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对历史剧的破立式创新:从历史风华中探寻中国人格的精神密码
《大明风华》创新切入视角和表达方式,从艺术美学呈现、人物形象塑造和历史精神真实层面打造了历史剧的精品之作。
文 | 冷凇 张丽平
(冷凇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张丽平系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新闻学讲师)
历史剧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题材,但抛去宫规森严、权贵攀附和权谋争斗,历史剧如何站在延长线上破旧立新,这已经成为此类题材影视剧的破局关键。近日,在湖南卫视和优酷视频热播的《大明风华》顺利收官,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样态实现了对历史剧的创新性表达。
剧集播出后,热度不断攀升,稳居优酷剧集热榜第一;CSM全国网、城市网双网收视率持续第一,且多次破2;微博话题#大明风华#阅读数达33亿,全网热搜近200次,多次占据微博剧集榜首位,引发了极大的全民讨论热潮。
《大明风华》能收获如此优秀的成绩,与它夯实的剧本基础、强大的演员阵容和超高的制作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古装历史巨制,该剧在拍摄之初就以制作精品大剧为初衷,其中既有令人震撼的大场景与大制作,也随处可见细节之处的用心。
以明代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多,《大明风华》创新切入视角和表达方式,从艺术美学呈现、人物形象塑造和历史精神真实层面打造了历史剧的精品之作。《大明风华》基于明代的历史素材叙事,谱写了在亲情伦常中健全人格成长的华章。
在亲情伦常中实现健全的人格养成
《大明风华》创造了极为独特的“凡人视角”和“情感视角”,这让历史剧变换了内容气质,让价值观传递更具有贴近性和普世意义。《大明风华》选择了较少有人拍摄的明朝选题,且抛弃了以权谋为主的故事惯性。该剧从明代靖难之役切入,却将权谋争斗压缩至极简,勾勒出了人物活动清晰的历史舞台。
《大明风华》让历史人物回归人之“常情”,去除了皇室的严肃和拘谨,让人回归到真实的亲情伦常之中,展现人物丰富的个性与情感,让人物与历史都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在剧中,本来作为天子之家,先是君臣,再是父子。然而《大明风华》里,皇帝、皇子、皇孙之间就是像普通百姓人家一样“爷爷”“二叔”“大哥”“爹”地叫着。这些寻常人家的叫法亲热而世俗,很有家庭伦理剧的人情世故。
从朱棣、朱高炽到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我们能看到帝王的果决与老辣,也能看到普通人身上的伦理亲情。无论是朱家五子间的有趣互动,还是朱祁镇在祖母面前的娇憨和任性,都消解了历史剧常有的肃杀气氛,赋予了人物充分的“人气”与烟火气,让人们体会到,再宏阔的历史也都是由那温热的人心织就,再步履蹒跚的路途也从未缺少爱的陪伴,家、国、天下本就是一体,人物也在这家国观念、人情温度之中,让善念战胜恶念,从小爱走向大爱,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养成,成就了国家的盛世风华。
在历史局限与人性复杂中挖掘人性的光芒
《大明风华》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注重呈现立体丰富的人物层次,着力打造了各有特色又内在统一的历史群像。该剧没有选择沉重悲戚的叙事视角,让人物突破了刻板的历史框架限制,让他们生动起来,真实又接地气。
剧中孙若微从一个背负弑亲仇恨的反贼,到贵为太后却身着戎装与大明将士共卫山河,其中的转变既是与自己的和解,又是家国情怀的深度体现;朱瞻基灵动又不失沉稳,从一个外表颇具“公子气”的少年到御驾亲征捍卫国土的帝王,让观众看到了热血与坚毅;
朱棣既有帝王的心思深沉、果决狠厉,又有一位“阿家翁”对子孙的疼爱,能直观地感受到帝王家也有烟火气;朱祁镇从一个对迫切想建功立业证明自己,又城府不深的少年皇帝,到土木堡之变后饱经忧患、经历坎坷的政治家,也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成长与蜕变……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中都被清晰合理地呈现出来,让人物散发出了真实的人性光芒。
血脉亲情是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核心脉络,夹杂其中的是利益的失衡与平衡,矛盾的纠葛与消解,这种表达方式恰恰印证了历史的局限,让人物在跳出历史限制之后,又重回历史的必然之中。
剧中即便配角也没有单薄的形象,太子朱高炽的仁厚与智慧、太子妃张妍的絮叨、护短和烟火气、胡尚仪的严格与亲情、樊忠的英勇与忠诚、王振的跋扈和作威作福……
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每一次变化,都有足够的细节铺垫,不再有二元对立式的人物塑造,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善恶之别,每一个人都是在历史的局限中、复杂人性的抉择中找到正确的生命价值归宿。
在匠心制作中重现明朝盛世风华
通俗、普世的情感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而对历史器物的复刻则会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作为古装历史巨制,该剧在拍摄之初就以制作精品大剧为初衷,其中既有令人震撼的大场景与大制作,也随处可见细节之处的用心。
剧中棚内景以宫殿为主,置景和道具参考大量史料,品质极其精细。为了还原明朝万国来朝的盛景,剧组不仅找来外国友人出演,还特别设计了真人舞蹈和表演。此外,为了还原真实的古代战场,剧组辗转横店、象山、内蒙等多地取景。
除了精美的服化道外,演员们敬业、认真更是剧集质量得以保障的原因。首次拍摄电视剧的汤唯,在演绎完自己的戏份之后仍然会躲在摄像机后和对手搭戏,不仅台词一字不错,情绪也饱满到位。朱亚文为自己所饰演的朱瞻基配音,根据剧情的发展,分别用三种音色诠释朱瞻基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王学圻对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深入理解,即使是一场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戏,也仍然反复琢磨,力求将自己代入角色完美诠释。新生代演员张艺兴身穿几十斤重的铠甲长时间拍摄,即使腰伤发作也忍住不说,其敬业精神令在场的工作人员动容。
俞灏明首次挑战与自身反差极大的汉王一角,将角色的狠戾与脆弱完美呈现,无论是壮年时的意气风发,还是老年时的风前残烛,都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被导演称赞演技“脱胎换骨”。
正因为有了演员们如此兢兢业业地表演,才能让整部剧展现出的“大明风华”,不仅仅是鸡缸杯、宫廷画、宣德炉,更是“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胸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格局,以及“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魄。
在家国情怀中诠释历史精神的核心要义
家国自古以来便是统一的,近则身家,远则天下,家国情怀也是天下情怀。家国情怀靠的是善与爱,靠的是小善与大善的演变,靠的是“小我”与“大我”的成全。《大明风华》立足于家国情怀的内涵,从孙若微个体的爱恨,到匡扶国家的取舍,从小爱到大爱最终成就了家国大义。在整部剧的内容架构中,“家事”也是“国事”,“国事”化为“家事”,这种浑然的统一带给观众亲近感,也更易让人与剧中人物命运发生更密切的勾连。
对于历史题材影视剧而言,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几乎决定了一部作品的质量与命运。艺术创作中的历史真实并不是历史细节的具体还原,更重要的则是历史精神的真实呈现。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核心不在于解密与还原,而是历史观和价值形态的正确传递。
《大明风华》并未拘泥于历史细节的限制,也跳出了以往历史剧的内容模式和情感模式,借助历史情境和历史精神,创造出了具有当下现实意义的价值引领,呼应了新时代的精神诉求,为历史剧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