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残联:当好残疾朋友的“娘家人”
完善保障和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海南残联:当好残疾朋友的“娘家人”
■ 徐一豪 杨帆
首创“就业助残扶贫+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扶贫新模式;基本解决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面达80.6%;为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56亿元……笔者近日从省残联了解到,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近年来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保障和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当好残疾人的“娘家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帮就业 残疾人更具幸福感
就业困难,是残疾人致贫的常见原因。家住万宁市大茂镇的陈姆二因患有侏儒症,多年找工作处处碰壁,生活困难。
2018年,省残联首创“就业助残扶贫+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扶贫新模式,在万宁创办了椰雕就业基地。参加省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后,陈姆二被吸收到基地工作,成了小椰壳工艺加工厂的技术员,月收入3000多元,不仅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人也变得自信多了。
不只是陈姆二,原本需要家人照料护理的重度残疾人陈杰、陈亚燕等,如今也在椰雕就业基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据悉,2018年9月起,省残联开始在万宁、屯昌、澄迈开展“就业扶贫+日间照料(农村托养)”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万宁试点已基本建成,安排了29名残疾人就业,4名农村重度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日间照料托养服务。
虽然文化程度偏低是残疾人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一部分残疾人尽管接受了高等教育,找工作也并不容易。去年9月,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种润之在走访残疾人家庭时就发现了这一问题。
为给大中专毕业的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海南省残联成立工作组,积极与省属单位和银行系统等部门沟通协调,并在海口举行残疾人大学生集体就业签约仪式。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就业。至2018年底,海南省残联基本解决了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多年来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重保障 普惠政策助残扶残
近年来,海南实施了一系列普惠和特惠政策,在残疾人出行、保险、补贴、救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为减轻残疾人因医疗康复、就业教育培训出行带来的经济负担,鼓励残疾人朋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今年我省把“重度(一级)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纳入省委、省政府2019年为民办实事事项,凡持海南户籍第二代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类别一级的残疾人,可以享受免费乘坐海南高铁、市县际长途汽车服务,全省6万余名残疾人可以从中受惠。
2018年,为全省99169名重度残疾人购买了商业保险;为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56亿元;投入2741万元为22654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944名残疾人提供机构寄宿制托养服务;把全省34096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14084人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安排专项资金2700万元,对在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900名三类儿童给予资助;海南救助“三类儿童”的范围从原来0至6岁扩大到0至17岁……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海南省残联助残扶残的真情付出。
“我们要当好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娘家人’,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给他们希望,努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种润之说,海南省残联将从完善和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扶贫就业、精准康复、特殊教育、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奋力推动海南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