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皇太极进攻北京,袁崇焕为何不直接沈阳老巢?

时间:2020-01-19 20: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选择从喜峰口一带突破长城防线,直逼北京,史称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皇太极这次入关突袭行动,一改之前硬攻宁锦防线走山海关的进攻路线,打了明朝以及袁崇焕一个措手不及。

  皇太极为什么会兵行险着,选择从借道察哈尔从喜峰口一带入关,原因有三:

  其一,袁崇焕镇守的宁锦防线依然坚不可摧。

  自李成梁、孙承宗开始,明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宁锦防线,就是想用高墙深沟阻挡八旗铁骑的进攻。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攻打宁远,却被袁崇焕以红衣大炮击败,努尔哈赤郁郁而终,宁远和袁崇焕也成为了后金所有人心中永远的痛。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也在宁锦城下吃了败仗,再走宁锦防线,过山海关,进攻明朝统治腹地的传统路线受到了阻碍,皇太极必须要放弃。

  其二,皇太极在于察哈尔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极大的拓展了战略空间。
       

  皇太极继位后,对于依附与明朝的察哈尔部采取了孤立与攻伐的双重措施,让察哈尔蒙古退出了东北及长城一带的地区,进而绕道蒙古、直接进攻明京师创造了条件。

  其三,就是皇太极重视汉族人才,而绕过宁锦防线取道蒙古进攻北京正是范文程的意见。

  皇太极继位后,允许汉族人参与人才选拔,范文程也就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皇太极的重要谋士,也成为满清能够定鼎中原的功臣。而也正是范文程向皇太极提议,后金一直沿用攻打宁锦防线的传统,必然让明朝囤积重兵防卫,因此毫无胜算,所以必须要绕过宁锦防线才能顺利进入中原地区。

  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突破长城,直逼北京,袁崇焕奉命回京勤王。

  对于蓟门一带明军防守薄弱的情况,袁崇焕早就有所担心,他也曾向崇祯皇帝上疏称应该加强蓟门防御,并且他对于皇太极从蓟门一带的长城关口突破也有所顾虑。但是,袁崇焕的两次建议,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

  万没想到的是,皇太极真的从明军防守薄弱的蓟门一带杀来,由于守卫的明军军备松弛、毫无防备,皇太极迅速从喜峰口突破,占领遵化,此时的皇太极距离北京已不足300里,崇祯在惊慌之余赶忙命各地军队勤王。
       

  袁崇焕听闻后立刻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崇祯皇帝得知袁崇焕到来后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袁崇焕率领明军与后金军鏖战,双方互有胜负,皇太极见袁崇焕回防,明军重新集结组织防御,短时间内攻下北京已无可能,随即率兵撤退。虽然北京没有打下来,但是皇太极利用崇祯刚愎自用、性格多疑的弱点,采纳范文程的建议,设下“反间计”,借由崇祯皇帝的手,除掉了整个后金的心腹大患,而崇祯皇帝则是“自毁长城”,更加重了明朝军队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也为日后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皇太极亲率大军入关进攻北京,那么袁崇焕为什么不去直搞皇太极的后金老巢沉阳呢?

  首先,北京危在旦夕,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袁崇焕去进攻沉阳。

  有人说袁崇焕应该是“围魏救赵”,但是要明白一点的是,围魏救赵的是齐国,围住的是魏国的首都,要救的是赵国。

  而在袁崇焕这里,皇太极号称率十万八旗铁骑入关,北京城危在旦夕,这个时候被围的是自己的国都和国君,是自己国家和君主的安危,自己作为人臣,挽救君主的危难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容不得用君主和国家的命运去做筹码,也不能去冒险。所以,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袁崇焕以最快的速度挥师北京,率兵勤王,解救崇祯于危机之中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北京不能有失,崇祯不能有失。

  其次,召袁崇焕回京勤王是崇祯的命令,袁崇焕不能抗旨不遵。

  皇帝的命令高于一切,既然是皇帝在如此危及的情况下发出了勤王的圣旨,意思就是告诉袁崇焕形势之紧急,为人臣者的袁崇焕遵旨行事是职责所在,如果贸然违抗圣旨,即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终归会因为不顾及君王的安危、擅自行动,被给予严惩,所以袁崇焕不能抗旨不遵,只能一心驰援北京,勤王救驾。

  再次,皇太极对于此并不是没有防备。

  此次皇太极绕道喜峰口进攻北京,除了找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自己亲率大军两路并进外,还安排了对于袁崇焕宁锦防线的佯攻,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袁崇焕。更为重要的是,袁崇焕远在辽东宁远,对于北京前线的情况知之甚少,对于当前沉阳的情况也是不得而知,袁崇焕手上的军队极为有限,远逊于八旗军队,因而也不能冒这个险,一切都是要以帮助崇祯解围为优先。
       

  也需要看到的是,袁崇焕所取得的军事成果,基本都是建立在配合红衣大炮固守城池上,很少参与野战和攻坚战,毕竟袁崇焕是进士出身,文人背景,而不是武将出身,这一点也限制了袁崇焕。

  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或许结果也将会完全不同。

  崇祯在给袁崇焕定罪的时候,把擅杀毛文龙列入了袁崇焕的罪名之中。

  当初袁崇焕的宁静防线与毛文龙在皮岛的武装割据形成犄角之势,共同牵制着后金军队,特别是毛文龙的皮岛驻军,成为了侵入后金腹地的一根楔子,让皇太极随时都感受到了威胁。因为皇太极这面一旦有军事行动,毛文龙那面马上可以直接威胁沉阳的安危,这让皇太极顾虑重重。而袁崇焕杀掉了毛文龙,则让皇太极彻底摆脱了这份顾虑。

  所以,在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仅仅三个月后,皇太极就亲率大军出喜峰口攻打北京,因为皇太极知道,自己已经是全然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行动。如果这个时候毛文龙还在,必然会指挥皮岛军队直取沉阳,让皇太极腹背受敌,也将必然首位不能兼顾而撤兵回援。

  虽然北京没有打下来,但是皇太极用“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这样一来,借袁崇焕的手除掉了毛文龙,借崇祯的手除掉了袁崇焕,一口气打掉了两个最为重要的威胁,后金全然没有了后顾之忧,随后便征朝鲜、收服察哈尔,松锦大战大破明军,最终挥师入关、一统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