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唐古拉之巅的三代护路人:不愧第一的“天路卫士”
图为3月20日,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109道班工人在唐古拉山口清雪保通。 张伟 摄
中新网那曲3月22日电 题:工作在唐古拉之巅的三代护路人:不愧第一的“天路卫士”
作者 张伟 赵延
“峰峦入云风里紧,飞鸟欲越翅难展”,这是青藏公路至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最真实的写照。高海拔再加上一年中超过半年都充斥着狂风和暴雪的气候环境,让途经此地的司机和游客将其视为难于上青天的“天路”。但在几代护路工人的接续守护下,青藏公路又是进藏路线中路况最好、最安全也是最繁忙的公路。
3月20日,记者在唐古拉山口见到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109道班的工区长巴布时,这位“天下第一道班”的带头人正和工友忙着清理辖区路段上的积雪。此时虽已日上三竿,但气温仅有零下10摄氏度,在无遮无挡的山巅,怒号的狂风让呼吸都成问题,但巴布他们依然在有条不紊地铲雪,洒融雪剂,疏导车辆。
图为3月20日,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109道班工人在唐古拉山口疏导车辆。 张伟 摄
巴布告诉记者,他是出生在工区的“路二代”,跟随同是道班工人的父母在公路上长大。参加工作35年来,早就对常人眼中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习以为常。
不久前,接踵而至的强降雪让青藏公路南山口至唐古拉山口路段发生了拥堵,对于这条单日通车量超过15000辆的交通大动脉来说,后果不言而喻。为了使其尽快恢复畅通,那段时间里,包括9名女工在内,109道班的28位工人全员上岗,饿了就啃一口方便面,困了就和衣在车上眯一会儿,连续工作了14个昼夜。
“青藏公路对西藏意味着什么,1962年就在道班工作的父亲早已跟我讲过无数遍。身为109道班的工区长,听不到车辆从唐古拉山口经过的声音我连觉都睡不着。虽然14天的时间里几乎是不眠不休,但看到拥堵的车辆又能重新踏上旅途,再苦也值得。”提起上次的除雪保通任务,巴布感慨不已。
图为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109道班被授予的“天下第一道班”荣誉称号。 张伟 摄
和巴布相似,父母、祖父母都曾是道班工人的小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路三代”。人如其名,已在109道班工作了近5年的小弟憨厚、朴实。他坦言,初到这个岗位时,困苦、孤独也曾让他打过退堂鼓,但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还是坚持了下来。
如今,小弟已是109道班中出色的路面灌缝机操作手。他对记者说,接下来还打算掌握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的操作,成为一名全能型的工人。谈到工区长巴布,小弟满是敬意,“巴布是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除了恪尽职守,这些年他带领我们帮助过的过往司机和游客已经不计其数。”
图为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109道班工人休息室内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表示感谢和敬意的锦旗。 张伟 摄
在109道班工人的休息室里,记者看到,整整齐齐地摆放着10多本写满游客留言的记事簿,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表示感谢和敬意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天路卫士 不愧第一》的锦旗讲述了2018年2月,从银川去往拉萨的大货车司机赵师傅因为缺氧在唐古拉山口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巴布和4名工友在雪地里徒步14公里,采用人工接力的方式把赵师傅背到了工区,让他得到了及时救助。据不完全统计,109道班平均每年救助游客超过360起。
而免费提供救助的背后,是109道班工人共同承担了所有开销。巴布说,为过往游客准备的氧气和常用药品一部分来自公路局的补贴,不足的部分就卖掉道班自己养的牦牛来填补。在被问及是否考虑向受救助的游客收取一定费用时,这位身材高大的汉子摇了摇头,“我们的工资收入虽然微薄,但不会向游客收钱,这是109道班的传统。第一代道班工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挺过来了,我们第二代、第三代道班工人没有理由不继续坚持下去。”(完)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7387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