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扶贫记:因人因户施良策 结对帮扶探致富
2018年4月,甘肃东乡县成为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的9省区14县之一,该集团派出一支14人的扶贫组扎根东乡,并在当地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其他因地制宜的“4+X”扶贫模式。图为受资助的东乡族女孩汪红。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4月4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 杨艳敏)如往常一般,中午放学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龙泉镇龙泉学校门口,53岁的东乡族村民马阿力开着电动三轮车等待放学的孙子,“孩子们有书念,家里养的羊也不愁销路,感觉日子有了奔头”。
东乡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也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甘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
图为碧桂园集团投资的拱北湾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加工基地项目施工现场。 杨艳敏 摄
2018年4月,甘肃东乡县成为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的9省区14县之一,该集团派出一支14人的扶贫组扎根东乡,并在当地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其他因地制宜的“4+X”扶贫模式,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在东乡县投入超过4000多万元。
以购代捐:让“东乡羊”走向全国各地
近日,中新网记者来到了被称为“苦瘠甲陇中”的甘肃东乡县,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的地理条件下,养羊业是当地农户维持生计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在养羊,就是靠着羊过日子,以前的日子苦得很,现在生活变化太大了。”马阿力的32岁儿子马东升说,现在有了保证,再也不用担心羊的销路了,今年还扩大了养殖规模。
图为碧桂园援建后的龙泉学校,可针对龙泉及周边5个乡镇扩招200名学生,并解决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杨艳敏 摄
他口中所说的这份保证,来自于碧桂园扶贫组对当地羊产业的帮扶。该集团推动产销对接,利用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减少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多余环节,让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扩大了销路。
碧桂园东乡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张韬介绍说,扶贫组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收购”东乡羊,并以每斤高出市场价两元的价格收购羊只,对于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只羊还能另外获得60元补助,“我们收购羊只的体重,要求在55斤至65斤间,这样的羊肉口感最佳”。
图为龙泉学校新教室内,孩子们正在上课。 杨艳敏 摄
张韬说,收购的羊在当地集中屠宰,并进行分割包装,依托碧桂园旗下的凤凰优选、碧乡等平台,用顺丰冷链发送至全国各地,让独具西北风味的东乡羊肉走出大山,被全国各地消费者所认可。
马东升去年卖了24只羊,按照每斤16元的价格,另外每只羊补贴60元,“去年一共卖了2万多元人民币,再也不担心羊的销路了。”他说。
不仅如此,为了鼓励更多人购买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帮助贫困地区民众增加收入,碧桂园将11月定为集团“消费扶贫月”,鼓励更多人“以购代捐”,一起加入到消费扶贫行动中来。根据估算,相关产业能链接3000户贫困家庭,养殖小户户均增收600至900元,养殖大户户均增收3000至5000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贫困民众实现增收脱贫。
扶贫车间:家门口顾家务工两不误
东乡县辖8镇16乡,总人口30.94万人。2013年全县核定贫困人口10.92万人、贫困发生率38.74%,该县115个行政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9731户49323人,贫困发生率为16.39%。产业扶贫是碧桂园在当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保障。
2018年7月,碧桂园集团投资的拱北湾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加工基地项目开工。该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0036.9平方米,新建2层办公楼1栋、单层标准厂房4栋,项目建成后计划引入油馃馃、服装以及农副产品等加工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助力当地贫困户上岗就业。
近日,记者走进该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栋栋厂房已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东乡油馃馃食品加工、土豆精细化加工等即将投产。
张韬说,种植东乡土豆也是当地农户维持生活的另一种途径,但当地对于土豆的销售仅限于原材料,缺乏深加工和精细加工。该加工基地将引进外地深加工土豆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移民安置和产业加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增收致富,还能照顾家人”。
同时,碧桂园还借鉴广东英德树山的苗木扶贫经验,帮助东乡县唐汪镇建设144亩花卉苗木基地。截至3月底,该花卉苗木基地累计种植苗木2000余棵,其中有白皮松、红叶李、香花槐三种。通过土地流转、用工聘用等方式惠及200多名贫困人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