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

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重阳节有什么传说与来历)(2)

时间:2023-02-15 09: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娱乐最前沿 阅读: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尚,在唐代就已经很广泛。昔人以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遁迹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内里佩戴,尚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处所,男人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实。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云云,历代流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扫除凶秽,以招吉利”。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尚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尚

除了以上较为广泛的习俗外,各地尚有些奇异的过节情势。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候,有首称赞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日是一成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欢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四面山头,点上火光,聊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爬山,很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用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那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墨客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净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插手明矾(用水消融)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尔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清洁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多少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条理理解,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可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处所的群众也有操作重阳爬山的机遇,祭扫祖墓,眷念先人。莆神仙以重阳祭祖者比晴朗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晴朗,重九为大晴朗之说。因为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辰,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奠,求得保佑。

新中国创立后,重阳节的勾当充分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晚年人爬山秋游,坦荡视野,交换感情,熬炼身材,作育人们回归天然,热爱故国大好江山的高贵德性。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额外香。

一年一度金风抽丰劲,不似春景,

胜似春景,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寰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从古到今只云云,牛山何须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如今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水,归心望积风烟。

异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异乡送客杯。

情面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天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天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世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三更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幽香盈袖。

莫道不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家园篱下菊,今天几花开?

沉浸春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偏僻清暮秋时辰,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天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穷意,那里望京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