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段的雅称(古代年龄称谓)(2)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人口,八岁而龆齿……。女七月人口,七岁而龀齿……”如《后汉书·董卓传》云:“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说文》中也有“男八月人口、八岁而龀;女七月人口、七岁而龀”的说法。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幼稚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15、膝下:年少,言后世年少仅能凭借怙恃的膝下。《孝经圣治》云:“故亲生只膝下。”
16、教数、九龄:9岁。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17、黄口:10岁以下。
18、童子郎、移子、垂笤、幼学、外傅之年:10岁。外傅:即10岁出外就学。(《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由于古代笔墨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命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二)少年阶段:10-15岁
1、幼童,指3-12岁;
2、稚:称年数小的为稚。
3、束发:是指青少年。
4、金钗之年:12岁女孩。《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5、总角:8-14岁年少泛称。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外形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年少。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阁下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如总角之交,就是年少就体会的好伴侣。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谈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又《齐风·甫田》“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6、舞勺之年:少年13-15岁。出自《礼记》: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进修勺舞。
7、豆蔻、及笄岁月:指13-16岁女子;豆蔻本是一种初夏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期间为“及笄岁月”。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三)幼年(青少年)阶段:15-20岁
1、成童、束发、结发:15或15稍上的年事。古代男人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驱逐,扎成一束盘在头顶,并开始进修各类武艺,到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暗示成年。男女成年的符号别离为“加冠”、“加笄”。束发:束,捆,结。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凡是年十五岁始称成童。《大戴礼记·保傅》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2、及笄、及笄之年(女):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暗示已到出嫁的年事。笄[jī],原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样平常到15岁往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暗示已经成年。
3、志学之年(男):15岁。孔子《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中、二八、碧玉岁月、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谓女子16岁。《普通编·妇女》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又说“宋谢幼盘词‘破瓜岁数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有关碧玉的诗句许多,个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著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令媛意,惭无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转身痉芏阀。”写出二八二八佳人的清爽柔美。
5、成童:15-19岁,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事。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6、舞象(舞象之年):男15-20岁,是成童的代名词,本来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云:“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兵戈之小舞也。’”
7、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跋文》:“小者待年于国”。《文选·宋文天子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8、加冠、弱冠及冠礼:指男人20岁。弱,弱小。古代男人二十岁行冠礼,暗示已经成人,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者:指成年人。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尘世。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白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弱冠同怀父老忧,临岐追念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厦门大学传授易中天在《易中天中华史.奠定者》中说:古代冠礼“加冠”一共三次。第一次加“缁冠”,这是用来介入政治勾当的。第二次加“皮弁”,这是猎装和戎衣(正卒),以是同时还要佩剑(挎箭)。第三次加“爵弁”,这是用来介入祭奠勾当的,又叫“宗之冠。”
9、傅、丁,指20岁,即可以或应该交纳国度和社会租税,以及服劳役;傅,是古代钱粮和劳役的一种情势。
10、桃李岁月:女子20岁。陆游《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岁月。常思南郑晴朗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四)幼年(成人青壮年)称呼:20-30岁
1、正役.正卒,古代17-23岁服劳役、兵役;
2、怨女:指年数大而没有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3、旷夫:指年数大而没有成婚的男人。
4、弱,指未达23岁。
5、花信岁月、标梅之年:女子24岁。旧时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