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的起源与历史(胡姓44)
胡姓(43)|庐陵胡氏:南城胡和禾溪胡两大宗派也是后代富强,绅士辈出
徽州,是中国汗青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就是取安庆府的“安”、徽州府的“徽”作为省名的。徽州不只是一个地理观念,更是一个汗青、文化、头脑观念。从唐末五代起,徽州就是胡氏的聚居地,多支宗派形成多个望族,涌现出大量绅士。
宋徽宗宣和3年(1121),在平息方腊叛逆后,歙州被更名为徽州,辖“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今歙县徽城镇)。除元末曾一度更名兴安府外,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的名称前后相沿了780年,所辖地区六县也没有变换。现在,歙县、黟县、休宁、祁门4个县属于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属于安徽宣都市,婺源县属于江西上饶市。
明经胡氏,是徽州的一大望族,从宋朝到近代,无论是在学术上照旧贸易上,涌现出了大量奇才,成为胡氏中一支不能不存眷的宗派。
现在的考水村(资料图片)
为什么叫明经胡氏?
我们在报告胡姓来历时,曾经说到明经胡氏的由来,这里不再详说,只作一些增补。
明经胡氏源于婺源县考川村(今江西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凭证一样平常定名原则,应该叫考川胡氏或考水胡氏,为什么偏偏叫明经胡氏呢?
明经胡氏名称的得来,是由于胡昌翼在后唐庄宗同光3年(925)考中的是明经科的进士。
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的意思。“经”,原本指先秦经典,汉武帝爱崇儒学后,就专指儒家经典了。早在秦朝时就有这一科测验,到汉朝时职位开始突出。
从汉高祖刘邦起,汉朝选拔人才实施察举制度,即考查推选,由公卿、列侯和处所郡守等高级仕宦,通过考查,把德性高贵、手法出众的人才保举给朝廷,颠末查核,然后授予官职。
察举的科目许多,首要有孝廉(贡献耿介者)、秀才(才气优越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能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
明经科测验,直到宋神宗时才清扫。在唐朝科举测验中,明经科(以经义取士)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是根基的科目。到明清时期,明经成为贡生的别称。
唐朝时有一首民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宋朝有诗说:“焚香礼进士,撒棘待明经。”这里包括着什么意思呢?
在唐朝的科举测验中,明经科的内容较浅,首要是考儒家经典,30岁时才考中明经,算是很老的了;进士科首要考查诗词歌赋、政治看法,较量难,50岁能考中进士,算是很年青的了。
可是,因为明经科的进士精神首要放在研习儒家经典上,以是这一科的进士,多半能成为一代鸿儒,是做学问的好手。
胡昌翼能考中明经科进士,在其时是很不轻易的,以是他的后代以此为荣光,把这一支胡氏称为明经胡氏。由于胡昌翼本是李唐皇室,冒姓胡,以是又称为李改胡、假胡。
胡昌翼画像(资料图片)
胡昌翼3个儿子各自形成一大宗派
至于胡三公胡清其人,有差异的说法。
常见的说法是胡三公是皇宫侍奉唐昭宗的阉人,有的说是唐朝的官员,官至金紫光禄医生。
胡昌翼被胡三公带到民间,天下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的胡氏家属的说法是,胡昌翼的奶妈秦氏是胡三公的老婆,胡昌翼是被秦氏带出来的,由胡三公佳偶供养成人。
胡昌翼被明经胡氏奉为始祖,为感念胡三公为李唐留下一脉真传的恩典,把胡三公奉为义祖。
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又号眉轩,在北宋咸平2年(999)十月初三归天,享年96岁。
胡昌翼考中进士,得知出身实情后,有时仕途,隐居乡野,开设书院,毕生致力于研究经学和倡办教诲。
他的子孙以经学传家,宋末元初文学家戴元表曾说:“(明经胡氏)四世通五经,尤精《易》,一门十余叶缃素相传,有别于徽州之地的胡姓闻家。”
胡昌翼有3个儿子,大儿子胡延政一支迁往绩溪县等地,二儿子胡延宾一支迁往歙县紫阳、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一支世居在考川。
胡延政,又名胡延进,字以礼(克修),号节庵,明经胡氏迁绩溪始迁祖,为胡雪岩与胡适的二世祖。
胡延宾,字以敬,曾任宣州知州、枢密院副使,后代漫衍在歙县紫阳、汪岔,江西万年、石门、广信等地。因为谱牒佚失,这一支胡氏子孙失传。
胡延臻,字以福,人丁旺盛,代著名儒。
【下期存眷】
请看胡姓(45)。
【出格叩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老师。
【假如您有消息线索,接待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用有效度答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