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这些“老外”和中国北斗结缘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特稿:这些“老外”和中国北斗结缘
新华社记者刘石磊 杨骏 黄灵
“我的工作是把北斗介绍给‘外国人’,”突尼斯女工程师娜达对新华社记者特意强调,“我可不把自己当‘老外’,我和北斗早就是一家了!”
4月1日,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在突尼斯开幕,在“家门口”迎接“家人们”的到来,娜达特别兴奋。');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从突尼斯到马来西亚,从印度尼西亚到日本,像娜达这样与北斗结缘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承载着“酷酷的”先进技术,更饱含着暖暖的爱与希望。北斗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也吸引更多人走近中国。
“很有成就感”
一年前,中阿北斗/GNSS中心在突尼斯建成开放,45岁的娜达作为阿方工程师、讲解员,开始了与北斗的“亲密接触”。这项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能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在农业、交通、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让娜达兴奋不已。
“我特别骄傲,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热情。”娜达每天要接待多个参观团,有学生,有专家,也有企业代表。从整理资料、布置展品到悉心修改解说词、策划专题培训活动,她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娜达所说的成就感,在于北斗的国际化进程。作为北斗首个海外中心,以及全面展示技术应用的窗口和开放合作平台,中阿北斗/GNSS中心见证着北斗走向全球。
去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尽管还不到早上8点,收到中国同事的喜讯后,娜达就直奔中心,下载了中方远程推送的最新版北斗蓝皮书和服务性能规范,并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今天,我在阿拉伯又‘北斗’了!”
因为对北斗的热爱,娜达目前正申请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希望能掌握先进的技术拿到卫星导航方面的学位。
“希望为北斗贡献力量”
有人推介北斗,有人研究北斗。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教授萨比拉就是这样一名研究中国北斗、希望优化北斗应用的“老外”。
2017年,彭亨大学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卫星导航联合实验室。萨比拉团队主要负责测试北斗系统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运行状况,研究如何减少延迟、提高精准度。
她说,马来西亚有大面积的棕榈种植园和稻田,要迈向“精准农业”离不开卫星定位系统,而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美国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难以满足精准度要求。“希望北斗系统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已经看到它具有很好的潜力。”
北斗系统不仅给中马两国之间学术研究合作架起桥梁,还在东南亚所有参与国家织起一张“合作网”。萨比拉说,联合实验室给她和同事们带来许多国际合作新机遇,“我们可以针对北斗在新加坡、印尼等邻近国家的应用展开研究”。
作为科研人员,成果频出令人欣喜;作为教师,培养人才更有成就感。萨比拉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她的学生已经参与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提出了相关应用模型,将来他们会是马来西亚卫星导航领域的新一代专家,并有机会从这里走向世界。从这个角度说,是北斗让他们与世界相连。
“希望能为北斗卫星系统作出贡献,让它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应用!”
“产品好用,生意好做”
虽然在印尼土生土长,但作为一名华人,杨国顺始终为中国的每一项成就感到骄傲。这两年,杨国顺的“中国骄傲”又多了一份,那就是北斗。
据介绍,印尼国土资源部门近两年加大力度采购中国的北斗系统,用于国土面积测量、海岸线测绘以及自然资源探测等。除了政府采购,北斗在普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
这一点,作为北斗产品代理商的杨国顺有发言权。“我每年卖出的产品数量都在增长!”他说,目前在印尼,一些需要卫星导航服务的设备,如果没有安装北斗或者不能兼容北斗,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
只有“好用”,才能“好卖”。杨国顺说,价格公道的北斗设备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新选择,而且相对GPS系统,北斗在印尼提供的服务也更有优势,“尤其是在动态定位和测量服务方面”。比如要给城市中两座高层建筑中的移动物体定位,北斗就能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杨国顺的夸赞,在日本同行口中也得到印证。北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合众思壮日本分公司营业部长若泽·布里塞尼奥告诉记者,现在覆盖日本上空的北斗卫星越来越多,信号也越来越好,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成熟,北斗产品和服务在日本也将更具竞争力。
“如果能很好地运行下去,北斗系统的全球应用将会增加,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布里塞尼奥说。(参与记者马迪、林昊、梁辉、华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