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神奇历史(神奇历史话文山)
文笔塔落日【赵浩 摄】
●张行炎
史乘记实
“文山县”这一处所行政构造,始设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附属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配置的开化府。
《云南史料丛刊》第五十三辑·滇南志略卷三摘引《开化府志》:“开化府,在省治东南七百里,汉都梦地,属牂牁郡,晋为都篖县,属兴古郡。宋皇祐五年,狄青征侬智高时,寓人龙海基乡导有功,始命领其地,属临安等处宣慰司。修养、王弄、安南三主座司,尽属临安。明修养三部,本朝康熙四年,修养三部主座司张长命以附逆诛,即其地设开化府。八年,裁广西之维摩州,以其地分入焉。雍正八年,置文山县附郭,领厅一、县一,属迤南兵备道统领,设知府一,同知一。驻安平,传授一、训导一,同知司狱一。其境东至交趾界四百六十里;西至临安府建水县界六百八十五里;南至交趾界二百四十里;北至广南府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交趾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交趾界四百十里;东北至广南府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阿迷州百八十里。广千一百四十五里;袤四百二十里。由治一万二千五百里达于京师。句町国之旧疆,强现部之分地。临广交界,交趾边陲;万山丛箐,僻地险区。旧无城,康熙七年始筑土城,周三里三分,经盘龙河为池。乾隆八年改筑砖城,下基以石,长七百二十八丈,周四里一分,设四门,后复经增修。”
“八年,裁广西之维摩州,以其地分入焉”是指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把原属广西府的维摩州划归开化府、广西府和广南府。广西府是清初配置的道府厅州之一,府衙驻今丘北县五嶆之一的白马嶆,辖五嶆厅、师宗州、弥勒州、维摩州。维摩州辖三乡县,三乡县辖丘北。可知,划归开化府的地域不是维摩州的所有,而仅是个中的丘北县。
文山得名
从汉代开始,各朝中央当局都把西南方疆纳入本身的国界,只不外属于羁糜性子,中央权势从来没有达到过,还是内地部落酋长的地皮。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阿雅土司龙氏第十六代领主龙者宁共同明军逍遥云南有功,被朱元璋许其世袭。同时,朝廷为了减弱其权势,将其领地一分为三,设修养三部主座司,一部在阿雅(今马关八寨),一部在枯木(今文山古木),一部在修养山(今文山开化街道铜厂社区皎花村)。不久,修养三部将治所迁到文山城西西岳背后。明神宗万积年间,延续将主座司署迁到攀枝花坝子,龙氏第二十六代孙龙上登就在盘龙河滨此刻的大兴寺址建了龙氏家庙。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在开化奉行改土归流,以三主座司地置开化府,文山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国界。
开化府第一任知府刘首筑土城。筑城进程中,盘龙河两岸的僚人立下了不行消失的功绩。现今攀枝花坝子的壮族土僚人妇女在节庆时穿的军服,胸襟和背襟均镶嵌四方形“补子”。“补子”(丁)形同清代官服,即是因昔时背土筑城有功,清廷特赏给的补服。这就是《开化府志》对土僚“穿青衣褂,女上穿短衣,用五色碎布簇成四方锦于前后,与补相似”记实的来历。
虽为土筑,却是新城,与绿萝峰后的主座司老城新旧对举,于是将原主座司城改称旧城。旧城之名连续至今,现为一苗族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设文山县,开化府与文山县同驻一城。
何故取名“文山”?文山首任知县徐本仙在《建筑文山书院记》说:“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诸大畜而知山之用。邑之以文山名也。”从《易经》中析出“文山”之名。“文”为精力,对民修养;“山”为物质,给人大用。以后,文山从无知中开化而有了新名,一向延用至今。
文山区划
《开化府志》记实:“文山县附郭。先是开化设府。因修养、王弄、安南三主座司地暨牛羊、新现、八寨、古木、维摩、陆竜等处编为八里,改修养司为开化里;安南司为安南里;王弄司为王弄里;八寨司为永平里;牛羊司为东安里;陆竜、新现为乐农里;维摩为江哪里;古木为逢春里……置知府、同知、通判、经验统治焉。雍正八年,奏裁通判、经验,设县治,钦定文山县县名,照治简例,设知县一、县丞一、典史一,四至同府。”
开化里在今文山市市区一带;安南里在今蒙自县老寨、鸣鹫一带;王弄里在今文山市老回龙、喜古、马塘、德厚、红甸、秉烈一带;逢春里在今古木、柳井及马关县大栗树乡的一部门;永平里在今马关县八寨镇一带;东安里在今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一带;江哪里在今砚山县和丘北县一带;乐龙里在今文山市平坝、小街、新街及屏边县的新现和大窝子一带。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设文山县,共九里。多出的一里是从乐农里分出的新现里。“四至同府”的意思就是文山县的行政区划与开化府的沟通。即今文山州文山、砚山、丘北、西畴、麻栗坡、马关6个市县的区域。还加上红河州蒙自县的老寨苗族乡和鸣鹫苗族镇、红河州屏边县的玉屏镇和新现镇。但不包罗砚山县阿舍乡、平远镇和稼依镇,这三个州里是1958年才从红河州开远县划过来的。
砚山,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设江那县丞。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7月1日设县。1958年10月,取消县制,属文山县;1961年8月31日规复县制。
丘北,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县丞;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改置县。
马关,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设安平厅,厅署设于开化,与知府衙门同城。安平厅辖永平、逢春、东安3里。清光绪三十二年安平厅衙门由开化移至马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
西畴,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为开化府安平厅的东安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安平厅改马关,由马关析出,置设普兰行政委员;民国九年(1920年)设县,取县境西洒、畴阳两区首字名合为“西畴”。
麻栗坡,清初为开化府牛羊土司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会商副督办,下设6个对汛。民国三年(1914年)3月,改会商(交趾)副督办为出格区对汛督办。1949年6月创立马列县人民民主当局,1950年3月设麻栗坡市1955年12月改市为县,1958年11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归并,1961年10月分隔,设麻栗坡县。
原安南里,1950年为文山县鸣鹫乡、老寨乡,于1960年划归蒙自县。
原新现里,民国二年(1913年)从文山县分出,设立靖边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府改靖边行政区为县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正式命名屏边县。
原马关县逢春里,1950年为马关县古木乡、杨柳井乡,于1960年划归文山县。
至此,砚山、丘北、西畴、麻栗坡、马关先后从文山析出设县,“四至同府”的区划便告竣事。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开化府,创立文山县公署,民国二年(1913年)文山分别南区设靖边行政区。1914年复名文山县。2010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核准,文山撤县设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