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90岁爷爷烙铁烫个头,我成了整条街最靓的仔…”
作者:马芙蓉 梁婷 张芹
“二月二,龙抬头,小孩大人要剃头……”
厌倦了满大街Tony老师“时尚、时尚、最时尚”的花哨手艺,今年小新想来点不一样的!
多方打听,小新得知在武汉硚口区汉正街有一家复古理发店,店主是一名90岁的老爷爷,拿手绝活是烙铁烫头。
烙铁烫发 张畅 摄
90岁爷爷?烙铁烫头?——是的,你没看错!
惊险刺激的烫头之旅
繁体字招牌、斑驳的红漆木门、烧蜂窝煤的炉子,与闪着霓虹灯、站着清一色年轻理发师的现代理发店相比,这家藏在汉正街义烈巷深处的复古老店,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市井气息。
理发店门面 马芙蓉 摄
店面不大,四五个人挤在里面有些转不开身。摆放的老式龙头椅、洗剪吹工具等,大多锈迹斑斑、年代感十足,很多市面上已经不容易买到了,比如篦子、烫刀布。其中最让小新惊喜的是,见识到了“小猪佩奇”版的吹风定型机。
小猪佩奇吹风定型机 马芙蓉 摄
理发工具 马芙蓉 摄
得知小新要烙铁烫头,90岁的店主黄文祥麻利地提出炉子。放木块、点火、吹风机吹火,不到5分钟,火苗蹭蹭窜起。
黄文祥提出炉子,放木块、点火 张畅 摄
吹风机吹火 邹浩 摄
穿着白大褂的老人招呼小新躺上老式龙头椅,椅子发出嘎吱声。他拿出一把电推子,三下五除二推掉小新头周围的碎发。
黄文祥拿出电推子,推掉小新头周围的碎发 张畅 摄
尽管90岁高龄,但是老人手还挺稳;动作虽然慢,但是还比较麻利。与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时光静静流过,小新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切。
紧张感是从烧红的铁棒提起的那一刻骤然袭来的:只见老人夹起一根铁棒,把一端放进水里一淬,水咕嘟咕嘟,冒起一阵烟。
烫发用的铁棒 马芙蓉 摄
老人握住淬水降温的一端,把另一端烧的通红的部分,向小新头发伸来。
忍不住一个激灵,小新不自主地缩回脑袋,“铁棒会不会掉到头上?”“头发会不会烧起来?”……
一万个“会不会”瞬间从脑海划过,顿觉头皮发麻,后背冒汗。
但是,临阵脱逃,从来不是小新的作风。一番自我安慰后,小新镇定下来,按捺住害怕,奉上头皮……
“滋啦……”铁棒接触头发的那一刻,一股白烟腾升而起,一阵焦糊味扑面而来,原本黝黑的头发瞬间变成焦黄的枯草。
铁棒接触头发的那一刻,一股烟腾升而起 张畅 摄
问小新感受如何?只觉阵阵热浪袭来,头皮发热但没有疼痛感。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感受,当属扑鼻而来的焦糊味吧!
此处奉上动图,你们自行感受!
烙铁烫发过程 邹浩 摄
两根铁棒交替进行,不到10分钟,烙铁烫发环节完成。照镜一看,头发如鞭炮炸过一样张扬开来,发梢烧焦打结,有些不忍直视。
烫发后 马芙蓉 摄
此情此景,小新突然想起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兴褪去,愁绪上头,小新有点担心,这残局该如何收拾?事实证明,小新的担心多余了。只见老人拿起一把宽齿梳,把桀骜不驯的头发梳理整齐,而后用水一冲洗,不细看根本看不出异样。
喷点摩丝定型、修剪、吹干……一番倒腾,大功告成。
烙铁烫后清洗头发 张畅 摄
摩丝定型 张畅 摄
烙铁烫后给头发定型 张畅 摄
算下来,整个烙铁烫头过程用时40多分钟。瞅瞅镜子里的小新,一个标准的学生头,帅帅的,还不赖(此处自恋画面,自行忽略)。
高手在民间,小新暗暗赞叹,默默向老人投去钦佩的目光!
不为赚钱,只为爱好
黄爷爷告诉小新,他生于1929年,10岁起以干短工、卖菜为生,18岁时为了长久生计,他开始学习理发这门手艺,至今从事理发已经有70多年历史。
烙铁烫发,老人称之为“火烫”,风靡于上世纪50年代。老人说,当时流行跳舞,火烫头发既时尚又不容易散,是年轻男女们的发型首选。但是随着时代变迁,选择火烫的人越来越少。
老人给顾客修面 马芙蓉 摄
老人有四个子女,担心老人累着,孩子们曾劝他在家休息享福,但是老人闲不住,“劳动惯了,在家坐着容易生病。”老人说,自己90岁了还如此硬朗,与平日坚持运动不无关系。
几十年来,老人守着这家小店,每天早上八九点到店里,晚上八九点回家,一年只休息4天(大年初一到初四),有时候吃年饭也会因为客人到店而错过开席。
顾客慕名体验药水烫发 马芙蓉 摄
剪发、修面、烫发、染发,老人坚守着这些传统手艺。有客人时干干活,没客人时歇歇脚,日子过得规律又宁静。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老人的烙铁烫发手艺后,慕名前来体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年轻人,甚至有从西安赶过来的。”老人表示,看到这么多人对烙铁烫发感兴趣,他忙碌又开心。
老人给顾客理发 马芙蓉 摄
老人说,开店不求赚钱,更多的是一种爱好和精神寄托,“活着干,死了算”,他会干到干不动为止。
网友:莫名感动
(责任编辑:admin)