了台湾,他以《明报》记者的身份,在台湾访问10天。

当时蒋介石正病重,蒋经国接待了他,二人会谈期间,蒋经国倒是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

因为当时国民党虽然仍坚持“反共”,但对于一个中国原则也是很坚持的,这让金庸对国民党保持了好感。

此外,那次行程中,蒋经国还安排金庸走访了金门 “前线”,那里到处都是武器装备,杀气腾腾的。

金庸眺望着海峡对岸的大陆,哀伤地感叹:“我这一生,要是能亲眼看见一个统一的中国政府,乃是毕生无憾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并邀请一些海外知名人士访问中国。

金庸先生在香港多次发出的爱国之音,后来传到了内地,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回应。

1981年中共中央向金庸发出了访问大陆的邀请,而那时邓小平早已恢复了工作,并规划了改革开放的蓝图。

于是金庸决定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并提出:我想见见邓小平。

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将此事以报告形式请示邓小平,邓小平虽然公务繁忙,但他仍耐心地看完了这份报告,并在批复上写到:愿意见见査先生。

邓小平与金庸在人民大会堂愉快畅聊

很快,邓小平将会见金庸的消息就传到了香港,金庸得知后十分高兴。

一想到即将要回国,他马上联络国内的好友,邀请他们到杭州会面(因为金庸是浙江海宁人,曾在杭州读书)。

7月16日,金庸带着夫人和儿子、女儿踏上了这次期待已久的旅途,一路上他都满面春风,精神奕奕。

抵达大陆后,金庸站在祖国大陆的土地上,感叹时光飞逝,想起了当年意气风发离开大陆时的样子。

随后,他们一行到了北京,当时正值夏天,北京炎热无比。

7月18日,金庸一家终于要与邓小平见面了,为了表示对这次会面的重视,金庸早早起床梳洗收拾。

他穿好西装,打上领带,全然不顾北京这炎热的天气。

梳洗完毕后,金庸带着妻子林乐怡和一对儿女,在廖承志(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的陪同下,前往人民大会堂。

到了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已经在福建厅门口准备迎接金庸一行,因为是见自己的同胞,他便穿着短袖衬衫,看起来很随和。

看到金庸进来后,邓小平立即走上前主动与金庸握手,热情地说:“欢迎査先生,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你的小说我很喜欢看,我这算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

“你书里的主角,大多是经历了很多磨难才能大事,这是人生规律。”

金庸微微躬身行礼,满脸笑容,像极了见到超级偶像的孩子。

他握着邓小平的手说:“我一直都仰慕您,今天能相见,实属荣幸。”

(邓小平和金庸)

之后,金庸向邓小平一一介绍自己的家人,邓小平连说欢迎,没有一点架子,让金庸的家人十分感动。

邓小平看两个孩子很是讨人喜欢,便主动和他们聊天,问了他们的名字、年纪、读书情况等,两个孩子都一一回答。

邓小平幽默风趣地与孩子们谈论着,一席席温和的话语,让几人感到如沐春风。

一番寒暄过后,工作人员安排几人来到迎客松的巨幅画下,一同合影留念。

随后,两人走进了福建厅,邓小平看金庸身穿西装,马上说道:“北京天气很热,你脱了外衣吧,不必拘礼。”

两人随即坐下,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聊了很多话题,其中还涉及到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

邓小平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说:“在十一届六中全会后,中国人还有三件大事要做......”

邓小平所说的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在国际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是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推动港澳台的回归。

第三件,则是搞好经济建设,让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

金庸听后,大感震撼,他坦言在国家统一这件事上,其实最基本的要素是加快大陆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邓小平表示赞同:“......经济建设是根本,目前的经济需要调整。”

在这个重大国家战略问题上,金庸虽然是个门外汉,但却和邓小平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邓小平的决策,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的。

在谈到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人事变动时,金庸好奇地问:“邓副主席原本可以当主席,但却坚持不做......着实令人佩服。”

邓小平微微一笑,恐怕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惋惜”的话了。

邓小平深吸一口烟,随即告诉金庸,自己目前身体还不错,只能工作8小时,再长就会感到疲累。

而当了国家主席之后,每年有很多国家元首来访,出于礼节,国家主席就要去接待,这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所以他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搞好国内建设上,这才是最紧要的事!

现在想来也是,如果邓小平当时整日忙于外事活动,恐怕改革开放的春风要晚吹来许多年吧?

