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列表集锦(清朝历代皇帝简介)(2)
天命十一年(1626)初,努尔哈赤带领雄师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明朝守将袁崇焕率军固执守御,屡屡打退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见状又气又恨,批示士兵在城下凿洞,筹备破墙入城,袁崇焕觉察后,呼吁用从西洋运来的火炮轰击。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匆忙带领三军退走。同年七月,努尔哈赤创伤复发,去清河汤泉疗养。八月,伤势转重,搭船回沈阳,途中,他知道即将逝世,就逼令曾与大贝勒通奸的大妃纳刺氏吊颈而死,八月庚戌日,努尔哈赤因伤势恶化,死于途中的爱鸡堡(今沈阳市南),终年68岁。
努尔哈赤在清朝成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高天子。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太祖死,他被推选为汗。在位17年,病死,终年52岁,火化,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身后的第二天,皇太极被诸贝勒,大臣推选为后金大汗(另一说为他在努尔哈赤身后,逼死大妃,从幼弟多尔衮手中夺得汗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担任努尔哈赤的遗志,用不到十年的时刻,同一了整个东北,担任了明朝在这一地域的所有国界,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将其战胜。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州(清亡后通称为满族)。第二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为“崇德”。成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在此时代,皇太极继承向明袭击,曾四次绕过山海关,深入明朝内陆,大举劫掠骚扰,减弱和耗损明朝的气力。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以蒙古军为响导,亲率雄师,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首都北京。使明京师震惊。明督师袁崇焕闻讯,急率锦州总兵祖大寿等自山海关奔跑入援。皇太极以为袁崇焕在职,关外诸城难攻,便巧施反间计陷害袁祟焕。时皇太极屯兵南海子,先是俘获明朝宦官二人,后又命人故作耳语,让两宦官听真,说皇太极与袁崇焕有密约,然后暗纵两宦官回去。宦官回报崇祯帝,生性多疑的崇祯帝将袁崇焕下狱,最终自毁长城,正法了袁崇焕。此次皇太极统兵入塞,先后攻陷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次年自率雄师退还盛京,而留阿敏等驻守关内四城。不久,关内四城被明军收复,阿敏率残兵败将逃归。
后金天聪七、八年间(1633-1634年),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先后帆海来降,大为加强了后金的气力,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又命阿济格等入长城,破昌平,焚天寿山德陵(明熹宗陵),然后绕过北京,直插保定以南,凡克城十二座,俘获生齿牲口十八万。明朝督师张凤翼等皆按兵不敢战,听任清兵从容退去。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託等越过长城,放荡深入。明朝以卢象昇为督师,阉人高起潜为监军。认真督军迎敌。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功效卢象昇孤军格斗,在矩鹿贾庄血战而死。这年冬,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次年,清兵南下入山东,攻破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然后清兵由山东回师出塞,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俘汉人四十六万余,获白金百余万,满载而归。
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出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进师松山。皇太极闻知,亲率雄师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割断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趁势掩杀,前堵后追。明兵十数万土崩解体,先后被斩杀者五万三千多人,自相蹂躏死者及赴海死者更是无计其数。最后,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于次年被俘,归降于清朝。锦州守将闻之祖大寿率众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使明朝完全损失再战的手段。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
清崇德七年(1642)十月,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等作皇太极生前最后一次入关攻明,兵分两路入长城,共会于蓟州,直抵山东兖州而还,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杀明宗室鲁王,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余口、牲口五十万头。次年(1643年)四月,阿巴泰等始率军经通州缓缓凯旋。清兵南北来回,明朝诸军皆尾随厥后,始终未敢一战。
因为精力恒久处于求助状态,严峻地侵害了皇太极的康健,从崇德五年(1640年)起,病况几回产生。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痛爱的宸妃病亡,他极为伤心,一向朝思暮想,致使情志不舒,痰火上升,头晕眼花。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东暖阁寝宫猝然中风而亡,未能实现篡夺世界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生平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他极富开辟精力,既有凶猛的民族意识,又起劲接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模拟明朝官制,建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勘称“上承太祖建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皇太极身后的庙号为太宗文天子。
清世祖
顺治天子——福临
清世祖,名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皇太极病身后继位。在位18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天子。因爱病殁难过太过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终年24岁。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顺治帝福临生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传说孝庄文皇后有死后,红光照身,回旋如龙型。临盆前夜曾梦见神人抱着一个婴儿放入本身腹内,并奉告是同一中原之主。孩子生出来后,满室红光,并披发出奇特的香气,历久不散,孩子的头发也不是扒在头顶上,而是竖立着。
尽量福临出生时有许多异兆,但其父皇太极并没有思量传位于这个娃娃。福临的即位应该说是皇室内两大政治团体相互妥协的产品。
这两大政治团体一个是以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滚为首,一个是以皇太极的宗子豪格为首,多尔滚团体拥有正白旗和镶百旗两旗的精兵,尚有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能征惯战的实权派将领;豪格团体则把握两黄旗的军力,尚有皇太极的知己老臣及蒙古的支持。太宗天子驾崩后,两团体的抵牾就摆到了桌面上,他们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各执己见,眼看由太祖太宗打下的大清山河就要毁于内部的火并。
奄奄一息之际,孝庄文皇后,这个清代第一女政治家,力挽狂澜,提出由福临即位的方案,一方面,福临是皇子,是豪格的弟弟,是喀尔沁蒙古亲王的外孙,豪格团体不会阻挡;另一方面,她答应,福临即位后,封多尔滚为摄政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掌朝政,这样的互换也获得了多尔滚团体的承认。就这样,一个六岁的娃娃在本身生母,叔父,哥哥的配合支持下,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顺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