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主持界发声力挺 百所名校竞相推荐
7月3日的深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节目组和专家刚刚开完10多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又一次大赛选手的筛选工作。因为报名踊跃,这种工作状况自大赛报名通道开启以来,已经成为节目组的一种常态。
《主持人大赛》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电视大赛,也是集合了总台优势制作和传播资源推出的一个创新型融媒体产品,旨在为优秀主持人搭建一个顶级的展示平台,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输送全媒体、全球化、复合型主持人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说,这次大赛注重考查选手的综合素养,“我们将为具备良好政治素养、高超业务能力的新时代主持人搭建展示平台,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高新尖”成本届主持人大赛选手新特点
《主持人大赛》在报名阶段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半个主持界为大赛发声力挺,百所高校竞相推荐,所以也吸引了大量人才踊跃报名。
“耳目一新,我们导演在观看选手资料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直观感受。”央视创造传媒总编辑过彤作为大赛的联合制作方,也感受了总台成立后第一次主持人大赛的一些变化。通过后台选手数据分析显示,本次大赛选手呈现出“高新尖”的特点。首先,选手整体素质高,硕士、博士和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知人才多。从专业分布看,更加多元,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是理工专业的选手明显增加。其次,新生力量占主流,80、90后的年轻群体成为主力军,提交的面试视频素材也呈现出多样化、创意化的特点,守正创新的自我展示充满朝气、希望和向上的力量。最后,行业内“顶尖”选手报名踊跃,既有在地方兄弟卫视、电视台、广播台工作的已成名的“腕儿”报名参赛,也有正在学习之中的“潜力股”积极参与,希望在全国顶级舞台上展示风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高,就是选手知识层次普遍较高;新,就是年轻富有朝气的80、90后新生力量成为这次报名参赛的主力军;尖,就是一批兄弟电视台和不同领域的冒尖儿人才踊跃报名参赛。这样的选手构成,一定会给大家奉献一次精彩的大赛。”
“这就是总台!还有什么节目能让半个主持圈集体发声?”
《主持人大赛》在业内获得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节目组表示一方面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另一种压力,“我们一定要做出总台的水准。”
不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与《主持人大赛》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还是在读大学生的撒贝宁凭借超强实力获得主持人大赛金奖,张泽群、陈伟鸿、胡蝶、王宁等一批优秀主持人也是从大赛中走出来的。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在朋友圈分享说:“我是1998年首届大赛的参与者,感恩总台培养,期待你的精彩!等你来!”作为第一届“如意杯”主持人大赛的金奖获得者,鞠萍成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央视“名嘴”。另一位央视知名主持人倪萍也在微博中表示:“中央台的主持人大赛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主持人,撒贝宁、陈伟鸿……那年我做评委,见证了他们成功的开始。这样的大赛你值得来参加!”海霞、陈伟鸿、尼格买提、朱迅、王雪纯、李思思、朱广权、任鲁豫、张斌、鲁健、郭志坚、胡蝶、徐卓阳、舒冬等总台主持人也通过各种渠道为《主持人大赛》发声。此外,李瑞英、赵赫、王世林作为播音主持领域的资深专家,也给予了节目专业指导和支持。
《主持人大赛》也获得了业内“名嘴”的支持,主持人何炅通过视频分享自己25年的主持心境并称“机会的大门已经开启,这里有梦想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大家把握机会。主持人鲁豫表达了自己对主持不止不休的热忱之心,激励大家 “找寻自我,为梦发声”。北京卫视当家主持人栗坤发文寄语参赛选手,“前方有光,是梦想的方向,希望每一个热爱主持的你都能拥有那束光。”著名主持人华少、林海、春妮、伊一、百克力、强子
、程雷等多位业内知名主持人也发声力荐。
主持界“半壁江山”集体发声让《主持人大赛》成为了新媒体的热门事件,微博覆盖用户超3亿人次 ,相关短视频总播放量超1000万,微信指数最高达60余万,超过多数同期热播节目。网友感慨节目影响力,留言评论道:“这就是总台!还有什么节目能让半个主持圈集体发声?”
百所名校力荐,“这将是我2019最想看的节目!”
自从《主持人大赛》报名的消息放出之后,网友的反馈特别热情,翻开评论区,“好期待《主持人大赛》啊!”“一定很精彩,期待播出!”“终于等到了,又可以看大神‘打架’了,毕竟是自己儿时十多年的梦想啊!”“我心心念念的主持人大赛终于又办了!!强大的主持人阵容,期待!!!”“哇,我又有新节目追了吗!”这样的留言随处可见。
《主持人大赛》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重磅融媒体电视赛事,因此非常注意节目在青年群体的反响,节目组和高校合作拓展了专门针对青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各大院校给予了节目全面有力的支持,不仅面向在校的学生,还扩展到已经毕业的校友当中去,甚至有老师针对特别优秀校友一对一沟通鼓励他们报名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在官方渠道发布了大赛的相关信息,并在校园内张贴报名海报,鼓励学生把握机会、踊跃参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