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2)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闻名的头脑家、政治家、文学家、改良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明显。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保守派阻挡,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叙述宇宙天生,富厚和成长了中国古朴实唯物主义头脑;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绩。其散文论点光鲜、逻辑精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实验展了古文的现实坚守;随笔简捷峻切、短小精壮,名列“唐宋八各人”。其诗“学杜得其瘦硬”,善于于说理与修辞,暮年诗风蕴藉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气魄威风凛凛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代表作:
泊船瓜洲
游褒禅山记
登飞来峰
元日
书湖阴老师壁
伤仲永
桂枝香·金陵怀古
明妃曲
梅花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曾巩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身世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资质聪慧,影象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平静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恰当而有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修,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气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节事。元丰五年(1082),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订亲”。
曾巩为政耿介奉公,勤于政事,体谅民生痛楚,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绩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各人,世称“南丰老师”。
曾巩代表作:
墨池记
咏柳
西楼
道山亭
醒心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城南
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乘凉同观建邺
苏洵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各人”。 苏洵善于于散文,尤其善于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代表作:
辨奸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