谈着谈着,邓小平抽出一根熊猫牌香烟递给金庸,自己也点了一根,忽然问金庸:“查先生,世界上有多少种社会主义?”

金庸一愣,像极了被老师抽查到的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于是他便“狼狈”地请邓小平赐教。

邓小平笑了笑,说道:“你说不上不要紧,哈哈,我也说不上。我看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总有一百多种吧!”

“来,再抽一根烟。”

在谈到世界问题和国际关系时,邓小平从全世界多国人民的立场出发,发出了很多目光长远的见解,这些见解中并非只考虑中国人民。

对于中日问题,尽管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指挥中共军队对日血战。

但在和平年代邓小平却从世界大局出发,表示既要重视中国人民的利益,同时也要照顾到日本人民的利益。

而对于对于苏联,尽管他曾在苏联留学,尽管苏联与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密切”,但他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在80年代,苏联和美国一起,是霸权主义者。

并表明,如果美苏能够重视和平合作,不去干预别国、侵略别国,全世界就会太平得很。

金庸听到这番话,更觉邓小平眼中有大爱,心中明是非,具有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此外,邓小平还谈及了金庸的父亲,金庸的父亲当年正是在斯大林极端的“镇反”中被杀的。

金庸坦言人死不能复生,父亲之死乃是改朝换代之际发生的悲剧。

对此,邓小平也深感惋惜。

虽然这是个令人悲伤的话题,但金庸不由得感叹邓小平竟然如此心细,还记得这件事。

几番交谈下来,金庸更加印证了自己对这位偶像的印象:有胆识、有格局、有温度。

邓小平:最好每年回来一次

之后,邓小平问金庸:“査先生,你做新闻工作,接触的人很多,大家对我们有什么意见?”

金庸坦诚相待,说出了心里话,告诉邓小平大家看好新中国的发展,也对当前的政策非常认可。

不过,由于过去十多年间,国家政策变动实在太多,大家不免担心这些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不再反复改变。

邓小平深知金庸说的是实情,便感慨道:“那是对的。其实国内人民的主要意见也是这样。”

于是邓小平坚定地表示,要保证我国政策的连续性,要加快建设四个现代化。

领导干部也要实现四化:知识化 、专业化 、年轻化 、制度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个人已经谈了一个小时,金庸便起身告辞,邓小平送他到大厅外面。

两人在大厅外面又聊了一会,邓小平再次握住金庸的手说:“査先生以后可常回来看看,最好每年来一次。”

金庸连连感谢邓小平的盛情相邀。

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韩先生也在门口等候,他看到邓小平出来,随即向邓小平致敬。

邓小平一时想不起名字,便说道:“ 对不起 ,记不起了。”

那位韩先生自报姓名后,邓小平笑笑与他握手,随即自嘲:“记性不好,啊哟,老朽昏庸 ,不中用喽。”

邓小平之后又问起此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气氛轻松,这让立在一旁的金庸心中再次感慨:伟大的人物 ,通常总是平易近人的。

会谈结束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放了邓小平与金庸会谈的新闻,港澳和其他各国的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次会谈,可谓轰动一时。

这次与邓小平见面,金庸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更加期待了,每每想起个人畅谈的画面,他都激动难眠。

金庸希望自己的英雄更长寿

金庸后来接受《明报月刊》的采访,被问及这次会谈时,金庸高度评价了邓小平,认为邓小平非常重视实事求是,重视实际。

更难得的是,邓小平不相信教条,为了说明这一点,金庸还举了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这个例子。

可以说,1981年的这次会面,让金庸先生更加相信中国政府、更加愿意为祖国的统一发声。

不久后,金庸的小说在国内“开禁”,并很快成为很多人都喜爱的畅销书,邓小平再也不用托人从国外“代购”了。

1984年9月26日,在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国和英国草签了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联合声明》。

而当时金庸恰好也在北京,对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他惊叹是“天才的设想”,完全超越了英国人的预料!

后来金庸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再次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见地: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所以在金庸眼里,邓小平就是他书中心怀万千黎民,改变时代命运的英雄。

他希望这位英雄健康长寿,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国带上一条光明的大路。

结语

对于邓小平而言,这次会谈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作家,也倾听了一位老者对于新中国的期许和建议。

对于金庸而言,这次会谈更加坚定了他对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时至今日,他所期待的早已实现。

现在看来,80年代这两位老先生的“互粉”,着实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