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院士汪品先 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气
首发:3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建松
汪品先常说:“别人是博士后,我是做‘院士后’,像样的文章都是当了院士之后发表的。我国的海洋事业迎来了郑和下西洋以来的最好时机,“对我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我是倒计时的,别的都可以慷慨,钱我也可以慷慨。时间我不能慷慨,因为我没有了,我在时间上是很小气的。”
汪品先院士从“深海勇士”号载人舱走出(2018年5月21日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建松摄
1999年2月11日,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
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带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停靠在港口的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奔赴南海。临行前,他神色凝重,告诉老伴:“我这次能活着回来,就算赢了!”
20年后,回首再看当年这一幕,这位老人赢了!不仅赢得了辉煌的晚年学术生涯,更带领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南海科学研究的主导权!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
汪品先院士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参加科考会议(2018年5月11日摄)。
赤子之心
“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当年,汪品先赴南海参加“决心”号IODP184航次。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也是在中国海的第一次大洋钻探。他是该航次两位首席科学家之一,也是在国际大洋钻探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今年已83岁高龄的汪品先,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大气谦和。每次采访他或参加他主持的学术会议,从他讲话的语气中,都能感受到他对地球科学的满腔热情。
“深海勇士”号从“探索一号”科考母船出发(2018年5月21日摄)。
这大概就是科学的初心、探寻自然的赤子之心!
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就源于人类的好奇之心、赤子之心。从小,汪品先就喜欢遐想。他在《院士自述》里写道:“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世俗事务的繁杂、功名利禄的缠绕,天长日久,常常使许多人的初心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但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品先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珍贵的好奇之心、旺盛的求知之心。虽已是耄耋之年,丝毫不减追求地球科学奥秘的执着与热情。
“深海勇士”号从科考母船“探索一号”入海(2018年5月21日摄)。
早在1991年,汪品先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院士。人生中,他已经功成名就,原本可以急流勇退,享受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生活,但他执着地选择与科学为伴。他的老伴孙湘君,则选择在办公室里与他为伴。
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的办公室极为普通。一排书橱占满了一面墙,堆满了资料的书桌中间摆放着一个台式电脑。每次去采访,总能看到他坐在电脑前,埋头工作。
办公室里面一间小会议室,是他的老伴孙湘君的办公室。两位老人是莫斯科大学留学时的同学。结婚后,为了各自事业,在京沪两地分居长达30多年。直到2000年,孙湘君退休后才得以来沪团聚。
“深海勇士”号科考母船“探索一号”停泊在南海西沙海域(2018年5月21日摄)。
每天,如果不外出开会,汪品先都在老伴的陪伴下,在办公室里工作到深夜。有一次在同济大学采访,我远远地看见两位老人一起去吃午饭。在同济大学的梧桐树下,他俩并肩而行,边走边聊,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
那是一个秋日,澄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落在他们身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目送两位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一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我,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个人呆呆地站了很久。
这些年来,认识汪品先院士越久、采访他的次数越多,越能深刻感受到他的科学大家风范、爱国忧民情怀。
“深海勇士”号被吊离海面回收到科考母船“探索一号”(2018年5月21日摄)。
敢于说真话,敢于做实事,是汪品先在我国科学界给人的深刻印象。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代表科学家群体书面发言反对“说套话”;针对科教界的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连续两届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还曾公开建议改革院士制度,觉得社会上不应该对“院士”头衔做过分炒作,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
有时与他闲聊,总觉得他的心里深藏了许多忧虑。忧虑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面对海洋有先天性不足,而人们对此进行的反思并不深刻;忧虑目前国内科研大部分还是为西方做“外包”,没有自己原创的科学大视野;忧虑一些科学与文化脱节现象,忧虑汉语能不能成为科学创新的载体,如此等等。
这一切都源于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从第一次以中国的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设计20年前的国际大洋钻探IODP184航次,到推动我国大洋钻探“三步走”;从推动并主持我国“南海深部计划”,到建造我国的海底观测网,他的每一次科学好奇,都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高瞻远瞩、坦荡无私。
“深海勇士”号在“海马冷泉”采集的贻贝样品(2018年5月19日摄)。
南海深部计划
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一系列发现:从海盆形成前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始新世海相层,到海山上的古热液口、锰结核场和冷水珊瑚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