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是化工厂,30年后是戏剧乌托邦(2)
“我对层高很挑剔。”当正东说到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话,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层高高可以搭很大的景,立体空间会运用起来。“有的时候,层次不仅仅是远近问题,高低也是。”现在这里有400平米,8.6米的层高。
“高度够了,光柱本身就有了造型感,并且他投到的空间面积上才能够放大,才能做整体的所谓的环境感。”“国内的灯光运用还是局限于给人上色,打在人身上,其实灯光真正渲染的是环境,不是人。”
摄影 / 齐飞翔
灯光,设备,更多围绕舞台剧而来的改造。正东希望打造一个让戏剧人进来,感觉会很舒服的地方,这也将会是一个超实验的剧场。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各种稀奇古怪艺术家进来创作。正东已经计划好,热了以后马上将会在屋子上面搭建喷降雨系统,希望做一个和水有关的作品。
像今年1月份他们的第一场《万河之源》,那是一场原创的和环保相关的音乐会。大家听着歌,围坐烤着火,吃着烤地瓜和馒头。
为啥准备的馒头,面包不是更搭吗?“面包贵啊。”就这样大家都嗨得不行,两个小时的演出之后,观众还又闲聊蹦跶了将近一个小时。
《万河之源》只想试验一下成都人能不能接受这个东西,结果出乎意料。只在朋友圈小型宣传了一下,本来准备了60张票,6点半进场,中间看到观众发的朋友圈,7点过又来了几十人。本来准备了90个座位,其余人就只能站着。
当天正东自己没有看完整个剧,密密麻麻的车子停在附近的道路上,他裹着棉袄帮大家看车。“这么一个荒郊野外,怕有人把别人的车砸了、划了。”
不同于传统剧场,演员是在一个特定位置,观众在一个位置一本正经坐着,正东还是希望化工场更接近于欧美国家的小剧场形式,那是真正让他兴奋的东西。
进来的人不一定是坐在那里,可以站着看戏,走着看戏,这是一个轻松的氛围,“反正我这个地方都这么破了,还能怎样,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呗。”
更加强调交互,另一个正在筹备的戏,甚至会为此打掉一堵墙开一道侧门,观众从这个入口进入,看完这个平台的剧,半小时后又逐步走动把视线挪动到现在摆放座位的区域,“到时候这里也会搭建一个小舞台”。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剧不太合胃口,其实你还可以顺着楼梯爬上露台,烤烧烤或加入派对。剧场社交也是正东在化工场的另一个梦想,“来的人都喜欢看舞台剧,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点,可能是同类人,看能不能交个友,谈个恋爱。”
在外国就是这样,看完剧之后,外面就有红酒摆起,大家自在聊天。无论是法国、英国爱丁堡,还是罗马尼亚的锡比乌,都有这种文化,这是比在剧场看剧还好玩的事情。
本身学音乐出身的正东,其实也在想,剧通常是周五、周六和周日演,要是平常,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些人来唱《猫》《妈妈咪呀》之类的选段,把这里变成一个歌剧、音乐剧类型的酒吧……年底可能也会邀请一些国外的艺术家进来演出……
不过就目前而言,正东着重在做的是两件事情。帮助一些大学生剧团在这里呈现自己的作品,甚至可能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使用。
上周刚演过的《再等等》,就是川大锦城学院的大四学生,他们自己花了3天时间写剧本,又花了将近1个月的时候每天到化工场排练打磨。
摄影 / 李文婷
摄影 / 齐飞翔
这些年轻人从高新西区赶过来,难得大家满怀热情折腾这样一件事情,“挺不容易的”,时不时正东也会给他们一些建议。目前大概已经有五六个学生剧团进驻化工场,一直到7月份都会有戏上演。
另一件事是正东正在筹备化工场自己的原创剧,进展并不顺利。“已经垮了两次,从三月份就开始筹备,集合了人,现在还在招募更合适的人。总是遇不到合适的,原创剧目一直搁置,还是希望真正有兴趣的人来报名。”
化工厂原计划一年出三部戏,可能到年底第一部才会真正上映。成都人的接受度很好的,特别爱尝新鲜,不会说太新的东西大家会持观望的态度。
“但是我希望大家在尝过鲜之后,还能够保持对我们的关注度和热忱度,那就需要我们东西好。”……“如果一开始就奔着赚钱去,这件事是做不起走的。”
帮助别人的梦想,也成就自己的梦想。正东希望化工场一年能演100场剧吧,“以后进来的剧社、剧目都要写到来的路上的墙上,通过一年的时间,每周做一点。”一路延伸出来,慢慢把化工场做成成都一个戏剧爱好者的聚集地。
这有点像小酒馆之于成都的地下音乐,成都的戏剧人应该有这样一个舞台和栖息的地方。
十多年的上海也曾经有一家类似的、名字叫下河迷仓的剧场空间,也是在旧旧的仓库里。免费,一帮穷艺术家喜欢到那里去排戏。那是上海戏剧学院一个毕业的学生,自己开公司,然后把赚的钱全部砸进来想要实现自己的一点小梦想。
下河迷仓在四五年前因为各方面原因宣布暂时关闭。正东也有感,“一个人,太难坚持下去了。”十多年前,就算是在上海,这样的剧场的接受度还是比较低,当时的政策环境,主要是互联网,工业园区,没有怎么提文创,提文化产业。
尽管下河迷仓已经淡出了上海很久,但那些搞戏剧的文艺青年,还是很怀念它。很多后来知名的剧团都曾经在这里生根逐步迈出第一步,诞生过不少经典剧目。
“现在我还是沿用了它的一些老路,实验性的,原创性的,独立思想的一个空间。”这可能真的是一个对的时代来做这件事情。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地方三五年也会面临改造或者拆迁。存在过,终究还是能留下点什么痕迹。
至少化工场已经让一家破败的化工厂厂房有了新生的感觉。这家化工厂叫成都滨江化工厂,90年代府南河整治,它从新南门附近搬迁至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