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是化工厂,30年后是戏剧乌托邦
路灯绑在电线杆上;坑坑洼洼的小路;路边打围的砖墙里边,不知名的树冒出半截身影,就连枝干都布满灰尘;在经过一所叫成华才艺学校的打工子弟学校之后,空空旷旷,就更看不到什么人烟……
今年1月,由废弃化工厂改造而来的戏剧空间「化工场」的第一场演出,都走到半路了,还是有两个人忍不住给正东发来消息退票,“我不想看了,可不可以把钱还给我。”“我找不到地方,要不就不来了吧。”
有人提议要更多地增加指示牌,正东想了想还是算了,“我就这么个破地方,如果你找不到,不好意思,说明你跟我之间根本没有缘分。”
正东真正想在这座废弃厂房做的事情,在成都打造一个超实验性的戏剧之家,帮助一些小的剧社成长,这似乎一时半会儿也不太被常规的成都舞台艺术工作者所认同。“他们先前来看了之后,又走了。”
凭借一己之力,他把钱全都砸了进去,不接受入股,只接受赞助,这是一个独属于正东自己的戏剧乌托邦,由他亲手打造,大幕才真正拉开。
摄影 / 李文婷
一路到达化工场,更多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发现宝藏的过程。从地铁7号线双店路D口出来,转身直走,左拐经过一座叫大头河桥的小桥,脏兮兮墙上的涂鸦开始变多。
“有容剧社”“仲夏夜梦”“万河之源”“世界戏剧日3月27日”……杂树上除了灰尘,其实上面新发的嫩绿也很显眼。
顺着化工场的指示TAG前进和拐弯,500米后,在小沟边上的一座旧式厂房大门口,刚刚满怀好奇的人还是愣住,内心变得矛盾,不断问自己,“是这里吗,真的是这里吗,是这里藏着一个剧院?”
旧式的厂房两排,棕褐色的窄窄的楼梯,木歘歘的玻璃,褪色的禁止烟火的牌子,墙上还有爬山虎的网……再加上切割铝合金的刺耳声,倾倒杂物的声音……灰尘,依旧是灰尘。
我也是看到大门口有两个青年人正在排练吉他才敢稍微相信,应该就是这里。直到走进推开左手边第一扇蓝色铁皮门之后,终于兴奋起来。
厂房只是一个外壳,里面真的是一个小型剧院,一群年轻人正在里面排戏。之后我才知道,第二天他们的剧《再等等》将会在这里上演,这是化工场正式的第二场活动。
摄影 / 陈唯健
一年7万多的租金,又砸了30多万进去改造。正东从去年7月开始接手这间旧厂房,一直倒腾到今年1月份才基本成型,一个人设计,雇人施工,仅仅是垃圾就运出去了6车。
两个反应罐被拿掉,只留下一个平台开辟成办公区。而顺着这个平台旁边的楼梯,可以到达屋顶,周围的空旷一览无遗。另一个小点的平台成了灯光音响控制处。
厂子是旧的,化工场里面的设备也全都是旧的。旧桌板拼成了办公桌,皮椅子是川师东校区淘汰的,得到消息他赶紧找了车把他们拉过来。
摄影 / 李文婷
观众的座椅也是学校不要送给他的;安放椅子的平台,其实是绵阳某个剧院淘汰的道具箱堆起来的;最值钱的可能就是屋顶架设的那几排灯,也是旧的。
正东就像个破烂大王,随时从隔壁的废品厂淘点东西。昨天找到几长条凳,“以后万一拿来排个传统题材的戏,应该用得着。”原计划的酒水台后厨成了他的杂物间。
摄影 / 李文婷
遮挡反应罐缺口的蓝色钢条,也是正东前几天才翻到的,“还可以蹦,挺好玩儿的。”在这之前,是一块废弃餐桌上的可以旋转的圆玻璃把它盖住。
摄影 / 齐飞翔
然后他又很兴奋地向我展示那块捡来的化妆镜。“我没有钱来买东西了”,每个听过的人都不免心生一点怜悯,然后更多是尊重,愿意为这颗种子浇点水。
正东之前在四川人艺上了10多年的班,觉得单位出品的那些剧目都偏传统,想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一个好玩儿的东西,其实这也是很多戏剧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稍显漫长的过程,找到这间废弃的厂房,正东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没事他就开着车到处转悠,谈过的剧场不下10个。要么价格贵,同样的大小,白药厂的价格可能是这里的三倍;要么本身场地不理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